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你叫什麼名字?

讀經:路得記1章3-8、15-21節 

潔恩在她第一任丈夫過世後再婚,可是她第二任丈夫的孩子們卻不願意接受她。後來,她第二任丈夫也過世了,他的子女因潔恩依舊住在他們的老家而憎恨她,甚至因為潔恩得到丈夫留下的一小筆生活費而指責她偷竊了他們的遺產。可想而知,潔恩深受打擊,越發感到怨懟悲苦。

拿俄米的丈夫帶全家人搬遷到摩押地,結果他和兩個兒子都客死異鄉。多年後,拿俄米帶著媳婦路得,一無所有地返回伯利恆。全城的人一陣騷動,問道:「這是拿俄米嗎?」(路得記1章19節)但拿俄米要大家別再叫她「拿俄米」(甜的意思),而要叫她「瑪拉」(苦的意思),她說:「我滿滿地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地回來。」(20-21節)

你的名字也叫「苦」嗎?你是否因朋友、家人或健康惡化而感到失望。現實狀況不符期待,是否也令你怨懟悲苦?

[....]

靈命日糧 : 我們是寄居的

讀經:利未記19章32-37節 

他們從戰亂的祖國來到這個新的國家,一切都感覺截然不同,新的語言、學校、風俗、交通與天氣,這對夫婦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適應。附近一間教會的會友們陪伴在他們身邊,幫助他們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展開新生活。佩蒂帶著這對夫妻到菜市場購物,讓他們看看有哪些食品,以及如何購買各種產品。在逛菜市場時,這對夫婦看到他們在家鄉最喜愛的水果紅石榴,眼睛登時發亮,開心極了。他們給家裡每個小孩都買了一顆,還放一顆在佩蒂手中以表示感謝。小小的水果與新的朋友,讓他們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得到極大的安慰。

上帝藉著摩西向以色列百姓頒布了一套律法,其中包括一條誡命,就是要對待他們當中的外地人「如本地人一樣」,而且上帝還命令他們「要愛他如己」(利未記19章34節)。耶穌將此稱為第二大誡命,居於愛上帝之後(馬太福音2 [....]

靈命日糧 : 效法偉大的老師

讀經:路加福音6章37-42節 

在網路上瘋傳的一段影片裡,一個穿著空手道白帶的3歲小女孩正認真地模仿她的教練。小女孩帶著激情,堅定地跟著她的教練大聲朗誦學生信條,接著,這個可愛且精力充沛的小傢伙便以從容和專注的態度,認真模仿教練所說和所作的每一件事,至少她做得挺好的!

耶穌曾說:「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路加福音6章40節)。祂告訴門徒當效法祂的樣式,包括慷慨、有愛心、不論斷人(37-38節),而且耶穌也要他們認清自己跟隨的對象,因為「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裡嗎?」(39節)祂的門徒必須看清楚,依此標準,法利賽人並沒有資格當導師,因為他們是瞎眼的嚮導,只會讓人遭殃(馬太福音15章14節)。門徒也需要明白跟隨耶穌這位老師的重要性,基督門徒的目標是要學習越來越像耶穌。對他們 [....]

靈命日糧 : 淚水中蒙賜福

讀經:馬太福音5章1-12節 

有一個住在英格蘭的年輕人寄了一封電郵告訴我,他的父親(才63歲)正在醫院裡,病況嚴重,命在旦夕。雖然我與他父親未曾謀面,但我們的工作有許多相似之處。這個年輕人想給他父親加油打氣,就請我錄製一段鼓勵與禱告的視頻,然後寄給他。當時我深受感動,便錄下一段簡短的信息,以及祈求上帝使他病得醫治的禱告。後來,我得知他父親看了影片,並豎起大拇指熱烈地回應。但令人悲傷的是幾天之後,他寄來另一封電子郵件告訴我他父親已經過世。他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時,還緊握著他母親的手。

我心碎了。這般的愛,如此的傷痛。這個家庭中的妻子這麼早就失去丈夫,孩子也失去了父親。但我們很驚訝地看到,耶穌竟然堅稱,這些悲傷的人將會蒙福,祂說:「哀慟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5章4節)。耶穌不是說苦難與悲傷是好的,而是說上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