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謝謝,但不用了!

讀經:以斯拉記4章1-5、24節 

印度一所為自閉症兒童設立的基督教學校,收到一家公司的大額捐款。校方在確認這筆捐款並沒有任何附帶條件後,接受了捐款。但後來,這家公司要求派代表加入學校董事會,學校董事長於是退回捐款,她不願學校的價值觀受到影響。她說:「以上帝的方式來做上帝的工作更重要。」

拒絕接受他人的幫助可以有很多原因,以上所述便是其中一種,在聖經中我們還看到另一種原因。當被擄的以色列人得到波斯王塞魯士的允許,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時(以斯拉記3章),周遭的外族人對以色列人說:「請容我們與你們一同建造,因為我們尋求你們的上帝,與你們一樣」(4章2節),但以色列人的領袖們卻拒絕了。他們明白若接受這份協助,重建聖殿的純正性可能會受到影響,崇拜異教偶像的風氣也會潛入他們當中,因這些外族人敬拜偶像神祇。後來證明他們的 [....]

靈命日糧 : 別依賴公式

讀經:馬太福音5章13-16節 

在珍芳年紀還小的時候,有位主日學老師訓練大家如何傳福音,其中包含背誦一系列的經文和一套公式。珍芳和她朋友試著將所學的運用在另一位朋友身上,她們非常緊張,深怕忘記哪個重要的經文或步驟。珍芳說:「我不記得那個朋友最後是否有決志,不過我想應該沒有。」即使是好的方法,若在使用時看重公式過於人,也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多年後的今天,珍芳和丈夫為自己的孩子們樹立愛上帝的榜樣,並用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來分享他們的信仰。他們明白教導孩子們認識上帝、聖經,以及與耶穌建立個人關係的重要性,但他們以身教的方式,在每天生活中體現如何愛上帝和祂的話語。他們以行動表明何謂成為「世上的光」(馬太福音5章14節),也以友善親切的言語幫助他人。珍芳說:「如果我們活出上帝的話語,便能以自己的生命影響他人。」當他 [....]

靈命日糧 : 公義與耶穌

讀經:彌迦書6章1-8節 

凱撒.奧古斯都(公元前63年至公元14年)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他想要讓人知道他是尊崇法治的君王,因此,儘管他的帝國是靠著奴隸的血汗、軍事征伐與金錢賄賂打造而成,他仍修訂了一些法律程序,並將當時代表公平正義的女神朱斯提提亞的形象引入帝國。現今的司法體系稱之為「正義女神」。奧古斯都也進行人口普查,使馬利亞和約瑟必須返回伯利恆,迎接一位君王誕生。人們對這位君王期待已久,祂將受尊崇,直到地極(彌迦書5章2-4節)。

然而,奧古斯都或是世上的任何人都無法預料,這位至高的君王,竟會以祂的生命和死亡來表明何謂真正的公義。在幾個世紀前先知彌迦的時代,上帝的百姓再次陷入欺詐、暴力與獲取「非義之財」的景況(6章10-12節)。這群上帝所愛的百姓將祂拋諸腦後,而上帝原是期許他們能向世人展現何 [....]

靈命日糧 : 完全接納

讀經:歌羅西書3章12-15節 

奧利佛.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是17世紀的一位軍事將領,被稱為「英格蘭護國公」。在那個時代,達官顯要經常會找畫家為他們描繪肖像,而畫家在描繪面容時,通常會刻意避開某些缺點。然而,克倫威爾卻不要畫家為了討好他而這樣做,他警告畫家說:「你要照實描繪我的樣貌,就連疣子和所有缺點都要畫出來,否則我拒付酬勞。」

這名畫家顯然聽命而行,因為在完成的肖像畫中,克倫威爾臉上有幾處明顯的小肉瘤。若在今日,這樣的瑕疵一定會用濾鏡或特效處理後,才會發布到社交媒體上。

後來「疣子和所有缺點」(warts and all)成為一句英文俗語,意思是完全接納一個人,包括他惱人的缺點、態度或習慣。有時我們可能會覺得很難做到,但我們若認真地自我檢視,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性格中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