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君王的兒女

讀經:

約翰福音1章9-13節 

美國馬里蘭州的傑伊.史佩茨(Jay Speights)做了基因檢測(DNA),但他絕對想不到會有這樣的結果。檢測結果帶來了意外的驚喜──他竟是西非貝南共和國(Benin)的一個王子!於是他搭乘飛機前往這個國家。當他抵達的時候,皇室成員熱烈歡迎他,並以舞蹈、歌唱、旗幟及遊行,為他舉行盛大的返鄉歡迎儀式。

耶穌來到世上,宣揚上帝的好消息。祂進入祂的百姓以色列民當中,向他們傳遞好消息並指示他們走出黑暗的道路。許多人對福音信息無動於衷,拒絕接受「真光」(約翰福音1章9節),拒絕接受耶穌就是彌賽亞(11節)。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抱持懷疑和冷漠的態度。有些人謙卑、歡喜地接受基督的邀請,相信祂是上帝為世人的罪所預備的終極犧牲,並信靠祂的名。對於這群忠心的百姓,有個驚喜等待著他們,那就是耶 [....]

靈命日糧 : 在耶穌裡

讀經:

馬太福音16章13-19節 

美國德州郊區的巴爾索拉浸信會(Balsora Baptist Church)遭大火燒毀。火勢平息後,緊急救援人員與社區居民聚在一起,赫然發現一個十字架矗立在煙霧和灰燼中,十字架雖被燒得焦黑,卻依然屹立不倒。一名消防員評論道:「大火燒毀了建築物,但沒有燒毀十字架。這提醒我們,建築物只是建築物,而教會則是聚集的會眾。」

教會不是一棟建築物,而是一個藉著基督在十字架受死、埋葬,然後復活,而聯合在一起的群體。耶穌在世上時曾告訴彼得,祂要建立普世性的教會,並且沒有任何事物能摧毀這教會(馬太福音16章18節)。耶穌會聚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成為一個群體,並且世世代代、綿延不絕。他們會面臨極大的困難,但他們終將堅持下去。上帝會藉著聖靈住在他們裡面,並且扶持他們(以弗所書2章22節)。

靈命日糧 : 萬民合一

讀經:

詩篇87篇 

在1960年,奧圖.普里明傑(Otto Preminger)的電影《出埃及記》引發爭議。這部電影是根據利昂.烏里斯(Leon Uris)的小說改編,講述一個在二戰後猶太難民移民到巴勒斯坦的虛構故事。電影結尾是一位年輕的歐洲猶太裔女孩和一位阿拉伯裔男子都被謀殺,雙雙被埋葬在同一個墳墓中,而那裡即將成為以色列的國土。

普里明傑將結論留給觀眾想像。這是絕望的隱喻,夢想永遠被埋葬?還是象徵希望,兩個相互仇視的民族將同生共死?

或許撰寫詩篇87篇的可拉後裔,會以盼望的眼光來看這個場景。他們所期待的,正是你我仍在等待的和平。關於耶路撒冷,他們寫道:「上帝的城啊,有榮耀的事乃指著你說的」(3節)。他們高歌吟唱,有一天所有曾與猶太人交戰的民族,例如拉哈伯(埃及)人、巴比倫人、非 [....]

靈命日糧 : 踏進河裡

讀經:

約書亞記3章7-17節 

受邀到教會的講員以「踏進河裡」為例,講述信靠上帝的智慧。他說到有一位牧師因為信靠上帝,不顧當地新的法律禁令,選擇在講道中傳講聖經真理。後來這位牧師被判犯了仇恨罪,入監服刑30天。但他的案子獲得上訴,法院裁定他有權對聖經做出個人的解釋,並敦促別人遵從。

在舊約時代,那些抬著約櫃的祭司們也必須做出選擇,是要踏進約旦河裡,還是要停留在河岸上。以色列人逃出埃及之後,在曠野漂流四十年之久。如今他們站在約旦河畔,那時正是河水泛濫期,水漲極高。然而,當他們的腳一踏進河裡,上帝就讓河水退去,聖經說:「他們到了約旦河,腳一入水,那從上往下流的水,便……停住。」(約書亞記3章15-16節)

當我們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上帝,祂會賜給我們向前邁進的勇氣,去傳講聖經真理或踏入未知的領域。那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