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談論、相信、感受

讀經:羅馬書8章14-21節 

作家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在他那本頗具影響力的回憶錄(Telling Secrets)裡說:「我家中有一條家規,就是不可談論、不能相信、不能有任何感受,而不遵守這規條的人就有禍了。」布赫納以自己的經歷為例子,說明這不成文的家規就是造成家庭失常的因素。在布赫納的家庭中,這個「規條」使他不得談論或哀悼自殺的父親,令他無法相信任何人,不能向人傾訴內心的傷痛。

你是否也有同感?我們當中有很多人以各種方式,學會忍受一種扭曲的愛,這種「愛」要我們對所受的傷害保持沉默或加以掩飾;這種「愛」以恐懼來轄制人、奴役人。

因此,我們一定要謹記耶穌對我們的愛,與我們經常體驗的那種讓人害怕會失去且有條件的愛,是截然不同的!正如保羅在羅馬書8章15節說到,藉著耶穌的 [....]

靈命日糧 : 明智的基督徒

讀經:路加福音16章1-9節 

冠狀病毒疫情導致全球各地有許多學校停課。為了應對這樣的情況,在中國的教師們便使用應用程式「釘釘」進行線上教學。後來,他們的學生發現,如果釘釘在應用程式商店的評分過低,可能會被強制下架。因此,一夜之間成千上萬的一星評論使釘釘的評分嚴重下跌。

耶穌不會稱讚那些逃避責任的學生,但祂或許會欣賞他們的機靈。祂說了一個特別的故事,是關於一個將被解僱的管家,在受僱的最後一天,免除許多人先前積欠他主人的債務。耶穌並非稱讚管家的不誠實,而是誇獎他的聰明才智,並期望祂的門徒也能同樣精明:「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路加福音16章9節)

談及錢財,大部分人都很在意會有多少損失,但智者卻會留意當如何使用。耶穌說,慷 [....]

靈命日糧 : 樂意服事

讀經:彼得前書4章8-11節 

十歲的巧絲收到一套精緻的美術用具後,她發覺在她難過時,上帝會藉由繪畫讓她的心情轉好。當她知道有些孩子無法獲得美術用具時,她便想幫助他們。因此,在她舉行生日派對時,她要求朋友們不要帶禮物來,而是捐贈各種美術用具,分裝進許多盒子裡,好送給那些有需要的孩子們。

後來,巧絲在家人的協助下成立了一間慈善機構(Chelsea’s Charity)。她開始邀請更多人捐贈美術用品以裝滿盒子,好使她能幫助更多的孩子。她甚至教導那些收到盒子的孩子們一些繪畫技巧。當地一家新聞媒體採訪巧絲之後,全國各地的人紛紛開始捐贈美術用具。隨著慈善機構不斷向世界各地送出美術用品,這位年輕女孩讓我們看見,當我們樂意服事人時,上帝便能使用我們。

巧絲的憐憫及樂意分享之心,反映了忠心管家的心志。使徒彼得 [....]

靈命日糧 : 查考聖經

讀經:約翰福音5章39-47節 

神學家巴刻(1926-2020年)在他的經典著作《認識神》中,提到四位著名的基督徒,並稱他們是「如河狸般勤奮讀聖經的人」。他們並非全都是受過訓練的學者,但每一位都像河狸啃咬樹幹一般,鍥而不捨地「挖掘啃咬」聖經、熱切尋求上帝。巴刻進一步指出,不是只有學者能透過研讀聖經認識上帝,一個被聖靈充滿、單純讀經聽道的人,比那些只滿足於擁有正確神學知識的學者,更能深入地認識這位上帝和救主。

令人惋惜的是,並非所有研讀聖經的人都會以一顆謙卑的心,想要更認識這位救主且學習更像祂。在耶穌的時代,有些研讀舊約聖經的人,卻與聖經所預表的彌賽亞擦身而過。就像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約翰福音5章39-40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