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和平的君

讀經:以賽亞書9章1-7節 

業漢的感冒轉變為肺炎,使他不得不住進了醫院。與此同時,他的母親正在樓上的病房裡接受癌症治療,他為母親及自己的健康而擔憂不已。不久,到了聖誕前夕,當業漢聽到收音機播放聖誕頌歌《啊!聖善夜》時,內心充滿上帝所賜的平安。歌詞描述了親愛救主降生那個夜晚的情景:「這困倦人生充滿欣悅希望,因清澈晨曦彰顯大榮光。」在那一刻,他對自身及母親的憂慮頓然消失。

這位為我們降生的「親愛救主」──耶穌,就是以賽亞預言的「和平的君」(以賽亞書9章6節)。當耶穌來到世上成為嬰兒時,祂應驗了這個預言,為「住在死蔭之地的人」(9章2節;參閱馬太福音4章16節)帶來光明及救恩。耶穌體現了平安,並將這平安賜給祂所愛的人,即便他們面對困苦及死亡,也能經歷這種平安。

在醫院裡,當業漢深思耶穌降生的意義 [....]

靈命日糧 : 讓人們知道

讀經:使徒行傳11章19-26節 

泰國北部有一間跨宗派的國際教會(The Gathering),在一個星期天,來自韓國、迦納、巴基斯坦、中國、孟加拉、美國、菲律賓和其他國家的信徒們,聚集在一間既簡陋又破舊的酒店會議室裡,齊聲高唱《唯獨基督》和《我是天父的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下,這些歌詞顯得格外感人。

沒有人能像耶穌那樣把人們聚集在一起,祂從一開始便是如此。在第一世紀,安提阿有18個不同的族群,每個族群都有專屬的地區。當信徒初到安提阿時,他們原本「只向猶太人」傳講關於耶穌的福音(使徒行傳11章19節)。然而,這並不是上帝對教會的計劃。很快地,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到了安提阿,他們開始「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20-21節)。城裡的人注意到,耶穌正在消除猶太人與希臘人之間幾世紀以來的仇恨, [....]

靈命日糧 : 虛擬的同在

讀經:歌羅西書2章1-5節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衛生專家建議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身體距離,以減緩病毒的傳播。許多國家要求國民自我隔離或留在家中。許多公司都儘可能地讓員工在家辦公,但有些人卻因疫情而失去工作以致經濟拮据。我和其他人一樣,透過網路平台參與教會和小組在線上聚會。在這個世界上,儘管我們無法實體見面,但仍能以新的形式聚在一起。

然而,並非只有網路能讓我們保持聯繫。作為基督教會的肢體,我們能藉著聖靈彼此連結。千百年前保羅在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中,曾提到這個概念。雖然他沒有親自建立歌羅西教會,但他非常關心教會以及他們的信心。儘管保羅無法親自跟會眾在一起,但卻提醒他們,他的心與他們同在(歌羅西書2章5節)。

我們會因財務、健康或其他現實中的原因,無法常常與我們所愛的人同在,而現代科技卻能幫 [....]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指南針

讀經:詩篇119篇105-112節 

在二戰期間,錫曼諾夫(Waldemar Semenov)在美國一艘商船上擔任初級工程師。在距離北卡羅來納州海岸約480公里處,一艘德國潛水艇浮出水面並向該商船開火。商船被擊中後,隨即起火燃燒並開始下沉。錫曼諾夫與船員們將救生艇放到海中,靠著救生艇上的指南針駛向航道。三天後,一架巡邏的飛機發現了他們的救生艇,通知美國海軍艦艇於隔日將眾人救起。幸好有那個指南針,錫曼諾夫與其他26名船員才得以獲救。

詩人提醒上帝的子民,他們都有指引生命方向的指南針──聖經。詩人將聖經比作「燈」(詩篇119篇105節),為那些尋求上帝的人提供亮光,照亮人生的道路。當詩人在人生的驚濤駭浪中載浮載沉時,他知道上帝能用聖經提供屬靈的經緯度,使他得以生存。因此他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發出亮光,指引他的人生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