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安靜下來

讀經:詩篇37篇5-7節 

最近,我體驗了一次隔離艙的治療。隔離艙是一個隔音、注滿鹽水的水箱,也稱為鹽水漂浮療法。我躺在隔離艙裡,身體舒適地漂浮於水面上。艙裡的燈光轉暗,柔和的背景音樂逐漸消失。我知道隔離艙具有治療作用,能紓解壓力和焦慮,但這種感覺我還真的從未經歷過。在隔離艙中,世上的喧囂全都停止了,我可以清楚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離開時,我感覺身心平衡、精神煥發,也想起了安靜的力量。

在上帝面前安靜下來,我們可以得到最舒適的休息。祂更新我們的能力,賜予你我所需的智慧來面對每一天的挑戰。當我們安靜下來,除去生活中一切雜音和干擾,上帝會加添我們力量,讓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聽到祂溫柔的聲音(詩篇37篇7節)。

待在隔離艙固然是一種安靜的方式,但上帝提供一種更簡單的方法,讓我們能不受干擾地親近祂。 [....]

《詩篇》靈修23 | 好牧人

讀經:《詩篇》23篇

大衛的詩。

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2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3 祂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4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禰與我同在,禰的杖、禰的竿都安慰我。

5 在我敵人面前,禰為我擺設筵席,禰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好牧人

作者:山雨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雅各在為約瑟的兒子祝福時提到上帝,他說,“就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上帝”(創世記48章15節);大衛年幼時是一位牧羊人,因此在《詩篇》23的開頭他也提及,“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第1節)。詩篇第23篇是歷代許多信徒最喜愛背誦和引用的經文之一,或許因為這不僅是大衛的信仰告白,這首詩也像是我們一生的寫照。

今天,當我們讀到“牧者”這一詞時,可能多少低估了古代中東地區牧羊人工作的辛苦和其要為群羊負上的巨大責任。司布真曾提到,羊是最笨的動物,它們往往選擇去貧瘠的地帶漫無目的地遊蕩,即使突然發現自己走偏了,也不知如何回到原路。我們就可以想像牧羊人的工作是多麼艱辛。然而,我們有上帝作為我們的牧者,詩人說,“我必不至缺乏”(第2節),不是當下不會缺乏,也不是明天將來不會缺乏,而是一生“必不至缺乏”。詩歌的第二節開始,詩人告訴我們牧人如何照顧祂的羊。“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第2節),這是多麼美的畫面。在現今這樣一個生活節奏飛速的世代,停下一會兒,默想片刻,我們的好牧人讓我們得著安歇。

好牧人不僅讓我們的身體得著休息和恢復,更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第3節)。祂為自己永不更改的名,引導我們,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即使我們還有軟弱和掙扎,即使我們可能如笨羊一般走偏,祂的全知全能會托住我們到底。好牧人對羊的引導,是在高山,是在平路,更是在低谷:“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禰與我同在;禰的杖,禰的竿,都安慰我”(第4節)。

筆者曾經在一所公立學校做心理輔導老師,一天中午午休時,一位同事走進我的諮詢室,想向我傾訴、談話。當這位資深的英語老師看到牆上貼著的裝飾“Christ is the King”(中文譯為:基督是王),她問我,“人有信仰和沒信仰是不是不一樣?”當我正要開口回答“當然有”的時候,她已開始與我分享一段“幽谷中的信心”故事。有一回,她與家人在國外旅遊,路過一所教堂,看著宏偉的建築,就想到打卡拍個照。她走進教堂參觀,沒想到正逢一場禮拜結束,眼前的一幕讓她驚訝不已:一位貧窮的母親,帶著三個孩子,其中一位癱瘓在輪椅上,但那位母親臉上的笑容,洋溢出的喜樂,叫人畢生難忘。

回頭看今天的我們,偶有處在失落低迷中,我們如何行過幽谷亦不失信心,“也不怕遭害”,就連好牧人的“杖和杆都安慰我”呢?有解經家和歷史學家發現,詩篇23篇中的“死蔭的幽谷” 很可能就是位於耶路撒冷與耶利哥之間的一條路,名叫Wadi Qelt。耶穌基督曾走過這條路。原來,我們腳下的路,祂已行過,祂都明白。陷於困難中的我們常常一蹶不振,但是好牧人為我們“擺設筵席”,且是在曠野險阻前的大筵席。別忘了,摩西曾記載,“這四十年來,你身上的衣服沒有穿破,你的腳也沒有腫起來”(申命記8章4節)。我們的“福杯能滿溢”是因為一切的豐盛都在基督裡,且白白賜給我們。詩人在詩歌的結尾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第6節)好牧人不僅讓我們住在祂裡面,祂更是藉著約翰說,“祂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約翰福音1章14節)。感謝主。

讓我們一起禱告:

親愛的主,謝謝禰是好牧人,禰為我們捨命,禰認識我們,我們還有什麼缺乏呢?在這忙碌的一日中,也求主幫助我們能夠安歇在禰裡面,靈卻不失警醒。縱使前方還會有狂風暴雨,我們聽見禰說,“孩子,別害怕,我與你同在”。感謝主,禰已得勝,也要叫我們與禰一起得勝!奉耶穌基督的聖名而求,阿們!

反思問題:

  1. 請回憶一段好牧人引你走過的低谷。
  2. 基督曾經給你的安慰,你可以如何去安慰其他有需要的人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何種智慧?

讀經:雅各書3章13-18節 

在2018年復活節的前幾天,一名恐怖分子進入一個商場,殺害了兩名民眾,還抓了一名婦女當人質。在拯救人質的行動失敗後,一位警官向恐怖分子提出一個要求:釋放那位婦女,然後以他為人質。

這個違反常理的要求,實在不符合大眾智慧。我們能從某群體推崇的名言語錄,看出該文化的「智慧」。如社交媒體發布的名人語錄:「人生最大的冒險就是過自己夢想的生活」;「先愛自己,其他的事必水到渠成」;「為自己做必須做的事」。那位警官若聽從這些建議,就會先顧自己,逃命要緊。

雅各書告訴我們,智慧有兩種:「屬世」和「屬天」的。屬世智慧的特徵是自私的野心和混亂(3章14-16節);屬天智慧的特徵則是謙卑、柔順及使人和睦(13、17-18節)。屬世的智慧是先顧自己;屬天的智慧是先顧他人,帶來謙卑行善的 [....]

靈命日糧 : 應許實現

讀經:路加福音1章26-38節 

童年時期,每年暑假我都會到300公里外的祖父母家,與他們同住一個星期。直到後來,我才發覺自己從這兩位我所愛的人身上,吸取了何其多的智慧。他們的人生經驗以及與上帝同行的經歷,給了他們寬廣的視野,是當時我那稚嫩的心靈尚未能想像的。與他們談及上帝的信實,讓我確信上帝值得信靠,知道祂所說的每一個應許都必然應驗。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在天使對她說話時,還是個年輕少女。天使加百列帶來那驚人的訊息,必叫她大受震撼,但她甘心樂意地接下這項艱難的任務(路加福音1章38節)。或許,後來馬利亞拜訪了伊利沙伯,她這位年長卻奇蹟般懷孕的親戚(有些學者認為,伊利沙伯可能已年屆六十)說了一些話,讓馬利亞心得安慰。當時伊利沙伯熱心地證實天使加百列所說的話,宣告馬利亞將會成為上帝應許的彌賽亞的母親(39-45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