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靈修 35 | 面對別人以惡報善,該怎麼辦?

讀經:詩篇靈修35

大衛的詩。

1 耶和華啊,與我相爭的,求祢與他們相爭;與我相戰的,求祢與他們相戰。

2 拿著大小的盾牌,起來幫助我;

3 抽出槍來,擋住那追趕我的。求祢對我的靈魂說:“我是拯救你的!”

4 願那尋索我命的,蒙羞受辱;願那謀害我的,退後羞愧。

5 願他們像風前的糠,有耶和華的使者趕逐他們。

6 願他們的道路又暗又滑,有耶和華的使者追趕他們。

7 因他們無故地為我暗設網羅,無故地挖坑要害我的性命。

8 願災禍忽然臨到他身上,願他暗設的網纏住自己,願他落在其中遭災禍。

9 我的心必靠耶和華快樂,靠他的救恩高興。

10 我的骨頭都要說:“耶和華啊,誰能像祢,救護困苦人脫離那比他強壯的,救護困苦窮乏人脫離那搶奪他的?”

11 兇惡的見證人起來,盤問我所不知道的事。

12 他們向我以惡報善,使我的靈魂孤苦。

13 至於我,當他們有病的時候,我便穿麻衣,禁食刻苦己心,我所求的都歸到自己的懷中。

14 我這樣行,好像他是我的朋友,我的弟兄;我屈身悲哀,如同人為母親哀痛。

15 我在患難中,他們卻歡喜,大家聚集。我所不認識的那些下流人聚集攻擊我,他們不住地把我撕裂。

16 他們如同席上好戲笑的狂妄人,向我咬牙。

17 主啊,你看著不理要到幾時呢?求你救我的靈魂脫離他們的殘害,救我的生命脫離少壯獅子。

18 我在大會中要稱謝你,在眾民中要讚美你。

19 求你不容那無理與我為仇的向我誇耀,不容那無故恨我的向我擠眼。

20 因為他們不說和平話,倒想出詭詐的言語,害地上的安靜人。

21 他們大大張口攻擊我,說:“啊哈!啊哈!我們的眼已經看見了!”

22 耶和華啊,祢已經看見了,求祢不要閉口。主啊,求祢不要遠離我。

23 我的上帝我的主啊,求祢奮興醒起,判清我的事,申明我的冤。

24 耶和華我的上帝啊,求祢按祢的公義判斷我,不容他們向我誇耀。

25 不容他們心裡說:“阿哈!遂我們的心願了!”不容他們說:“我們已經把他吞了!”

26 願那喜歡我遭難的一同抱愧蒙羞,願那向我妄自尊大的披慚愧,蒙羞辱。

27 願那喜悅我冤屈得申的歡呼快樂,願他們常說:“當尊耶和華為大,耶和華喜悅他的僕人平安。”

28 我的舌頭要終日論說你的公義,時常讚美你。

 

面對別人以惡報善,該怎麼辦?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你真心實意地對某個人好,就像親兄弟姐妹一樣。在那個人生病的時候,你為他擔憂甚至為他禁食禱告。你善待他,然而他卻以惡報善,在別人面前做假見證陷害你,甚至要置你於死地。你甚至都不知道他為什麼那麼恨你,要如此對待你,他恨你似乎沒有理由,你也無從解釋。面對這樣的回應,你一方面心如刀絞,一方面還要逃避他對你的惡意。如果你曾有這樣的經歷,那你或許能更深地體會詩篇35篇。在這首詩裡,大衛為自己被如此對待而向上帝傾訴和求告,懇求上帝伸冤,對惡人有所懲罰。而主耶穌直接將詩篇35篇19節應用在自己身上:“這要應驗他們律法上所寫的話,說‘他們無故地恨我。’”主耶穌能明白那種被以惡報善的感受,因為祂自己正是被如此對待。

這首詩篇可分為三個段落,第1-10節;第11-18節和第19-28節。每段都用了不同的隱喻來表達訴求,祈求上帝伸冤和拯救。第一段落大衛特別以“戰士”的形象來說明上帝的大能“耶和華啊,與我相爭的,求祢與他們相爭;與我相戰的,求祢與他們相戰。拿著大小的盾牌,起來幫助我;抽出槍來,擋住那追趕我的”(1-3節)。4-5節大衛也表達對敵人“咒詛”,“風前的糠”象徵沒有生命、虛空、如被風趕逐飄散的糠秕。“道路又暗又滑”說明敵人所在之處充滿危險和不安,對比詩篇常說的“寬闊之處”和“平安之地”。大衛求主使惡人自食惡果,掉在自己設的網路裡,而他自己則要從內心深處(“骨頭”)頌贊上帝對他的拯救之恩。

第二段落以一個“惡獸”的形象說明大衛被兇惡地對待:“兇惡的見證人起來,盤問我所不知道的事”。這讓我們聯想到主耶穌的遭遇,他是如此地恩待猶太人和百姓,醫治他們的疾病,憐憫和關懷他們。對待背叛自己的加略人猶大,耶穌待他就像朋友和弟兄。然而臨了,這些人卻“如同席上好戲笑的狂妄人,向我咬牙”(16節)。他們聚集起來,高喊“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就像野狼聚集在周圍,要把這位善待他們的耶穌撕裂。主耶穌直接地引用這首詩篇,說明這首詩篇正是指向自己的經歷和內心的活動。他再次懇求上帝伸冤,拯救他的靈魂脫離仇敵的殘害,而他自己則要在大會和眾民面前讚美上帝。

第三段多次以“判斷”、“伸冤”來說明詩人的無辜,以一種在法庭上祈求正義得以伸張,罪惡得到懲治的姿態懇求上帝。敵人不僅用言語來陷害和攻擊詩人,而且對詩人被冤枉惡待表示興高采烈,因為這正是遂了他們的願“啊哈!啊哈!我們的眼已經看見了!”(21節)” 阿哈!遂我們的心願了!”(25節)。詩人大衛在此特別求告上帝按公正審判他的案情,叫那些惡人羞愧,無法得逞。當上帝的公義彰顯,惡人遭報,義人和詩人自己要因為上帝的眷顧自己的義僕而傳說祂的公義;為了上帝的救恩終日讚美祂。

主耶穌明白那種被以惡報善的感受。如果我們也被如此對待,我們可以效法大衛和主耶穌,大膽地來到上帝面前傾訴,同時也求告上帝公義的彰顯,因為上帝是眷顧祂僕人的。當祂的公義彰顯,義人得救、惡人遭報的時候,也是祂得榮耀和稱讚的時候。感謝上帝,我們有一位為我們伸冤的上帝,我們的委屈祂都看見;又有一位明白我們的主耶穌,我們的心情祂都體會。

讓我們一起禱告:

公義、眷顧祢百姓的天父,感謝祢是如此的公義又慈愛。當我被以惡報善,有委屈的時候,我可以來到祢面前向你傾訴。我也相信祢會為我伸冤,就像祢為主耶穌伸冤一樣。感謝主耶穌道成肉身,體會了人的苦楚,明白那種感受,帶給我切身的安慰。願我的口也能時時刻刻頌贊祢的名,以上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反思問題:

  1. 面對不公義的對待,我們可以如何向上帝傾訴?
  2. 上帝的公義和主耶穌基督的經歷如何安慰你面對別人的以惡報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光

讀經:詩篇23篇 

當伊蓮被診斷為癌症末期時,她與丈夫查克都知道,不久後伊蓮就要回歸天家,永遠與耶穌同在。他們夫妻倆都很珍視在詩篇23篇裡上帝的應許,知道他們在面對54年婚姻中最幽暗、最艱險的深谷時,上帝會與他們同在。伊蓮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經相信了耶穌,她也準備好去朝見這位救主,這個事實讓他們充滿盼望。

在伊蓮安息主懷之後,查克在追思禮拜中提到自己依然行走在「死蔭的幽谷」(詩篇23篇4節)。雖然他的妻子已經開始天堂的生活,但對他自己以及其他深愛伊蓮的人來說,死亡的陰影仍然揮之不去。

當我們行走在幽暗的深谷中時,哪裡能找到亮光呢?使徒約翰宣告:「上帝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約翰一書1章5節)耶穌也對眾人表明:「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章 [....]

靈命日糧 : 順從耶穌

讀經:耶利米書38章17-23節 

在1951年,前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Joseph Stalin)的醫生勸他減少工作量,以保持健康。但這名醫生卻被史達林指控是間諜,並將他逮捕。這位曾以謊言羅織罪名、逼迫多人的暴君不願面對事實,並且以他慣用的手法除掉那告訴他事實的人。但事實不容辯駁,史達林於1953年去世。

先知耶利米說了可怕的預言而被逮捕,還被鐵鍊鎖著(耶利米書38章1-6節,40章1節)。他把即將會發生在耶路撒冷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猶大王西底家,並且說:「求你聽從我對你所說耶和華的話」(38章20節),若拒絕向圍城的敵軍投降,只會招致更嚴重的後果。耶利米還發出警告:「人必將你的后妃和你的兒女帶到迦勒底人那裡。你也不得脫離他們的手。」(23節)

西底家拒絕接受事實,不願聽從吩咐。最後巴比倫 [....]

靈命日糧 : 善意

讀經:以弗所書4章15-16、22-32節 

當我們想到最佳的商業行為時,首先躍入腦海的,也許不是像恩慈與慷慨這些特質。但企業家詹姆士.李(James Rhee)表示,這些確實是最佳特質。當他在一家瀕臨破產的公司擔任執行長的時候,便優先推行他所謂的「善意」,即一種「恩慈文化」和贈予的精神。後來,這間公司不僅起死回生,甚至還蓬勃發展。顯然以這些特質做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能激發員工想要團結、創新與解決問題的期盼與動機。詹姆士解釋:「善意……是真實的財富,可以累積與倍增。」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常認為像恩慈這類的特質是模糊、不具體的,而不會優先考量。但根據使徒保羅的教導,這些特質至關重要!

保羅在寫給新信徒的書信中特別強調,信徒生命的目的乃是要藉著聖靈得到轉變,成為基督身體中成熟的肢體(以弗所書4章15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