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均為真實!

讀經:創世記45章3-11節 

經過了三十年,馮露露終於和她的親生家人重聚。約在兩、三歲時,她在自家屋外玩耍遭人擄走,後來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的協助下被尋獲。因她被誘拐時年紀還小,所以對整起事件毫無印象。露露自小就以為父母是因無力扶養她而將她賣掉,得知真相後,她心中浮現許多疑問,百感交集。

當約瑟與他的哥哥們重逢時,應該也有一些複雜的情緒。他在少年時被哥哥們賣了,被人帶到埃及為奴。儘管後來經歷一連串痛苦的波折,但上帝使他高昇為埃及的宰相。當他的哥哥們因饑荒到埃及買糧的時候,在他們沒有察覺到的情況下,向約瑟求購糧食。

約瑟深知上帝藉著哥哥們所犯的惡成就了美事,並表明這是上帝「要大施拯救,保全[他們]的生命」(創世記45章7節)。但約瑟並沒有重新定義哥哥們當年傷害他的惡行,而是明確指出他們把他「賣 [....]

靈命日糧 : 問題的源頭

讀經:馬可福音7章14-23節 

在1854年,倫敦有數以千計的民眾喪生,大家猜測:這一定是惡劣的空氣所致。事實上,當時的泰晤士河污水橫流,受到夏季異常高溫的曝曬,散發惡臭,致使倫敦臭氣熏天,這就是史上所稱的「大惡臭」。

但約翰•斯諾博士的研究指出,受污染的水所造成的問題,最嚴重的並不是散發惡臭的空氣,而是霍亂大流行。

世人早就意識到另一個危機,一個臭氣熏天的危機。我們生活在一個敗壞的世界,但我們常常認不清這個問題的源頭,總是治標不治本。完善的社會制度和政策固然有所助益,卻無法終止社會亂象的根源,那就是人類充滿罪惡的心思意念!

耶穌說:「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馬可福音7章15節),並不是指身體上的疾病,而是指我們的屬靈光景。祂還說:「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15節),意 [....]

靈命日糧 : 朋友

讀經:箴言27章6-10節 

在1970年代,我就認識了這位朋友。當時我在高校擔任英文老師,也兼任籃球教練,而他是身材瘦長的高一學生。不久之後,他進入我的球隊和班級,我們的友誼便開始發展。在我的退休歡送會上,這位與我共事編輯多年的好友也出席了,並與大家分享我倆在主裡歷久彌新的友誼。

像這樣因主的愛而相連的朋友,如何鼓勵並使我們更親近上帝?箴言的作者明白友誼具有兩大激勵人心的要素:第一,真正的朋友會提供寶貴的建議,這樣的建議或許不易給予或接受,但作者表明:「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27章6節);第二,在危難時,身邊有願意伸出援手的朋友非常重要,如作者說:「相近的鄰舍,強如遠方的弟兄。」(10節)

行單影隻的生活模式並非好事,所羅門王強調:「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傳 [....]

靈命日糧 : 智慧或愚昧?

讀經:以弗所書5章15-17節 

在我10歲時,青年團契的一位朋友給了我一個卡式錄音帶,裡面是現代基督教樂隊創作的歌曲。我父親並不同意我聽這些歌曲,他從小在印度教的家庭中長大,但後來接受耶穌的救恩成為基督徒。在我們家,父親只播放聖詩,儘管我向他解釋,那是基督教樂隊創作的歌曲,他還是不讓我聽。不久之後,父親建議我先聽一個星期,然後再看看這些歌曲是讓我更加親近上帝,還是遠離上帝。這個建議確實蘊藏著有用的智慧。

生活中有些事情可以明顯分辨是非對錯,但很多時候我們會在一些有爭議的事上猶豫不決(羅馬書14章1-19節)。因此,當我們作決定時,便需尋求聖經裡的智慧。保羅鼓勵以弗所的信徒「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以弗所書5章15節)。保羅像一位明智的父親,深知自己不可能一直在他們當中,也不可能在每種處境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