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認出上帝
讀經:
這是我首次飛往印度,班機於凌晨抵達班加羅爾機場。儘管先前對方有寄給我許多電子郵件,但我還是不知道誰會來接我,也不知道該在哪裡與對方碰面。我隨著人群來到行李領取處,再前往海關,在潮濕悶熱的黑夜裡,試圖從茫茫人海中看到友善的眼神。整整一小時,我在人群前面來回走動,希望有人能認出我。最終,有個和藹可親的人走過來,問道:「你是惟恩嗎?真抱歉!你就在我面前走來走去,我卻認不出你,但你的樣子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我們經常因為一時糊塗,而無法認出我們應認得的人或地方。但上帝提供一種明確的方式,讓我們能準確無誤地認出祂。上帝差遣祂的愛子以人的樣式降生在這世界上──耶穌就「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希伯來書1章3節)。基督彰顯出上帝的本性!當我們看到祂,就能確信我們看到了 [....]
靈命日糧 : 痛苦與榮耀
讀經:
萊特兄弟本著鍥而不捨的精神,最終實現了人類翱翔天際的夢想,然而這項成功得來不易。他們遭遇無數的挫敗與嘲諷,經濟陷入困境,在某次試飛過程其中一人還差點喪命,但層層考驗都無法阻撓他們的決心。美國傳記作家大衛.麥卡勒(David McCullough)在所寫的書中提到奧維爾.萊特的觀察:「沒有鳥兒能在平靜中翱翔。」他認為:「這表示阻力往往是展翅上騰的助力。」他還說:「萊特兄弟的快樂並不是登上山頂,而是攀登高峰的過程。」
使徒彼得在教導受逼迫的初代教會時,也提到相似的屬靈原則:「有火一般的考驗臨到你們,不要奇怪」(彼得前書4章12節,和合本修訂版)。這樣的勸勉並非否認考驗的痛苦,而是彼得明白,在基督裡的盼望能增強我們對上帝的信心。
對於我們這些像初代基督徒曾因信主而受苦 [....]
靈命日糧 : 放我的百姓走
讀經:
廣受好評的畫作《放我的百姓走》是美國畫家艾倫.道格拉斯(Aaron Douglas)的作品。他以淡紫、綠色和金色三種鮮明的色彩,融合傳統非洲的意象,描繪了聖經中摩西的故事,令人聯想到美國黑人爭取自由和公義的艱苦歷程。
這幅畫描繪上帝在燃燒的荊棘叢中向摩西顯現,告訴摩西祂看見了以色列人在埃及所受的苦難。這位畫家用一道亮光來象徵上帝和祂的信息:「故此,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出埃及記3章10節)
在這幅畫中,摩西屈膝順服上帝的指示,但包圍著他的黑暗浪潮和眾多戰馬卻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令人想起以色列人要離開埃及時所面對的困境。然而,那一道亮光提醒我們,上帝始終與以色列人同在。
這幅畫能夠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因為反對不公 [....]
靈命日糧 : 仍要結果子
讀經:
有一則古老的民間故事,講述一名婦女每天都去河邊挑水回家。她用一根扁擔,兩端各掛著一個水桶:一個新而堅固,另一個老舊且多裂痕。當這位婦女回到家時,新水桶內的水還是滿的,但舊水桶幾乎空了。老水桶覺得過意不去,於是連聲向婦女道歉,婦女轉身指著她走過的路,問老水桶說:「你有看到路邊綻放的花朵嗎?因為你每天澆水,我在往返河邊的路上,才有美麗的景致可以欣賞。」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崇尚年輕,標榜年輕的優點:身強體壯、容光煥發、行事效率高。但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有一種正義之美卻是出自於年長或體弱者,甚至可能是有「裂痕」會「漏水」的。年邁的詩人說:「義人要發旺如棕櫚樹,生長如黎巴嫩的香柏樹。」(詩篇92篇12節)
儘管年老並不等於有智慧,但年長者對我們的生活貢獻是年輕人無法提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