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悲傷與喜樂

讀經:以斯拉記3章8-13節 

安琪拉一家悲痛欲絕,因他們在短短四週內失去了三個親人,其中一個是她們的姪子馬森。馬森猝死之後,安琪拉和其他的姐妹們在廚房的餐桌旁坐了三天,期間她們只出門去買骨灰甕、拿外賣及出席喪禮。她們因馬森去世而悲傷哭泣,但最小的妹妹腹中胎兒的超音波照片,也讓她們為新生命而歡欣鼓舞。

在這段時間,安琪拉從舊約以斯拉記中找到安慰和盼望。這卷書描述了巴比倫人毀壞聖殿,並將上帝的子民從所愛的聖城擄走,而多年後上帝的子民回到耶路撒冷的情形(參閱以斯拉記1章)。當以斯拉看著聖殿被重建時,他聽見有人喜樂地讚美上帝(3章10-11節),但也聽到有人因回想起從前的聖殿而放聲痛哭(12節)。

其中有一節經文特別令安琪拉感到安慰:「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和哭號的聲音,因為眾人大聲呼喊」(13 [....]

靈命日糧 : 唯有上帝能修復

讀經:以西結書37章4-14節 

在1966年11月4日,義大利的佛羅倫斯遭遇了災難性的洪水,著名畫作《最後的晚餐》被淹沒在泥水及燃油裡超過12個小時。這幅16世紀畫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的名畫,顏料被泡軟了,木框也嚴重損毀,很多人都認為這幅畫已經無法修復。但經過五十年繁瑣的修復工作後,專家及義工們克服極大的障礙,修復了這幅珍貴的畫作。

當猶大國被巴比倫人佔領時,百姓感到絕望,因他們被死亡籠罩,放眼只見斷壁殘垣,亟需被修復(參閱耶利米哀歌1章)。在這動亂時期,上帝讓先知以西結在異象中來到一個遍滿骸骨的平原。上帝問以西結:「這些骸骨能復活嗎?」他回應:「主耶和華啊,祢是知道的」(以西結書37章3節)。然後,上帝吩咐以西結向骸骨說預言,好讓枯骨能夠復活。以西結如此描述接下來發生的事:「 [....]

《詩篇》靈修8 | 轉變目光,看見上帝的眷顧和全能

讀經:詩篇8篇1-9節

大衛的詩,交於伶長。用迦特樂器。

1 耶和華我們的主啊,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祢將祢的榮耀彰顯於天!

2 祢因敵人的緣故,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敵和報仇的閉口無言。

3 我觀看祢指頭所造的天,並祢所陳設的月亮星宿,

4 便說:“人算什麽,祢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麽,祢竟眷顧他?

5 祢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

6、7、8 祢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萬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獸,空中的鳥,海裡的魚,凡經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腳下。”

9 耶和華我們的主啊,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轉變目光,看見上帝的眷顧和全能

 

作者:聖夏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根據聖經撒母耳記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關於以色列第二任王大衛的故事。以色列民犯罪呼求耶和華,要求上帝像別的國家一樣,為自己立一個王來管理他們。於是耶和華回應以色列民的呼求,揀選了掃羅成為以色列第一任君王,然而掃羅卻因過分看重自己,犯罪得罪耶和華。上帝離棄掃羅,而後揀選信靠他的大衛,掃羅因嫉妒大衛,就追殺他。大衛也開始了他成為君王之前的逃亡之旅。詩篇8篇就是在大衛逃亡過程中,上帝拯救他,大衛向上帝發出的讚美。

上帝為我行了大事(第2節)

 從第2節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描述自己被上帝從仇敵手中解救之後的反思。

詩人說“你因敵人的緣故”,而我們的生活從來不缺“敵人”,有的時候我們的敵人可能是具體的人,但是更多的時候卻是自己的私欲和罪。上帝說因著這樣的緣故,你要蒙福;要看見神跡,上帝要與你同行了。因為信靠上帝從來不是為了一帆風順,而是在各樣的艱難中要被訓練,成為上帝的子民。

詩人將自己比喻為“嬰孩”和“吃奶的”,表示在這場爭戰中,詩人知道自己得勝並不是靠著自己的能力。

當詩人大衛被掃羅追殺,一路逃亡時,他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過多久,他也不確定上帝是不是真的會保護他。當大衛力量殆盡,別無他法的時候,上帝為他行了大事。

其實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經常會對上帝產生各樣的疑慮。當我們陷入困境的時候,我們的心裡總是充滿各樣的疑惑,使我們不確定上帝會幫助我們。我們也會時常相信:是靠著自己的能力擺脫險境的。

但詩人大衛的經歷告訴我們,上帝並非不知道我們在經歷什麼,而要讓我們要更多地信靠祂的大能,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軟弱。這讓我想到上帝對保羅說的話:“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哥林多後書12章9節)因此保羅自己也說:“因我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12章10節)。而我們的完全,我們的剛強是建立在上帝身上,而並非我們自己。

上帝“使仇敵和報仇的閉口無言”(第2節),當我看到這句經文的時候,我心裡產生了疑問。上帝使仇敵閉口,我能理解。因為祂“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哥林多前書1章27節)。但為什麼上帝也讓報仇的無言呢?後來我想到當我陷在難處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似乎永遠是埋怨上帝,責怪祂為什麼讓自己經歷這些苦難。如今詩人用親身經歷告訴,若我認為上帝掌管萬事,就要允許任何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人算什麼(第3-8節)

當詩人仰望上帝所創造的月亮星宿,詩人說:“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第4節)。詩人在用客觀事實訴說上帝對我們的眷顧,以及我們的不配,因為我們的本體不過是一片雲霧(雅各書4章14節),是一粒塵土(詩篇103篇14節),是一陣去而不返的風(詩篇78篇39節)。然而我們卻被上帝眷顧,祂賜萬物供養我們,讓我們成為尊貴。

或許有時我們抱怨生活不公,是因為我們忘記自己被造的身份。我們拼命想抓住不屬於我們的東西,是因為我們用錯誤的方式來填滿我們的欲望。而當詩人看到上帝的大能,再次謙卑在祂面前的時候,他不再抱怨,而是感謝和讚美。

 

眼光改變讚美上帝(第1-9節)

詩人兩次讚美說:“耶和華我們的主啊,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詩人的第一次讚美是詩人看到上帝為他行了大事;第二次讚美是詩人看到上帝創造宇宙萬物,卻抬舉人、偏愛人。但總得來說,詩人的讚美來自信心,而信心的程度是在不斷加深的。因著詩人的視野被上帝開拓,詩人為自己爭戰而讚美祂,再為上帝愛世人而讚美祂。

當我查考詩篇第8篇的時候,我發現這裡的第一人稱是“祢”,也就是耶和華我們的上帝。當我們陷入苦難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將自己看成故事的主角。當而詩人開口讚美上帝時,詩人眼光就轉變,不再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不再將目光放在眼前的處境,而是放在上帝身上。

所以當我們開口讚美時,上帝會使我們的眼光發生改變,因為祂要讓我們看見:祂要為我們行大事。

 

讓我們一起禱告:

慈愛的天父,祢是全能的上帝,卻眷顧我們這卑微的被造物。我要稱頌讚美祢奇妙的創造,和祢向人所施與的恩慈。求祢使我在困境患難中學習仰望祢,深信祢仍舊在掌權,並且耐心等候祢的作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反思問題:

  1. 我們該如何按照上帝的眼光看待自己?
  2. 上帝的創造和護理如何激勵你更加信靠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心存盼望

讀經:哈巴谷書3章11-19節 

在戰爭期間,爸爸在執行任務時失蹤了,但七歲的妹妹對母親說:「我知道爸爸要回家了,因為他送花給我。」因爸爸在離家執行任務之前,為妹妹預訂了生日花束。而當他失蹤時,這些花卻如期送到。但是妹妹說得沒錯,折磨人的戰局結束後,爸爸確實回家了。現在數十年過去了,妹妹依然保留著當時擺放花束的瓶子,提醒自己要時常心存盼望。

在一個支離破碎、充滿罪惡的世界裡,要心存盼望有時並不容易。不是所有的父親都會回家,而孩子的願望有時也無法實現。但在最艱苦的境況中,上帝卻賜予盼望。在古時的一場戰爭中,先知哈巴谷預言巴比倫會入侵猶大(哈巴谷書1章6節;參閱列王紀下24章),但他仍確信上帝總是良善的(哈巴谷書1章12-13節)。他回想起過去上帝如何恩待自己的子民,便宣告:「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