靈命日糧 :預備之地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13章36節-14章4節  

一對夫妻把年邁的嬸嬸接來同住。他們擔心她會住得不自在。於是,他們把家中一個房間,裝潢得與嬸嬸家裡的臥室一模一樣。嬸嬸到達之後,覺得那房間裡的傢俱、掛飾,以及其他心愛的物品,都如此熟悉,像是在對她說:「歡迎回家!」

在約翰福音13章36節-14章4節,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對門徒說話,預備他們面對祂的死亡。西門彼得問:「禰要往哪裡去?」耶穌回答:「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後來卻要跟我去」(13章36節)。耶穌繼續對彼得(也對其他的跟隨者)說:「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14章2-3節)

天堂是萬國萬民基督徒將來要團聚的家 [....]

靈命日糧 :當面對話

讀經:讀經:加拉太書2章11-21節  

通信科技的發達,可能使我們失去和人對質的能力嗎?畢竟,現在的雇主可以透過電子郵件,寄發裁員通知書。人們不再面對面地交談,而是改由在臉書和推特上批評他人。或許我們應該捨棄這些工具,看看當保羅和彼得意見出現不一致的時候,保羅是如何和彼得溝通的。

因彼得所行的不合福音的真理,保羅就當面反對他(加拉太書2章11-16節)。當時,彼得原本與外邦人有交往。但當猶太人(相信罪人得救是透過耶穌,再加上守摩西的律法)到達時,那曾聲稱自己是外邦人一分子的彼得,因害怕來自猶太人的壓力而離開了外邦人。保羅看見這種裝假的行為,就以熱切的心,在主的愛裡當面指責彼得,因為彼得明知律法無法改變生命,卻對這些律法主義者作出妥協。保羅提醒彼得,唯有恩典能將我們從罪的轄制中解脫出來,引我們進入自由之境,並且 [....]

靈命日糧 :近與遠

讀經:讀經:詩篇145篇  

有健康的雙眼,並不能保證可以看得清楚,這是我的親身體驗。在我經過一連串修復視網膜剝離的眼部手術後,雙眼都有了良好視力,但它們卻拒絕合作。一隻眼睛看著遠方,另一隻眼卻盯著近處,雙眼不肯配合,反而互爭主權。我的雙眼一直無法對焦,直到三個月後,我戴上了新配的眼鏡,情況才有改善。

這跟我們對上帝的看法有點類似。有些人喜歡「近看」上帝,他們將祂看成日常生活中親密同在的上帝,因為這樣會較能專注於祂。另一些基督徒則喜歡「遠看」上帝,將祂視為以至高權能管理著宇宙的全能主宰,認為這樣較能看清楚上帝。

哪一種看法是最好的呢?這實在是見仁見智。然而,聖經就像眼鏡一樣,能幫助我們看見兩者都正確。大衛王在詩篇145篇裡呈現這兩種觀點:「凡求告耶和華的…&hellip [....]

靈命日糧 :舊風車

讀經:讀經:加拉太書6章6-10節  

一位在德州西部牧場長大的男子,談到立於他家中穀倉旁搖晃的舊風車,它為他們家提供了灌溉的水,在方圓百哩內,這是唯一的水源。

在強風中,這風車可以順利地轉動,但在微風裡就無法動彈。這時需要人工轉動風車的葉片,直到葉片對準風向。只有面對適當的方向,風車才能轉動為牧場供水。

當我與偏僻地區的小教會牧者見面時,我就想到這個故事。他們許多人感到孤立無援,他們關懷他人,卻似乎沒人關心他們。到了後來,他們逐漸疲倦,且難以給他們的羊群帶來生命活水。我喜歡告訴他們關於這個老舊風車的故事,提醒他們說:我們每日需要將自己重新定位,轉向主及祂的話語,從祂那裡汲取生命活水,祂是這活水的泉源。

這適用於牧者,對眾人也是如此。服事上帝是要從內而外地流露出來。耶穌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