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有影響力的婦人

讀經:讀經:箴言31章10-31節  

在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早期,原本是修女的凱撒琳.波拉在1525年嫁給了馬丁.路德。從各方面來看,這兩位擁有快樂的婚姻生活。馬丁.路德說:「唯有在美好的婚姻裡,我們才能體會最親密的人際關係,或嚐到分離的無比痛苦。」

由於凱撒琳凌晨四點就起床,執行她的職責,開始管理家務事,路德稱她為「威登堡的晨星」。她勤於菜園與果園的事務,也管理家庭事業和產業。當時,他們有六個孩子,因此凱撒琳認為家庭是人格發展的學校。她關懷這個家,充滿活力地勤奮付出,這使她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婦人。

凱撒琳就像是箴言31章裡所描述到的婦人。她的確是有才德的妻子,「未到黎明」她就起來「把食物分給家中的人」(15節),並且她「觀察家務,並不吃閒飯」(27節)。

透過像凱撒琳這樣的典 [....]

靈命日糧 :風暴的幫助

讀經:讀經:詩篇107篇23-32節  

在日本歷史中,葛飾北齋是最著名的多產藝術家之一。在1826-1833年間,也就是他六十多歲到七十幾歲時,他創作了一組不朽的名作──彩色版畫「富岳三十六景」。其中有一幅名為「神奈川衝浪裏」的傑作,就是在他貧困潦倒的那段時間所創作的,畫面上有一個張牙舞爪的巨浪,正要吞噬三艘載滿槳手的小船。

詩篇107篇也描述著人們在海難中的故事。在海浪上飄浮著,「他們上到天空,下到海底」。結果他們的心因危難而驚慌(26節)。最終,水手們傳送一個緊急求救訊號給上帝,而祂平息風浪,並引領他們到達目的地(28-30節)。

當我們面對危急情況時,我們容易去尋求他人的引導與安慰。然而,我們所求助的人也在同一艘船裡,正在生命海洋的上下浮沉中迷失。只有上帝是至高、穩當、堅強的,足以平靜風 [....]

靈命日糧 :關懷的概念

讀經:讀經:加拉太書2章1-10節  

統計學是很微妙的。當數字給我們資訊時,有時它們也很容易讓我們忽略了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是活生生的人。最近讀到的一篇統計文章,讓我感到震驚:每年有1,500萬人死於飢餓。這讓人毛骨悚然。我們一直生活在物質充裕的社會裡,這個數字對我們而言,簡直是匪夷所思。在2008年,近乎9百萬的孩童活不到五歲,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餓死的。這數字令人難以相信。但這不僅僅是數字而已,而是上帝所愛的人。

當我們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們也能彰顯上帝的愛。所羅門寫道:「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箴言14章31節)。我們可以透過下列行為來幫助窮人:在分發救濟食物的場所裡當義工、幫助尋找工作、為需要乾淨水源之地,提供財力鑿井、在貧脊之地分發食物、傳授一項技能,或為學童提供午餐。

[....]

靈命日糧 :道歉

讀經:讀經:馬太福音5章21-26節  

馬克搞砸了!他與教會的朋友相約見面,卻足足晚了一小時才抵達餐廳。而這時候,友人已經離開了。馬克為自己的失約感到抱歉,他先在餐廳買了一張餐券,接著到附近的一家卡片專賣店去找道歉卡。他很驚訝居然只有少數幾張道歉卡,擺在不顯眼的角落。馬克挑了一張道歉卡後,便把卡片和餐券一起送給友人,這位友人接受了他的道歉。

雖然道歉卡不普遍,但在人際關係中,道歉卻大有需要。它是源於聖經的一種行動。耶穌吩咐祂的門徒,要與怨恨自己,或是得罪自己的人和好(馬太福音5章23-24節,18章15-20節)。使徒保羅說道:「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人和睦」(羅馬書12章18節)。要與眾人和睦相處,往往需要道歉。

向人道歉很困難,因為它需要謙虛的精神來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不是人與生俱來可以做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