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仰望上帝

作者:Shehara de Mel,斯里蘭卡

“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為什麼我在生命中看不到上帝的同在?為什麼祂的應許沒有實現?選擇跟隨祂給我帶來的只有更多的痛苦、難過和孤單寂寞。我的朋友、家人都開始拒絕、批評、嘲笑我。”

這是一個好朋友發自內心痛苦的哭喊。他幾年前信主,從那以後,生活就急轉直下,至少看上去是那樣的。

對於許多剛信主的人來說,這樣的經歷可能並不陌生。正如我的朋友一樣,周圍的環境會開始發生改變。朋友們因為不瞭解你的信仰而開始迴避你。如果你的家人不相信上帝,他們也可能會拒絕、批評或者試圖打擊你。對於年輕人來說,想要生活在當今的世界並服事基督實屬不易。我們可能會在周圍那些很“酷”的人當中顯得格格不入。來自同儕的壓力,不斷地被人否定以及對基督或我們自己的誹謗都會讓我們自然而然地有一種被邊緣化的感覺。

但這個世界的拒絕並不足為怪。因為現今的時代與耶穌或者使徒所在的時代並無兩樣。他們被嘲笑、遭逼迫、遭拒絕甚至被扔石頭。保羅可謂是尋找到上帝而歷經百般試煉的典型例子。但他沒有環顧四周,而是仰望上帝。

撒旦會傾盡全力動搖並吞噬年輕的信徒,直到他們失去盼望,直到他們不再信靠上帝。他會在他們的腦中播下各種懷疑,提出各種問題,直到他們開始接受謊言,懷疑上帝對他們的旨意以及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同在。

但是上帝應許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希伯來書13章5節)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記住仰望上帝。上帝垂聽我們的呼求,看見我們的眼淚,也深知我們的心。當我們忙於環顧周圍的環境,沉溺在絕望的海洋之中時,祂正施行神蹟要救拔我們。

我們從上帝的話語中看到這些令人安慰的確信:“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以賽亞書40章31節),以及“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5章16節)。因此,當你感覺自己被邊緣化的時候,不要向下看,也不要環顧四周。仰望上帝,祂會使你抬起頭。

(此篇文章譯自雅米英語網站)

不可思議的饒恕

作者:潘錦霞,24歲

今年三月,我參加了在印度Jharkhand州召開的牧師會議。在無數見證上帝信實和恩典的故事中,其中一個很引人注目。

Vimala是一個嬌小的女人。她那張稜角分明的臉掩飾了她正在經歷的苦楚。當她站在眾人面前時,她用流利的印地語描述著。但是,她說著說著就哽咽了。咬住嘴唇,竭力眨掉眼淚,她繼續講述。她的丈夫是一個牧師,三個月前在離我們會場不遠的一個村莊被綁架了。她丈夫在騎車回家的路上遇到兩個像是迷路的人,所以他把他們帶到要去的目的地。到達之後,那兩個人把他打暈了。自從那時起,Vimala一直期待著丈夫的歸來。她極痛苦地回憶起最後一次和他見面的場景。

在那攻擊之後,綁架者打電話給Vimala索要贖金,以此換回她丈夫的性命。電話不時地打來。但是,作為一個牧師的妻子,她僅僅能夠養活兩個兒子而已,她拿不出贖金。她轉向上帝禱告,然後等候……一天,一周,一月。不久,綁架者不再打來電話了。

擦掉淚水,Vimala向我們說出了自己最大的恐懼——她的丈夫可能已經死了。在這種情況下,她負起責任,牧養丈夫建立的教會。同時,她又當爹又當媽地撫養兩個孩子。

當我借助翻譯聽到這個故事時,我很震驚,她居然從未埋怨過綁架者或上帝,而是不停地讚美上帝,能夠使她和孩子們平安無事,能夠給他們力量和勇氣繼續向前。她知道,在這一切患難當中,上帝仍在工作,讓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祂的人從中得益。因此,她願意完全順服。

她的故事令我感動得流淚。儘管她是用外語描述,但我能感受到她的痛苦、她的創傷,她內在的信心支撐著她。她的故事使我想起聖經中的約瑟。

在創世紀37到50章,我們看到一個饒恕的案例。約瑟的哥哥們恨不得殺了約瑟。最後,他們把他賣作奴隸。在埃及裡,約瑟在獲得高位之前經歷了很多苦難。如果有誰是有理由去怨恨他人的,那人一定是約瑟,因為他有充足的理由這樣做。但是,當約瑟的哥哥們尋求饒恕時,他在創世紀50章20節中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透過約瑟和Vimala的生命,我們學到一個關於饒恕的重要功課:我們能夠饒恕他人,是因為我們的安慰和安全感不是受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所掌管,而是受造物主所掌管。

在人看來,饒恕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屬天的説明。當我們與天父的關係不斷加深時,我們就能夠說:“主啊,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6章12節)。

(此文章譯自透心糧英語網站)

愛的代價

作者:上帝的小鳥

http://ya-mi.org/tc/wp-content/uploads/2016/03/Sacrafice.jpg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3章16節

當我的先生在與我交往的過程中表現出不耐煩、生氣或因我的軟弱而難過時,我常常感到不滿,還報以不屑的態度。我認為他的生命一定不夠成熟、沒有學會真愛,要不然怎麼對我如此不包容?每次我都跟他講:“你應該像耶穌一樣愛我、接納我、寬容我並幫助我成長,而不是生氣或對我表現出不滿。要用無條件的愛來愛我才對嘛!”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如果讓我真正地去愛一個人、對一個人的生命負責,不僅僅是鼓勵這個人成長,而是陪他一起成長,那將是多大的挑戰,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呀。因為當對方拒絕成長時,我也肯定會抓狂,會生氣,會失望。

原來,我一直理所當然地認為上帝愛我是不需要代價、很容易、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卻忘記祂愛我,是付上了獨生子的代價。耶穌為了愛我這個不可愛、不認識祂的罪人,遭擊打、遭辱罵、甚至失去性命。我如何還能輕看了這愛的代價呢?當我不聽話、叛逆或軟弱時,上帝也會像我的先生那樣傷心、失望甚至是心痛,只是祂為愛我,就讓自己的親生兒子代替了我,將我一切的不好從祂面前抹去了。

上帝愛我,並非自然;
愛之深處,大有代價。

明白十架真愛,才不輕看救恩贖價。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個人禱告讀經的方法

透過我個人的讀經禱告時光,我發現幾種與上帝親近的有效方法。

讀經
首先,我把讀經看作是與上帝見面。對我來說,讀經並非是功課,或是一年把整本聖經讀一遍,或是每天讀一章,或是要完成其他的讀經計劃。而是藉著讀經與上帝親近,就是建立與上帝個別的關係。每次交流,我都要從上帝那裡尋求與我生活相關的信息。我覺得需要一直讀下去,直到上帝實實在在地向我說話。如果祂很快就向我說話了,我就會停下來,哪怕我很想再繼續讀下去。如果祂向我說話較慢,超過了計劃的讀經時間,我就會繼續思想祂的話,直到我的身心靈得到滋養。把所領會的寫下來,放在口袋、錢包或是公事包裡,好讓我一整天都可以接觸得到,也能幫我牢記在心。
其次,我發覺讀經要深刻體會經文的獨特意思,也很有幫助。上帝已經告訴我們,祂的話語是:
一面鏡子:因此,我要確實藉著聖經話語的亮光來察看自己。
一把劍:這把兩刃的利劍,可以刺破一切外表,顯明內心深處的秘密和意念。
一盞燈:在我們生命的幽暗之處,上帝的話能指引、帶領我們。
第三,我發覺每天與密友分享從主的話得到的收穫,也十分有益。分享與生命相關的亮光,是一種極其有效的工具,不僅讓我們與上帝緊密聯合在一起,還會讓你與朋友、配偶和孩子緊密聯合在一起。
第四,我時常改變讀經方式。有一段時期,我可能每天讀兩、三篇詩篇,以及相應的箴言;有時我會用經文匯編來做專題查經(譬如關於親友、錢財、愛情、悔改、饒恕),這種方式讓我受益良多,特別是查考的主題正好針對我自己生活中的掙扎。舊約聖賢的傳記,是我們親近上帝的靈糧。有時,一次讀完新約中較短的一卷書,對我的屬靈生命也大有益處。
第五,我必須存著順服的心來讀祂的話。讀經若不存著敞開的心、順服的靈,一定會把讀經變成一種形式,結果就會對讀經冷淡而馬馬虎虎。

禱告
關於禱告,請允許我述說幾點有關禱告方面的事,它們對我個人很有幫助。
用誠實的心來禱告是最重要的。詩人大衛從未羞於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上帝的面前。誠實讓我們將自己的心在上帝面前敞開,好讓祂把我們從沮喪中解救出來。禱告是一種奇妙的方式,可以讓我們能從上帝的角度來審視人生的各層面。
禱告必須存著敬畏之心。我們可以讚美、感恩,也可藉著其他特定的方式來表明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以上帝為中心。而悔改和重新立志的禱告既有潔淨的果效,又能滿足我們的心靈,討上帝喜悅。
我發現大聲禱告有助於我集中分散的心思。禱告筆記同樣有利於堅固我們的心志。用上帝的話來禱告,是操練有意義禱告的極佳方式。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堅持禱告。有時候,禱告會沒有我們預想的熱情洋溢。有許多原因,讓我們不可能始終保持情感和屬靈上的熱情,但千萬不要放棄禱告。信心是禱告的金鑰匙,持定信心,就會加深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其獎賞就是與祂保持親近。

本文摘自喬.斯島威所著的探索叢書《親近上帝》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