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別氣餒
讀經:
疲憊不堪。這是偉翔從事這份新的工作九個月之後的感受。身為基督徒,他在解決問題和領導工作上,都盡力想遵循上帝的原則。可惜與人有關的問題層出不窮,整個組織也似乎停滯不前,這讓偉翔很氣餒,一度想要放棄。
或許你也像偉翔一樣,覺得身心疲累。雖然知道該怎樣做才對,但精神和體力卻已耗盡,無法再繼續努力。千萬別氣餒!使徒保羅鼓勵我們:「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章9節)。在這裡保羅用農夫做比喻,而正如每一位農夫都知道的,撒種本來就是一項艱苦的工作。
「順著聖靈撒種」(8節)同樣是艱苦的工作。基督徒想要順從聖靈的帶領,過一個榮耀上帝的生活,也會有筋疲力盡、勇氣全消的時候。但若我們能緊抓住上帝的應許,就能迎接收成的時刻。我們所收取的乃是「永生」( [....]
關掉網絡,打開聖經(有聲中文)
作者:Yong Xin,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Zel,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試着把手機和電腦的無線網路(Wi-Fi)關掉,挑戰自己過沒有網路的一天。平時的我習慣手機不離身,只要握着手機就會不自覺上網點開臉書等社交軟件,查看朋友圈。然而關掉網路的那一天,生活變得很不一樣。我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特別難熬。我無法使用社交軟件,不能玩線上遊戲,不能和朋友聊天,甚至要上網找資料都不能。後來我就想,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我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我嘗試找了一些不需要上網就能做的事情來打發時間。我坐下來閱讀書柜上擺放已久的書,再出去逛逛街,買買東西。雖然時間感覺有過得比較快,但在空檔的時間,手還是會不經意地想要去打開手機使用網路。我會擔心有沒有重要的訊息需要回復,會想上臉書看朋友們的動態,會想要上網看戲和遊戲等等。我這才發現自己原來已經“中毒不淺”。
網絡的確給人帶來很多方便,同時卻也佔據了我們更多的時間,成為了我們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在不知不覺中,網絡可能已經代替了我們原有的生命主宰——上帝。
試想想,我們一天平均花多少時間在網路上?我承認自己除了睡覺,其餘的時間都會把無線網路打開,一旦空閑就上網。但透過這次體驗,羅馬書12章2節提醒了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很多時候我們跟着時代的腳步,不停地跟隨潮流,進而導致現代的科技、網絡、時尚潮流的事物佔據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大部分。以至於我們每天都得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些事物上。然而我們每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都是上帝賜予給我們的,我們卻用了多少時間來回應祂,跟祂獨處呢?
我發現身邊有些基督徒可以花很多時間在網絡上,看屬靈文章,轉發見證等等,但生活中卻很少,甚至沒有閱讀聖經或親近主的習慣。比起聖經,他們更喜歡透過網絡去認識上帝。隨着科技的發展,網路上的資訊越來越方便,如今我們的確可以透過網絡讀到很好的屬靈文章、經句、聖經資料和見證等,從中了解上帝的屬性,及祂所行之事,也可以獲得一些聖經上的知識。甚至我們也可以透過網路傳福音。然而,如果我們沒有把時間給上帝,單單親近祂,那麼我們是不是很難真正去和祂建立關係,真正地經歷祂?這就好比一對情侶知道對方的樣子和資料,但卻沒有花時間去跟對方相處,去真正認識對方,那他們其實並不能真正變親密。
上帝的話語是來自聖經,不是來自網絡。很多時候上帝期待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我們卻沒有時間給祂。如今網絡上有很多教你如何解決生活難題的文章,或心靈雞湯文。這些固然也很好,但其實我們更應該把時間拿來讀聖經,從中讓上帝透過聖經親自對我們說話以及教導,使我們能有智慧和能力去面對生活上的難題。因為聖經箴言30章5節早就告訴我們,“上帝的言語句句都是煉凈的,投靠祂的,祂便做他們的盾牌。”
然而並不是說我們不要使用網路,網路也有很多它的好處,而是若我們的生活只局限在網絡上,那我們的信仰就只和網絡有關了。基督教不單隻是信仰,更是我們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傳揚主的福音也不只在網路上行,而是要在生活中行出來。所以作為基督徒,即便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天跟上帝親近的時間是必須要有的。因此,祈求上帝賜我們力量和渴慕的心去遵行祂的話語,重新將生活的中心轉向祂!
目前,我給自己的挑戰是下班后我就把電腦留在公司。至少這樣的做法可以讓我回家后減少上網的時間,進而把這些時間留給上帝,與祂親近。雖然沒有每一天都做到,但當我把更多的時間拿來讀經和親近上帝而不是沉迷在上網時,那滿足感比上網一口氣看了一部連續劇來得更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靈命日糧 : 容易和艱難
讀經:
馬克是一名年輕有為的牧者。某天早晨,他的兒子歐文與他一起踢球時,突然倒地身亡。馬克痛失愛子、悲不自勝,但這樣的傷痛使他成為更具有憐憫心懷的牧師。我也和馬克一同哀傷,在我看來,他所遭遇的試煉似乎闡述了美國牧師陶恕的見解:「上帝若沒有深深地傷害過一個人,可能就很難大大地賜福他。」此言恐怕不假。
但這麼說或許過於簡單。從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歷,我們可以認識到上帝行事的複雜性。在離開埃及時,上帝帶領這個年輕的國家走一條較輕鬆的道路,祂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出埃及記13章17節)。但在幾節經文之後,上帝卻要摩西帶領百姓原路折返,這樣法老就會集結軍隊攻打他們(14章1-4節)。後來法老果真追趕他們,以色列人「就甚懼怕,向耶和華哀求」(10節)。摩西訓斥他們:「耶和華必 [....]
靈命日糧 : 新的開始
讀經:
「你的罪也使耶穌被釘十字架嗎?」荷蘭畫家林布蘭於1633年的畫作《豎起十字架》,似乎提出了這個問題。在畫中,耶穌位於正中央,祂的十字架正要被舉起放置。抬十字架的有四個人,但在耶穌周圍的光線中,有一個人特別顯眼。他的衣著與眾不同,身穿林布蘭當代風格的服飾,戴著林布蘭經常戴的帽子。仔細觀察這人的臉,就會發現林布蘭將自己融入畫中,彷彿在說:「我的罪也導致耶穌受死。」
但還有另一個人物也很突出。這人騎在馬背上,似乎直視著你。有些人認為這是林布蘭再次入畫,以一種心領神會的眼神注視著所有看畫的人,似乎在問:「你不也在這裡嗎?」
使徒保羅看見自己就在那裡,你我也同樣在那裡,因耶穌也為我們受難、受死。在羅馬書5章10節,使徒保羅將自己和我們稱為上帝的「仇敵」。然而,即便我們的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