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築橋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1-10節 

詹姆士·密契納(James Michener)的著作《百年風雲》(Centennial),是一本描述美國西部殖民時代的歷史小說。透過法裔加拿大商人帕斯其尼(Pasquinel)的角色,密契納描寫在大平原上的印第安人和城市裡的歐洲白人之間所發生的故事。帕斯其尼這個粗豪的冒險家,因在迅速發展的城市和空曠的原野中來回遊走,成為這兩個截然不同世界的橋梁。

基督徒同樣有機會成為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橋梁,就是那些認識並追隨耶穌的人,以及那些不認識耶穌的人。早期的帖撒羅尼迦基督徒,成了當地拜偶像文化的橋梁,因此,保羅對他們說:「因為主的道從你們那裡已經傳揚出來,你們向上帝的信心不但在馬其頓和亞該亞,就是在各處,也都傳開了」(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8節)。他們建築的橋梁由兩方面組成,就是「主的道 [....]

靈命日糧:制伏口舌

讀經:雅各書3章1-12節 

從泰國的大象到蒙古的獵鷹,我們知道人類早已學會馴服野生動物。我們喜歡訓練鸚鵡說話,或是訓練狗兒做各種的動作。如雅各書所說:「各類的走獸、飛禽、昆蟲、水族,本來都可以制伏,也已經被人制伏了。」(雅各書3章7節)

然而,有一樣東西是我們無法制伏的。我們所有的人都難以約束小小的舌頭。雅各告訴我們:「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雅各書3章8節)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的話語看似從舌尖上發出來,但實際上是發自內心。「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馬太福音12章34節)。因此,舌頭既可以為善,也可以作惡(雅各書3章9節)。如聖經學者彼得·戴維茲(Peter Davids)說:「一方面,[舌頭]可以頌讚;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咒詛。」

如果不能制伏自己任性的舌頭, [....]

靈命日糧:把他帶來

讀經:馬可福音9章14-27節 

馬克說:「我不相信上帝,我不要去教堂。」

聽了這句話,艾美的眼淚幾乎奪眶而出,因為她的兒子從一個快樂的男孩,轉變成無禮又叛逆的年輕人。生活彷如戰場一樣,星期天更是糟糕,因為馬克拒絕與家人一起去教會。終於,絕望的父母尋求協助,一位輔導員告訴他們說:「馬克必須親自認識上帝,你們無法強迫他進入天國。讓上帝親自動工,你們只需要繼續禱告和等待。」

於是,艾美專心等待和祈禱。一天早晨,她讀過的一段經文,不斷浮現在腦海,內容說到,耶穌的門徒幫助不了被鬼附的男孩,耶穌說:「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馬可福音9章19節)。當時,陽光穿透了窗戶,在地上灑下一片金黃色的光輝。她想到,耶穌既然能醫治被鬼附的男孩,那祂必定能夠幫助兒子。她想像自己和馬克與耶穌一同站在光輝之中。接著她想像自己往 [....]

靈命日糧:心之所愛

讀經:馬可福音12章28-34節 

在《愛的通論》(A General Theory of Love)一書作者提到:「在理性與感性產生矛盾時,往往我們的心可以發揮更大的功用。」作者又指出,以往人們認為意念掌管我們的心,但是現代科學證明,事實正好相反。「我們現在是怎麼樣的人,將來成為怎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取決於我們心裡愛的是誰。」

熟悉聖經的人都知道,這其實是亙古以來的真理,並不是新的發現。當上帝吩咐祂的子民遵守最大的誡命,就是把心放在首要的位置。「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申命記6章5節)。後來,在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我們知道耶穌再加上「盡意」(馬可福音12章30節;路加福音10章27節)。所以,早在現代科學家發現以前,聖經就教導了這個真理。

跟隨基督的人,也知道我們所愛對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