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靠主節制

讀經:

彼得後書1章3-10節 

在1972年,美國史丹佛大學發表了一項名為「棉花糖實驗」的研究報告,這個實驗是測試孩童的自制能力,是否能延遲滿足自己的慾望。研究人員給參與測試的每個孩子一顆棉花糖,並告訴他們如果十分鐘以後再吃,就能得到第二顆棉花糖。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能為了得到更大的獎賞而忍耐不吃,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在30秒內就一口把糖吞掉!

當有人提供我們所渴望的東西時,即使知道再等一會兒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我們還是很難克制自己不馬上去得到。然而,彼得勸勉我們有了信心還要加上各種美德,其中一個美德就是節制(彼得後書1章5-6節)。彼得鼓勵當時的讀者和我們,在對耶穌有了信心之後,還要在德行、知識、節制、忍耐、虔敬,以及愛心上繼續增長,這是擁有這份信心的行為表現(5-8節)。

這些美德並不是要使我 [....]

靈命日糧 : 天上的飛鳥

讀經:

馬太福音6章25-33節 

夏日太陽剛剛升起,我那一臉微笑的鄰居看見我在前院,便小聲地叫我過去看看。「看什麼?」我也低聲問她,心中十分好奇。她指著她家前廊的一個風鈴,上面的金屬環有個小小的杯形鳥窩。「那是蜂鳥的巢,」她低聲地說,「妳看到幼鳥嗎?」兩隻雛鳥的鳥喙細如針尖,朝上的時候幾乎看不見,令人驚嘆。我們站在那裡,猜想牠們是在等鳥媽媽。我舉起手機準備拍張照片,鄰居說:「別太靠近,免得嚇走鳥媽媽。」於是,我們就這樣遠遠地,關注保護這一窩蜂鳥。

可惜這樣的機會並不長久。過了一週之後,鳥媽媽和幼鳥們都不知去向,牠們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了。但是牠們離開了這裡,有誰照顧牠們呢?

聖經給了我們一個美好且熟悉的答案,但因為太熟悉了,我們或許會忘記其中美好的應許。耶穌說:「不要為生命憂慮」(馬太福音6章25 [....]

靈命日糧 : 憧憬未來

讀經:

利未記25章35-37節 

美國堪薩斯州的尼歐德沙市是一個僅有兩千多人口的小市鎮。一天,鎮上的300位中學生與高中生參加了臨時召集的學校集會,聽到一個令他們難以置信的消息。一對與這小鎮頗有淵源的夫妻決定在未來25年,為每一個尼歐德沙市的學生支付大學學費。學生們都驚呆了,欣喜若狂,甚至淚流滿面。

尼歐德沙市在經濟上遭受了重創,許多家庭正擔憂如何支付孩子的大學費用。這份禮物足以改變一代人的未來,捐贈者希望這份贈禮能滿足那些家庭當前的需要,同時也能吸引其他人搬到尼歐德沙市。他們預見自己的慷慨解囊能製造新的工作機會,注入新的生命力,給小鎮帶來全然不同的未來。

上帝希望祂的子民慷慨付出,不要只照顧自己迫切的需要,也要幫助在困境中的鄰舍憧憬新的未來。上帝明確地說:「你的弟兄在你那裡若漸漸貧窮,手中缺乏 [....]

靈命日糧 : 哀傷與感謝

讀經:

約伯記1章13-22節 

在母親過世之後,她的一位癌症病友一邊啜泣,一邊對我說:「你母親對我非常好,我很難過,沒想到她竟然比我先走一步。」

我安慰她說:「我母親很愛妳,我和母親都求上帝讓妳能看到兒子長大成人。」我握著她的手,跟她一起流淚禱告,祈求上帝幫助她在哀傷中仍有平安。我也感謝上帝讓她的病情穩定,能繼續陪伴她的丈夫和兩個正在成長的孩子。

聖經讓我們看到哀傷的多個層面。當約伯幾乎失去一切,甚至痛失子女時,他雖悲慟不已但卻依舊「伏在地上下拜」(約伯記1章20節)。約伯雖然哀傷卻仍帶著盼望順服上帝,心懷感恩地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21節)。雖然約伯後來經過一番掙扎才走過哀傷,並經歷上帝對他生命的重建,但在那時,他欣然接受無論情況好壞,上帝都掌管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