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同感疼痛
讀經:
我弄傷無名指的時候,已經預料到要花好幾個月才能完全康復。當我按照醫生的吩咐,為無名指做一些規定的復健運動時,旁邊的小指也開始抽痛,於是我詢問醫生這是什麼原因。醫生說:「這是十指連心,同感疼痛。」無名指與小指的神經相互連結、互相依賴。一根手指受傷,另一根手指也會一起疼痛。
使徒保羅以人體為比喻,闡述上帝子民的獨特性與合一性。在哥林多前書12章21-26節,他強調了每一個肢體對整體健康運作的重要性。接著,他將焦點轉向我們彼此連結時所實現的合一。「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26節)。保羅對教會內部彼此連結的描繪,也體現在他的其他書信中,例如「與哀哭的人要同哀哭」(羅馬書12章15節),以及「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拉太書6章2節)。
今天,當我與人握手 [....]
靈命日糧 : 遷徙的救主
讀經:
在1947年,隨著英屬印度帝國的瓦解,超過1,500萬人由於宗教因素而被迫遷徙。雨季引發的洪水氾濫與疾病蔓延,使局勢更加動盪,甚至造成100多萬難民不幸喪生。
縱觀人類歷史,人們為了追求自由、生命安全或更好的生活,總是不斷遷徙。顯然地,渴望遷徙、尋找新生活是人類的本能。聖經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希伯來人離開埃及,遷徙到應許之地。耶穌也曾被迫遷徙。當祂還是嬰兒的時候,祂父母為了保護祂免受希律王殺害,而逃往埃及。讓人覺得意外的是,以色列人曾逃離埃及前往應許之地(出埃及記3章17節),以擺脫殘殺男嬰的埃及法老(1章16節),而上帝卻指示約瑟帶著耶穌和馬利亞逃往埃及,以躲避同樣施行殺戮的暴君(馬太福音2章13節,見16-18節)。
馬太福音告訴我們,這段旅程是要應驗何西阿 [....]
靈命日糧 : 基督的使者
讀經:
艾倫在一個營會中教導青少年創業技能,第一天就有個學生對他說:「你是基督徒,對吧?我看得出來。」那時艾倫還沒有向人表明自己是基督徒,或穿上他最喜歡的帶有基督教標誌的襪子與領帶。那個學生說,他是從艾倫的言行舉止和態度,看到了耶穌。隨後,他們一起討論要如何隨時隨地更好地反映耶穌基督的樣式。
向人表明自己是基督徒,或穿上帶有基督教標誌的衣物,無疑是件好事。但聖經告訴我們,在與人分享福音時,我們的愛心和言行才是基督跟隨者的真正標誌。使徒保羅與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在與人分享上帝的福音時,因為受到基督愛的激勵或催逼,以永恆的視角活出討上帝喜悅的生活(哥林多後書5章9-14節)。
當我們決心為基督而活,而不再為自己而活,聖靈會改變我們的觀點、品格、生活重心、優先順序,以及與他人互動 [....]
靈命日糧 : 虛心受教
讀經:
凱琳在知道自己懷孕後,便從高中輟學,以便專心照顧她的女兒。15年後,凱琳已是3個孩子的媽媽,也是職業婦女,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有執照的美容師。於是她懷著一顆謙卑與堅毅的心,重新當起學生,參加了一個免費的成人補習課程,努力學習。時隔多年重返校園,讓她感到既謙卑又感慨。凱琳說:「這個課程改變我的人生,我的老師非常優秀,常常鼓勵我!」
保持虛心受教,也許是我們最難做到的事情之一。但聖經教導我們,要以受教的心領受上帝的智慧。箴言描繪「智慧」與「愚昧」這兩位婦人向路過的人發出邀請(箴言9章1-6、13-18節)。那些聆聽「智慧」的人感恩地接受指正,就「越發有智慧」,而且「增長學問」(9節)。他們每日「走光明的道」(6節),領受智慧的教導,並因順服而增添年歲(11節)。相反地,那些聽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