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公義的上帝

讀經:

阿摩司書2章6-16節 

萊恩在青少年時期母親就因癌症去世,這使他無家可歸,也很快輟學了。他感到絕望,而且經常挨餓。多年後,萊恩設立一個非營利組織,幫助人們(特別是孩子們)學習種植與收割,並且教導他們用從菜園採收的蔬果預備餐點。該組織的基本信念是﹕沒有人應該挨餓,而且擁有食物的人應照顧那些缺乏的人。萊恩對人們的關懷,正反映出上帝的公義和憐憫之心。

上帝非常關心我們所面對的痛苦和磨難。當祂看見以色列人毫無公義憐憫,便差派先知阿摩司去譴責他們的虛偽。上帝曾經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逼迫中拯救出來,現在他們卻為了一雙鞋而將鄰居賣為奴隸(阿摩司書2章6節)。他們賣了無辜的人,不肯為受壓迫的人伸張正義,甚至踐踏窮人(6-7節),卻假裝在聖日用供物敬拜上帝(4章4-5節)。

阿摩司懇切地勸戒眾人﹕「你們要 [....]

靈命日糧 : 值得等待

讀經:

創世記12章1-5節 

說到等待,菲爾.斯金格(Phil Stringer)可是等了足足18小時才登上因雷雨而延誤的航班。但他的耐心和毅力得到回報,他不僅能及時飛抵目的地去參加重要的商務會議,而且還是該航班唯一的乘客!因別的乘客全都取消訂位,或做其他的安排。斯金格說空服員讓他任選餐點,還說:「當然,我選擇坐在最前排,當你可以獨享整架飛機的時候,為什麼不好好享受呢?」這樣的結果絕對值得等待!

亞伯拉罕也曾經歷過漫長的等待。早在他還名叫亞伯蘭時,上帝就告訴他:「我必叫你成為大國」,並且「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12章2-3節)。那時,亞伯蘭這75歲的老人(4節),只有一個疑問﹕如果沒有繼承人,他如何成為一個大國?雖然他在等待應許實現期間犯了一些錯誤(他與妻子撒萊試圖用一些錯誤的方法來「幫助」上 [....]

靈命日糧 : 更像耶穌

讀經:

約翰福音17章6-19節 

上帝創造的烏林鴞是偽裝大師,牠的銀灰色羽毛有深淺不一的斑點,讓牠棲息在樹上時能和樹皮的顏色融合在一起。當這一類的貓頭鷹不想被發現時,牠們可以躲在顯眼的地方,借助羽毛的偽裝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其實,上帝的子民很多時候和烏林鴞很像。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都可以很容易地融入這個世界,讓人認不出自己是基督徒。耶穌為門徒禱告,這些門徒就是天父「從世上」分別出來賜給祂,且「遵守」祂話語的人(約翰福音17章6節)。聖子耶穌求聖父保護這些門徒,並賦予他們力量,使他們在祂離世後,仍能過著聖潔和恆久喜樂的生活(7-13節)。祂說:「我不求祢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祢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15節)。耶穌知道門徒需成為聖潔的人,並與世界有所分別,如此一來,他們才能實現祂差遣他們的目的(16-19 [....]

靈命日糧 : 在曠野中

讀經:

申命記2章1-7節 

當我剛信主的時候,我以為登上屬靈的高峰就會遇見耶穌。但這高峰往往不能持久,也不會使我的屬靈生命成長。美國作家莉娜.阿布賈姆拉(Lina AbuJamra)說,我們往往會在曠野遇見上帝並且成長。她在所著的一本研經書籍(Through the Desert)中寫道:「上帝的目的是要用我們生命中的曠野,使我們變得更堅強。上帝不是要用免除苦難來證明祂的良善,祂的良善就是要在痛苦中才能體會到。」

正是在悲傷、失落和痛苦的艱難處境中,上帝會幫助我們信心成長,並且與祂更親近。正如莉娜領悟到,曠野不是上帝的計劃出現失誤,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許多舊約人物都曾被上帝帶到曠野,例如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有身處曠野的經歷。正是在曠野中,上帝使摩西經受磨練,並呼召他帶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