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如何在悲痛的同時不失去盼望

 

 

作者:Marissa Luk

翻譯:秋雨

 

在過去的幾年裡,悲痛一直籠罩著我的生活,揮之不去。2021年,我和丈夫的第一個孩子 Haven 自然流產了;2022 年,我們的第二個孩子 Evie又流產了。

在那之後的時間裡,我一直在思索,作為一個基督徒該如何看待傷痛。下面是我在失去Haven後不久寫的一篇日記:

我該如何對待傷痛?

背負傷痛聽起來像是在延長痛苦。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的心越來越痛。

而選擇將傷痛放下,又像似在拋棄我與孩子之間的關聯和紐帶,以及我與孩子曾經擁有的親密感。我不想拋下與孩子最後的連結。我只能流下無盡的眼淚。

在手術(取出胎兒的組織和殘留物)後的日子裡,我陷入了黑暗之中,我曾經自殘的習慣又回來了。承蒙上帝的恩典,我很快從中走了出來,進入了較為健康的療傷過程。

為了處理失去孩子的悲痛,使我不至於陷入絕望,我向兩位有類似經歷的好友求救。我聯絡她們,請她們幫助我做好心理準備,面對孩子從我身體裡被取出來的這一過程。她們的建議幫助我緩解了可怕的等待過程,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她們的理解和陪伴將我從死亡的掙扎中拯救出來。

這個過程讓我明白,不要人為地抑制悲痛,讓其自然癒合,以免化膿,導致帶來更多的折磨和傷害。但我們不必獨自承受這一切。

只有首先承認自己的需要,我們才能得到安慰,而悲痛就是一種承認。

如果我沒有敞開心扉主動尋求幫助,我就會錯過朋友們的安慰和支持。

聖經中許多著名人物,如大衛、約伯和耶利米,他們都經歷過傷痛。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在上帝面前袒露心聲,上帝也以特定的方式安慰他們。同樣,我將內心的思緒、痛苦、疑問以及對懷孕期間我對孩子們的回憶記錄下來,並在禱告中向上帝傾訴這一切,這有效地醫治了我的傷痛。

這一經歷也讓我更加意識到在朋友們失去他們的摯愛時要給他們療傷的空間。我學會了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尤其是要尊重他們的哀悼方式,因為每個人的哀悼方式並不相同。

平衡喜悅

兩個孩子的離世,在我心中留下的空洞將一直伴隨著我,直到我進入天堂的那一天;這些空洞同時承載著他們在我心中留下的快樂和悲痛的回憶。

我和丈夫還記得第一次聽到他們心跳時的激動,也記得再也聽不到心跳時的悲痛。我們還記得裝飾嬰兒房和準備迎接寶寶們到來時的激動心情,同時也記得隨後的許多天裡,隨著孩子從我子宮中出來,我們的內心也陷入了極度的空洞。

喜悅和悲痛是我們遭遇的兩個無法割捨的現實,我們到現在仍然在學習為兩者同時留出空間。

喜悅與悲痛交織在一起,讓我們得見上帝形象的榮美。我們的上帝是與人親近的上帝,祂既熟知傷痛(以賽亞書 53章3節),也熟知喜樂(西番雅書 3章17節)。

耶穌來到世上,成為完完全全的人,親身體驗了我們所有的喜怒哀樂。祂參加節日慶典,與人們共進晚餐,甚至與小孩子在一起(馬可福音 10章14-16節)。祂為朋友拉撒路的死而悲傷,儘管祂知道拉撒路很快就會復活(約翰福音 11章35-42節)。祂為那些見證祂的能力並相信祂的人歡喜(路加福音 10章21-24節)。祂與門徒們一起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日子,祂耐心地教導他們,服侍他們,即使祂知道他們今後要面臨的所有困難。

最後,當耶穌承受十字架的痛苦時,祂將在十字架上經歷的傷痛與進入天堂的喜樂融合在一起(希伯來書 12章2節)。

耶穌的榜樣鼓勵我,即使在哀痛中也要為喜樂留出空間。在傷痛稍稍減弱的日子裡,我學會了欣賞微小的快樂,無論是與親人共度時光,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發現,這些上帝賜的,看似簡單的禮物卻能振奮我的精神,給我帶來內心的安寧。

承認並且擁抱快樂的時刻,能讓我找到慰藉和力量,以應對傷痛帶來的挑戰。

仰望天堂,我們的盼望和家園

教會在教堂的花園裡為我們的孩子準備了一個小小的安葬地,我的心得到了極大的慰藉,因為這標誌著他們曾經真實地存在過。

作為被上帝救贖的人,我相信我們可以在紀念逝去的親人、和承認因他們而得到的祝福以及對天堂的盼望中找到平衡。

剛失去孩子們的傷痛使得我對於瞭解天堂產生了深深的渴望。我知道聖經中提到有一個為我們每個人預備的家,但現在天堂的現實對我來說變得更加深刻。我知道,我雖悲痛但並非絕望,因為總有一天我會同我的孩子們再相見(帖撒羅尼迦前書 4章14節)。

經歷了這一切,我發現自己有一種新的緊迫感,想要與周圍那些仍不知道永恆盼望的人分享福音。我一直在禱告,希望那些主帶到我面前的人,能夠瞭解我們作為信徒得到的安慰——在基督裡意味著,我們有一天會見上帝的面,那時候我們會完全擺脫痛苦和罪的黑暗權勢,得到醫治並且成為完整的人。

在我們完全與主同在之前,在這個世界上破碎帶來的影響總是痛徹心扉(羅馬書 8章22-23節)。悲痛之苦對於每個人的影響不盡相同,對有的人來說痛苦可能會慢慢減輕,有的人痛苦可能會隨風而逝,而有的人痛苦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

無論我們處於哪一種狀態,我們的天父都會耐心溫柔地保守我們的心。

上帝如此地愛我們,祂藉著耶穌在我們的苦難中親近我們,滿足我們的一切需要,耶穌承擔了我們人性的重擔,並且將會帶領我們度過苦難。

哦,主啊,甚願我們允許禰通過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傷痛,向我們顯明禰自己。願我們定睛于天堂,等待著那一天,最終脫去這破碎的軀體,抵達我們永恆的家園(哥林多後書 5章1-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與祂一起“再次站起來” ,一同走入復活得勝的榮耀之中!

在你生命中經歷過的最痛苦、最破碎的事情是什麽?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沈重時刻,即便青春還未完全過去,你我仍是少年。但是看吶,上帝從未停止祂的
看護,從起初到終末,祂在天上垂看。“我先前怎樣留意將他們拔出、拆毀、毀壞、傾覆、苦害,也必
照樣留意將他們建立、栽植。這是耶和華說的。 ”(耶利米書 31章28節)。

祂使我們經過水火,卻最終領我們到豐富之地。主耶穌基督更是道成了肉身,親嘗死味,三天之後復活,
得了更豐盛的榮耀,並為許多人贖回生命。因著基督的受難,我們的苦楚減輕,因為祂的復活,我們便得了重新出發的勇氣與盼望。

今天是復活節,雅米采訪了七位年輕的弟兄姊妹,分享他們生命中曾經經歷過的破碎和痛苦,以及耶穌
基督的復活是如何幫助他們再次站起來的。

懷子蕙 23歲
基督的復活,讓我重新建立起信仰

我也沒有活太長時間,目前覺得最痛苦的事情是,在學校被輔導員問及信仰的時候,我否認了自己是基督徒。
那次確實是非常痛苦,感覺自己像賣主的猶大一樣。

耶穌基督已經為我而死了,但我卻不承認祂。在那之後我就特別掙紮,其尤是在晚上夜幕降臨的時候,就會有坐針氈的感覺,
好像要出去吊死似的。後來經過弟兄姊妹們的不斷幫助下,我才慢慢走出來。

也正是經過那次事件,我才最終在教會穩定下來。後來我在大四畢業之前,特地去找了輔導員把這個事情重新說了一下,重新
在人面前承認自己信仰。當時我非常地有平安,感覺也算是彌補了之前所犯的罪。

這是我目前生命中最破碎的事情。但經歷過破碎之後,它會使你重新建立起信仰,反而是一次不破不立。

我當時思想,彼得在主受難之前總認為自己是最火熱的那一個,但是他在雞叫之前卻也三次不認主。

但是他在經歷過主的復活之後,就變得十分剛強,不再懼怕世上的逼迫和苦難。正是這一點讓我認識到,基督的復活,是因為我們的主已得勝了!

所以,我們無論在何事上跌倒,自然也是跟著祂一起得勝!
如果自己常常被罪所纏累,是看不到主的復活和恩典的;不斷被罪所拷打捆綁,只會陷入自責的循環。
當我重新看到了耶穌基督的得勝,也更明白自己信仰的根基。


Flore  96年 28歲
基督的復活,讓我不再過於看重破碎或痛苦的事

我最痛苦的經歷是被信任的朋友拋棄。大家朋友一場,但是他/她卻就不知不覺地、悄無聲息地離開我,讓我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而耶穌基督的復活給了我一個很大的盼望,因此我不再過於看重那些破碎或者痛苦的事。
祂的復活像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祂的話語驅動著我去不斷尋求,去持續地經歷祂。
這股力量讓我去越發地相信那位復活的神,並持續地見證復活的主。
當我在生命中去經歷上帝的時候,是非常非常地能感受到力量的。

 

小桃子  26歲
基督的復活,帶領我走出友情破碎的苦楚

我生命當中最痛苦最破碎的事情,是我和我朋友之間關系的破裂。我自己本身是一個很註重關系的人,會把友情跟關系看得很重。
耶穌祂也經歷過友情破裂的痛苦,也曾經被最親密的朋友背叛,但祂的復活代表著祂已戰勝了這一切,也表示著我的生命是有盼望的。

耶穌的復活也告訴我,我的生命其實不再是靠著自己而生活,而是繼續地為上帝而生活,
甚至祂自己也願意成為我最好的朋友,來告訴我真正的友誼應該是怎樣建立的。

 

阿哲 22歲
基督的復活,讓我找到了真正的信心

我以前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比較謙卑的人,然而最近發現自己不論是在學習還是社會閱歷方面都不如身邊任何一個人。
別人似乎都比我厲害,自己是最沒用的,所以就看自己謙卑。然而這並不是真正的謙卑,可那時的我並不這樣想,仍覺得自己是最謙卑的那一位,別人都不夠謙卑。

但是後來我發現,真正的謙卑不是來自於你對自己能力的否定,而是真正學習了上帝的話語,
對自己的罪有了深刻的認識之後,才會有生命的更新,才意識到自己的渺小:
我原來什麽都抓不住,在主面前,我真的什麽都不是,我就是一個很卑賤的罪人。

 

後來,我慢慢學著靠著上帝去勝過這一切,也不再對世上的物質需求抱有那麽多幻想——我是有過很多這種幻想的,
會想象自己是個有錢人,甚至還想象自己如何通過尋求,達到信仰和物質上的合一。

然而現實是,我在這兩方面都還沒有取得成就:在信仰上沒有很深的經歷,對神的話語也沒有很深刻的認識;
在生活上、工作中也沒有掙到很多錢。但如果讓我選擇如何過自己的人生,在主裏面有更深的追求或是在世上實現更高的價值,我肯定選擇前者。

走出生命裏的破碎,是從信靠自己轉變為信靠耶穌的過程。以前我一直覺得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覺得只要夠努力就能得到一切。

但是現在發現自己很多時候會有軟弱,會覺得自己什麽都不是,感覺自己微不足道。
然而付出不一定會有回報,因為一切都在上帝的手中而不是我手中。

聖經教導我們,要學會把盼望放在天上,要學會去依靠上帝,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
耶穌的復活讓我看到祂確實是神的兒子,祂也確實是那位萬能的主——祂可以讓一個人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也可以讓一個人經歷很多的痛苦,然後變得“合神心意”。

祂讓我能夠把盼望放在基督裏,讓我能夠對自己有信心。
然而這信心是來自基督裏,不是來自我自己:我自己是軟弱的,但是我靠著基督就可以得剛強。

 


東傑 04年 20歲

基督的復活,醫治我,讓我不再孤單一人

我人生最痛苦的一段經歷是高中時的一段生活。
那時我住在宿舍裏,半夜因為病痛咳嗽醒來無法睡著,感覺無依無靠,一個人在宿舍沒有任何幫助。
而耶穌的復活讓我感覺自己有了依靠,如果再讓我經歷一遍高中生病的時光,我會知道萬事都可以尋求祂的幫助。
我可以找祂傾訴,同樣祂也可以用祂的大能緩解我的病痛。

我也不會再感覺自己是孤單一人,因為祂都時常在我的身邊,會幫助我走出那段痛苦的經歷。

 

 

酒果 22歲
基督的復活,讓我擁有超越死亡的盼望

我生命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情,是大學時外公去世了。雖然外公的過世並不是突如其來的,但是在他真正走的那天,我才發現自己以前所做的心理準備都沒有用:我還是很痛苦,還是不太能接受他離開我這個事實。

不過外公走之前,有牧師來給他做最後的禱告,也問他,堅不堅信有這樣一位主的存在,有天堂的存在?
當時外公雖然已經處於彌留之際,但是他還是很堅定的回答了這兩個問題。

所以雖然我不能接受他即將離開我這一事實,但是我知道他能去天堂,有救主在那邊等待著他。
所以對我來說,耶穌基督的復活讓我對今後的世界有了盼望。

 

鶴笠 22歲
基督的復活,讓我找到生命的目標,不再迷茫

我高中有段時間特別地迷茫、痛苦。雖然我生在在一個基督化的家庭裏,但是也遠離神。
那時感覺自己很沒有前途,也沒有一個努力的目標。而耶穌基督的復活,代表著我可以重新通過主耶穌恢復與上帝的關系。
我可以回到祂裏面,能重新擁有我作為人的一個原始動力和目標。

如果在那段迷茫的時期能意識到這一點,我可能就不會那麽痛苦,會在學習和生活方面更加有目標。

希望這七位年輕基督徒的故事能夠對你有啟發:不論是怎樣痛苦、破碎的經歷,都是我們自己的生命中真實的重生。
也不要忘記,在我們受苦時,總有一雙有釘痕的手伸向我們,仿佛在對我們說:
不要怕,只要信,再次站起來吧!

願你也能在復活節這一天,細數與祂共同經歷的破碎和痛苦,並也與祂一同走入復活得勝的榮耀之中!

 

 

面對苦難的勇氣

作者:Paul

有聲播讀:Luke

   

各位親愛的讀者們,不知道在您的基督徒生命中有沒有類似的掙扎——就是在許多的處境中,我們往往會面臨一個選擇:「是否要因著順服上帝的話語,承受緊接而來的苦難」。這是什麼意思?例如,聖經呼召所有上帝的兒女要誠實 ; 但在現今的職場中,很多時候「誠實」就意味著利益上的損失,甚至可能必須要成為公司中的異類。又或是,聖經告訴我們要「愛人如己」; 可是,「愛人如己」通常表示我們要不斷的犧牲自己的權益,而這是明顯違反現今文化的觀點。其實這樣的景況不單是在職場,同時也充滿在我們的家庭、學校和婚姻中。所以,雖然我們所在的環境,可能不會有來自外在直接的壓力和苦難,但必然會面對從「世界文化和思想」來的挑戰。因此,若我們誠實的面對自己,會發現一個順服上帝話語的人總是活在「苦難和壓力」之中。那我們是如何面對苦難呢?但以理書第三章的聖經故事,可以給予我們真正的方向和確據。

    本章的背景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攻下了猶大南國後,就擄去了一些以色列的年輕人,使他們成為自己的臣僕(但1:3~6)。當時尼布甲尼撒造了一座金像,吩咐所有的人都必須敬拜這座像,凡不敬拜的人就會被丟入火窯之中(但3:5~6)。然而,有三位以色列的青年人——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卻不願意遵照尼布甲尼撒的命令,因此有些巴比倫人就來控告他們(但3:8~11)。所以,尼布甲尼撒王非常震怒,就對他們說:「你們再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卻還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窰中,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但3:15)。

    從上述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面對到一個嚴峻的處境——「因順服上帝的話語,失去性命 ; 或是為了自己的性命,選擇敬拜王的金像」。親愛的讀者們,當然他們所面臨的景況確實比我們艱難太多,但所面對的挑戰卻是雷同的。在今日,整個文化的潮流都在告訴我們:「要為自己而活 ; 要為著自己的夢想和目標而活」; 所以,從藝術、影劇、音樂、書籍到人與人之間的談話,我們都可以聽到這樣的觀點:「不要在乎別人怎麼想,不要讓別人定義你,你可以自己定義自己,要活出美好的自己」。當有人不願意「遵照」這樣的思想去行時,我們就會發現「他」就會逐漸成為了異類,準備面臨來自文化群體的壓力和排斥。我們有看到了嗎?儘管沒有實體的金像佇立在前 ; 但是文化的金像卻如此真實的逼迫著我們向它卑躬屈膝。而很可惜的是,我們同時也是身處在一個非常不願意受苦的時代(受苦不就代表著我的利益受損了嗎),因此為了「逃避」拒絕跪拜文化偶像所帶來的苦難,我們可能會選擇:「完全的拒絕這個世界,躲進自己的堡壘之中,對於非基督教的事情漠不關心 ; 抑或是,我們會修改上帝的話語,認為上帝愛我們,所以我們可以任意妄為」。但這都不是聖經所給予我們的教導。因此,讓我們來看看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是如何來回應這樣的壓力和苦難的。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對王說:「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窰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6~18)。



    各位讀者們,這實在是非常好的榜樣。從他們的回答中,有一句很關鍵的話語:「即或不然」。這使我們看到,他們並沒有想盡辦法「逃離」這個世界給予的壓力和苦難 ; 也沒有因著苦難,而選擇違背神的話語。同時,經文告訴我們,面對苦難的動力並非是因為他們的意志力,而是在於他們的信仰告白:「我們所事奉的神」。是的,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確實因著這樣的回答被丟入火爐中,可是我們卻看到了神與他們同在(但3:25)。而我們也確實有可能因著順服神,而被丟入屬於你我的火爐 ; 但讀者們,你要知道「我們所事奉的神」必會與我們同在,因為祂——主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被丟入終極的火爐中,就是十字架。因此,很有可能在現今的苦難中,我們似乎看不到盡頭和光明 ; 但是不要懼怕,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你我同在。而更美的是,因著基督救贖與復活,當我們結束地上苦難的時候,上帝必會醫治、憐憫、恢復和接納我們。不但如此,祂還會邀請我們進入祂的宴席,一同吃喝快樂,在那時就不再有眼淚和疼痛了(啟21:4)。

    我們如何能在面對這充滿苦難的世界,並能站立的穩?答案就是,你要藉著上帝的話語,定睛仰望基督耶穌,不斷的思想福音。直到真理充滿在你的心中,使你能夠真正的明白、確信並充「滿勇氣與喜樂的」相信基督所說的:「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受難周靈修| 信心的印記


文: 東尼叔叔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金句:「 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腓立比書4章7節)

    十七年前,當我面對受浸的決定時,內心感到十分忐忑。因我覺得自己不夠好 ,亦沒有熟讀聖經的話語。可是牧師對我說,「只要你願意讓上帝改變你,耶穌可以幫助你」。 就這樣我便決定在那年的復活節受浸,學習在基督裏 經歷祂的改變和陶造。

 

知識層面上得益,但生命沒有太大改變

    受浸的時候, 我為自己定下不同目標, 分別是多讀聖經、與主親近;關懷家人、持之以恆;以及為别人的需要,持續禱告。 後來, 我分別參加了教會的查經小組, 亦在團契中協助週會的事務。 在聖經的知識和教會的服侍上,我是有得益的。然而在性格上 , 我仍有很多盲點是自己沒有看到的。 尤其是平日遇到一些難題, 即使在禱告中與主交談並交託, 卻還是很自我、傾向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 ! 

面對憂傷,全然靠主

    然而在八年前,當面對母親的去世時, 我感到非常悲痛 、難以平息 ,因母親是很了不起的!   童年時,母親喜愛說有趣的故事, 我們七個孩子在她的影响下開心地成長。長大後,無論遇到怎麽樣糟糕的事情,她常提醒我們回家歇歇,並準備美味食物,令人忘卻煩憂。 即使母親年老卧病在床,仍用自己天賦的魅力,鼓勵身邊照顧她的人。 從她的身上,我學到很多愛的特質和智慧 !

    她的離世 ,让我感到難過失落,甚至揮之不去。 然而有一天,偶尔在聖經中讀到主耶穌復活後,顯現給門徒時,祂說第一句話就是「願你們平安 」( 約翰福音20章 19節)   !  之後,使徒寫信給眾教會, 都有先祝福對方平安 !   平安是主耶穌留給我們的,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 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 (約翰福音14章27節)。

 

從主耶穌裏,得到真正的平安

    基督所賜的平安,是從上帝而來的。上帝是永恒的創造者, 祂的大能和慈愛是無可媲美的。其實,真正的平安不在於我們本身有多少能力、財富或是人脈關係。而是,天父會在我們所處的風暴中,透過身邊的人或一些事情, 鞏固我們、 抱緊我們、承托我們 , 讓我們學習對祂有真正的相信和倚靠 !

    不久,我將懷念母親之情, 放在寫作上 ,這樣就開始了自己的寫作之旅 。 從寫作中 ,我得到很多樂趣,內心亦回復平静安舒。逐漸,我也從不同的寫作題材上,反醒自己性格上的盲點和不足。漸漸看到 自身的有限渺小,並敬畏上帝的無限和全能。

 

    上帝沒有應許我們天色常藍,人生的風暴常有。 雖然有些事情像滾滾波濤 、洶湧而來 ,但祂卻讓我們的內心在風暴之中得以平安, 並願意跟從祂的帶領繼續前進 !  

 

新的盼望

    今天,我願意將更多的難題交在上帝手中,跟隨祂的帶領 !  祈求祂雕琢我、陶造我, 讓我突破以往的自我和執著。在性格和人際關係上,作出更合適的調整。這樣,我的生命才有澎湃和活潑的動力, 才能夠擁有新的視野 !  與上帝的關係,亦可更近一步。

    在你的人生中,上帝是否容許一些風暴發生, 但當你眸然回首,卻發現祂的帶領有著特别意義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