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_211124

靈命日糧 : 死亡之約

讀經:

希伯來書9章23-28節 

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哲學家兼作家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以及基督教護教家魯益師,都於1963年11月22日這天逝世。這三位知名人士有截然不同的世界觀。赫胥黎是一位不可知論者,也涉足東方神秘主義。甘迺迪雖是天主教徒,卻提倡人文主義。魯益師曾是無神論者,後來加入英國聖公會,成為一個直言不諱的基督徒。「死亡」對每個人都很公平,這三位知名人士都在同一天接到死亡之約。

聖經告訴我們,自從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裡悖逆了上帝,死亡就進入人類的世界(創世記3章),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最悲哀的事實。「死亡」絕對公平,或許就像有人說的,任何人都無法逃避死亡的約會。這正是希伯來書9章27節的重點:「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面對自己的死亡之約,我們 [....]

ODB_201124

靈命日糧 : 分享福音

讀經:

使徒行傳21章27節-22章1節 

使徒行傳記載,保羅與其他人一起到聖殿行潔淨的禮(21章26節),但一些猶太人認為保羅的教導違背律法,就煽動群眾毆打保羅,甚至想取他性命(31節)。羅馬士兵迅速介入,並逮捕了保羅。士兵把他捆綁起來,抬著他離開聖殿,鬧事的群眾還跟在後面,高喊:「除掉他!」(36節)

使徒保羅如何回應呢?他對千夫長說:「求你准我對百姓說話」(39節)。在獲得准許之後,遍體鱗傷的保羅轉向憤怒的群眾,與他們分享自己如何相信耶穌(22章1-16節)。

那是大約兩千年前的事了,這個古老的聖經事蹟或許我們難以體會。但最近,在某個迫害基督徒的國家,一個名叫彼得的基督徒去監獄探視一位被監禁的基督徒朋友,竟然當場遭到逮捕。彼得被扔進一間黑暗的牢房,在審訊的過程中,被蒙上眼睛。就在眼罩被摘下的那一刻, [....]

ODB_191124

靈命日糧 : 團隊力量大

讀經:

傳道書4章9-12節 

在一場倫敦馬拉松比賽中,一名選手親身體驗了在大型比賽中有人相伴的重要性。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備戰,這名選手希望自己能堅持到最後,可是在他步履蹣跚地邁向終點線時,他已經精疲力盡,幾乎走不動了。就在他將要倒下之際,有兩位馬拉松參賽者立時上前,一左一右地勾起他的手臂,幫助這位虛脫無力的選手完成這場比賽。

傳道書的作者所羅門提醒我們,在奔跑人生的賽程時,像這位選手一樣有人相伴,確實會有幾個重要的好處。所羅門王提出了「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的原則(傳道書4章9節),強調共同努力、一起工作的好處。他還提到,朋友同甘共苦能「同得美好的報償」(9節,和合本修訂版)。當有人身陷困境,另一人就「可以扶起他的同伴」(10節);在漆黑寒冷的夜晚,朋友們相聚一起「就都暖和」(11節);危難臨到時,眾人協力 [....]

ODB_181124

靈命日糧 : 選擇順服

讀經:

約翰福音14章15-24節 

荷蘭的冬天雖不常下大雪,但寒冷的天氣仍會使河面結冰。我丈夫湯姆自幼在荷蘭長大,當他年幼時,父母就訂下家規:「在河面冰層厚到足以讓一匹馬行走之前,不准踩在冰面上。」那時,路上常常會有馬匹走過時留下的馬糞,某一天,湯姆和他的幾個玩伴就決定從路上取些馬糞,將馬糞投擲到薄冰上,一邊探路一邊冒險走到河面上。雖然最後他們平安歸來,此事也沒被人發現,但他們都心知肚明,自己不聽話,沒有遵守父母的規定。

順服並非人的本性,有時選擇要不要順服、遵守規定,可能是出於責任感或害怕受罰。但我們也可以因為愛和尊重長輩或上位者,而選擇順服。

約翰福音14章記載,耶穌告訴眾門徒:「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不愛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23-24節)。順服並不總是一個容易的選擇,但內住在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