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真實身分

讀經:約翰一書2章28節-3章10節 

朋友看著我為她拍攝的照片,點出了那些她認為自己不完美的身體特徵。我請她再看仔細一點,並說道:「我看到的是蒙全能的萬王之王所愛的女兒,我看到一位美麗、愛上帝又愛人的女孩,她真誠的善良、慷慨和忠實,使許多人的生命得以改變。」當我注意到她熱淚盈眶時,我說:「我覺得妳需要一頂皇冠!」那天下午稍晚的時候,我們為她挑選一個完美的皇冠,好讓她永不忘記自己的真實身分。

當我們接受耶穌為個人的救主時,祂就為我們戴上愛的冠冕,稱我們為祂的兒女(約翰一書3章1節)。祂賦予我們能力,讓我們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因此「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當祂來的時候,在祂面前也不至於慚愧」(2章28節)。祂雖接納我們原來的樣子,但祂的愛會潔淨我們,並改變我們成為祂的樣式(3章2-3節)。祂幫助我們明白自己需要祂,幫助我 [....]

靈命日糧 : 慶祝多元合一

讀經:詩篇133篇 

在2019年,某一所高中的畢業典禮上,有608名畢業生準備領取畢業證書。校長對學生們說,當他唸到某個國家時,就請出生在該國的學生站起來。於是,他一一唱名:阿富汗、玻利維亞、波斯尼亞⋯⋯。校長唸了60個國家,直到所有學生都站了起來,大家都一同歡呼!一所高中,60個國家。

多元化的群體所展現的合一之美,是一幅令人振奮且符合上帝心意的畫面──眾人和睦同居。

詩篇133篇也鼓勵上帝的子民要和睦同居,這是一篇上行之詩,是人們每年進入耶路撒冷朝聖時吟唱的詩歌。這首詩提醒眾人,差異可能會造成分歧,而和睦共處卻大有益處(1節)。詩人生動地將和睦共處描述為甘露(3節),以及澆在祭司頭上的油(出埃及記29章7節),從祭司頭上「流到」鬍鬚、衣襟(2節)。這些畫面都指出了一個事實,那就 [....]

靈命日糧 : 一起聚會

讀經:希伯來書10章19-25節 

我父親是美南浸信會的牧師,身為長子,從小到大,每個星期天我該做的事都很明確:我必須要去教堂。有例外嗎?除非是我發高燒了。但其實我很喜歡到教堂去,甚至有幾次真的發燒不退,我還是去了。然而,現在世界已經改變了,定期到教堂參加聚會的人數不再像以前那麼多。當然,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為什麼?答案有很多,而且形形色色。對於這些答案,作家凱瑟琳·諾里斯(Kathleen Norris)引用一位牧師的話做出回應。這位牧師說:「為什麼我們去教堂?我們去教堂是為了服事其他人,在那裡可能有人需要你。」

當然,這不是我們去教堂唯一的原因,但這位牧師的回應與希伯來書作者的心聲互相呼應。希伯來書的作者敦促信徒要有堅定的信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強調「不可停止聚會」(希伯來書10章25節)。為什麼?因為當 [....]

靈命日糧 : 一道大光

讀經:以賽亞書9章1-3節 

在2018年,12名泰國男孩在足球教練的帶領下進入迷宮般的地下洞穴,準備利用下午的時間享受一場探險之旅。但突如其來的暴雨導致水位高漲,迫使他們逐步後退,直到洞穴的深處。他們經歷兩週半的時間,才被救難人員救出來。當時他們坐在小小的岩石上,只有六支手電筒忽明忽滅的殘光,直到潛水隊員不顧水位上升的危險,將他們營救出來。他們長時間被困在黑暗中,期盼能早日重獲光明、得著拯救。

先知以賽亞描述了這世界被黑暗籠罩、充斥暴力與貪婪,又被悖逆和痛苦所粉碎(以賽亞書8章22節)。世界都被破壞了,象徵希望的燭光忽明忽滅,在黑暗虛空中逐漸消逝。但他堅信晦暗的絕望不是最終的結局。因上帝的憐憫,很快地「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9章1節)。上帝絕不會將祂的子民撇在幽暗的毀滅中。先知向他的同胞宣告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