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我為何不再追求成功(有聲中文)

作者:Daniel Hamlin,美國

翻譯:蔣冠華,中國

有聲播讀:Luke,中國

 

為了回應我從上帝那裡得到的呼召,我目前正在就讀一所聖經學院。我不知道自己以後是否會在教會服侍或加入某個事工組織,但我知道在聖經學院讀書是我要做的事情。

因此,當我的許多同齡人開始成家立業時,我卻正在學習新約概覽和神學課程。如果讓我說句真心話,我有很多次都在懷疑讀神學是否值得。

我一直在糾結於讀聖經學院是不是實用。當然,學習聖經總是好的,但是我不是更應該把我的時間和資源投入在創立成功的事業上嗎?

我們很容易去看社交媒體、電視、雜誌等,無意中就對什麼是成功的生活有了一個完全錯誤的認知。我們經常用數字來衡量成功:銀行賬戶餘額、朋友數量、追隨者的數量、房屋數量、汽車數量、接觸或影響的人數等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但我知道,在上帝眼中,成功人生的標準與世俗的看法非常不同,並且無法用數字來量化。為了達到上帝眼中的成功,我必須放棄世俗的成功標準。

這並不意味著我要放棄我的理想或對成功的渴望。但這確實意味著,我要求問上帝祂想讓我在什麼事情上成功,以及如何運用祂所賜給我的天賦和才能來服侍祂和教會(哥林多前書12章18-20節)。因為上帝創造我們生命的目的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祂對我生命成功的定義也和對其他人不一樣。

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我更好地理解了耶穌在約翰福音21章18-23節對彼得所說的話。在這段經文中,耶穌暗示彼得最終將面臨殉道。彼得理所當然地看著他旁邊的門徒,問耶穌:「那他呢?」在這一點上,我們看到彼得很自然地在拿他的生活和成功與他身邊的人比較。如果彼得必須面對這樣的命運,那麼其他門徒呢?

但是耶穌的回答給我們啟發。他在約翰福音21章22節回答彼得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耶穌告訴彼得,成功就是跟隨祂,無論祂帶領我們到哪裡。

這與任何人無關——這是我們和耶穌之間的事。

我曾經擔心,如果我在生活中沒有取得足夠的成就,那麼我將會是一個失敗者,但上帝一直在指出我的錯誤。在衡量成功時,我使用了錯誤的衡量標準。我認為擁有一所房子,實現一些偉大的職業目標,獲得聲譽,財務安穩,或擁有其他一些東西才叫成功。當然這些東西都很好,能夠擁有它們也很棒,但它們並不能決定你是否成功。

彼得一生的成功完全歸功於他跟隨耶穌到最後。這與他在平日生活中比不比得過其他人毫無關係,與他取得了什麼成就也無關,甚至與他跟隨得多好無關。

這讓我重新思考我人生的成功該是什麼樣子。例如,我們理應認為像葛培理這樣的人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中給無數人傳了福音。他的名字在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中遠揚,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著名的福音佈道家。

但鮮少有人知道末底改·哈姆(MordecaiHam)這個名字,他是帶領葛培理信主的佈道家。哈姆從未像葛培理那樣聲名遠揚,但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個福音傳道人,哈姆和葛培理一樣成功,儘管他從來沒有像葛培理那樣出名。

用上帝的標準來看待成功,意味著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我們所做的選擇。作為一名選擇上神學院的作家,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不追求更傳統、更賺錢的職業道路,比如醫學、建築或法律。

儘管我已經就這個問題回答很多次了,我還是很難找到合適的言語來做解釋。歸根結底:我想要成功,但我想以上帝的標準獲得成功。

這意味著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要順服祂。所以,除非上帝另有指示,否則目前,成功對於我來說,就是當一個在神學院努力學習的作家。沒有財富和名譽,只有對耶穌基督和屬祂的價值觀的追求。

不管我是身無分文、孤獨、寂寞無聲地死去,還是富有、出名、被親人圍繞著死去,對我來說都沒有區別。我正在學習滿足於一點:只要我一生都跟隨主耶穌,無論祂怎麼樣帶領我,我的生活都是成功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嶄新的開始

2019,我們記得什麼,又忘了什麼?(有聲中文)

作者:安琪Angel,香港

有聲播讀:Joya,中國

富內斯的記憶

20世紀阿根廷文學巨匠博爾赫斯曾寫過這樣一篇怪誕的短篇小說,一個名叫富內斯的年輕人,本來人生平平無奇,經過一次墮馬後,全身癱瘓,但突然記憶力大增——這種記憶力不能用我們通常概念來理解,他的回憶事無巨細,彷彿全景式紀錄影片,毫無遺漏,分毫不差,瑣碎到「某時某刻黎明時南面朝霞的形狀」,細微到「馬匹飛揚的鬃毛、山同上牲口的後腿直立、千變萬化的火焰和無數的灰燼」,「他不僅記得每一座山林中每一株樹的每一片葉子,而且還記得每次看到或回想到它時的形狀。」他一個人的回憶抵得上開天闢地以來所有人的回憶的總和。

按理說,富內斯可稱得上是記憶力奇才了,這樣過目不忘的能力,必然讓他博聞強識,所求之事定有建樹。

但實際上卻相反,博爾赫斯在小說中這樣評論到富內斯:「他思維的能力不是很強。思維是忘卻差異,是歸納,是抽象化。在富內斯的滿坑滿谷的世界裡有的只是伸手可及的細節。」

 

忘記的能力

富內斯的人生被記憶的汪洋所淹沒,他無法浮出水面,無法逃脫記憶,後者是一張無形的網羅,罩住他的思維,讓他被死死地控制。

富內斯失去了最重要的一樣東西,忘記的能力。

這或許是很少有人意識到的,我們的思維與知識積累、情感與認知塑造,很大一部分,不僅在於記得,也在於忘記。

我們會忘記今天早晨在地鐵上與我們面貼面的陌生臉孔,但卻能找到貼切的詞語來形容地鐵的人潮擁擠;我們會忘記2008年的最高與最低溫,但會記得夏天是熱的,冬天是冷的;我們會忘記去年墾丁傍晚騎車時海邊吹風的方向與速度,但會記得旅行帶來的身心舒暢。

當我們忘記生活無數的細節與瑣碎時,不是將之扔棄不管,而是從這些忘記中提煉出更重要的精華,這些精華是從億萬毫不相同的事物、感覺、思緒中獲得的共同性,這是人對具象記憶的抽象選擇。正是這種選擇性,使我們成為不僅僅是被動接受所有信息的機器,而是有所感知、有能動意志與認知、能夠表達觀點而非重複現象的真正的人。

 

2019的「記得」與「忘記」

2019年,我們活在一個滿世界都在「記得」的世界。

互聯網與數字時代的發展讓這一年中的每分每秒都有新鮮之事得到光速傳播、記錄與討論。微博熱搜每10分鐘更新一次,全世界可以一秒之內同時在社交媒體點贊上億,區塊鏈的發展更加使得文檔和數據得以永久保存,我們的集體記憶也許從未如此活躍與具象。任何細節都被記錄著、播放著、窺探著,我們彷彿活在富內斯的記憶里,時刻咀嚼著細節,生活卻癱瘓在了迷茫與匆忙之中。

我們失去了忘記的能力嗎?我們忘記的速度似乎比以前更快。我們已經忘記昨天微信推送都看過哪些資訊,忘記去年的流行詞是什麼,忘記曾轟動一時的紅黃藍幼兒園事件後續如何,忘記上一次給父母打電話是何時,忘記了2019遇見的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超人化的大數據幫助我們時刻記住任何事件,小到一日三餐在社交媒體打卡,大到中美關係之間的博弈與較量,人們熱衷於記錄,痴迷於感官信息。我們好像依舊在經歷忘記與記得的循環,但卻不再明白何謂真正的「記得」,何謂真正的「忘記」。

也許我們比富內斯更加矛盾與可悲,匍匐在密集信息的坑谷之間,以為自己記錄與掌控了一切,但卻又忘記坑谷之上,這一切指向的到底是何方。

 

容易「記得」的以色列與選擇「忘記」的上帝

以色列人亦曾經歷過這種本末倒置的痛苦。這個民族的集體記憶被詳細記錄在《聖經》之中,數千年來從未遺失。以色列人記得,他們日夜誦讀先祖摩西留下的律法,他們不斷解釋並增添新的儀文,他們儘力去遵守上帝的誡命,他們忙碌在各種儀式與規條之間,卻也因此失去了上帝造律法的心,忘記了一次又一次,他們的先祖、他們自己身處每一個歷史細節時,上帝更大的、不變的應許與救贖。直至耶穌時代,他們記得彌賽亞會到來,記得關於彌賽亞的所有先知經文,記得彌賽亞會出身何處,會如何拯救,但卻忘記了彌賽亞為何要到來,忘記了他們的上帝喜愛謙卑憐憫,不愛祭祀。乃至最後他們將自己苦苦期盼的彌賽亞親手殺掉。

而我們呢?

兩千多年後的我們,是否依舊時常活在以色列人的「記得」之中,卻忘記了每日散落的一地雞毛之上,上帝那更大的、不變的、我們曾一次又一次經歷的恩典,以及祂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當我在讀經時,尤其是讀到各種家譜以及時間長達數百年的事件跳躍中,時常難以感受到這一切是真真實實、滿滿當當地,就像我們現在生活的每一天一樣,每一分每一秒,在歷史上一一發生過。亞伯拉罕獻祭以撒、摩西帶以色列人過紅海、但以理從獅口逃脫、馬利亞從聖靈懷孕、彼得在水面上行走……當聖經的各個作者在忘記差異中回顧記憶,在聖靈的感動下揀選了最值得被留下的文字,那其中的各色人物對環境的懷疑、對困境的無助、對上帝的追問、對信心的成就,看似輕而易舉,一筆帶過,但背後的分秒記憶,皆是各人在不同處境的差異之上,選擇尋求背後共同的真理,選擇參與在上帝更大的計劃中。

而所有不同的故事之上,無論各人是在罪中悖逆或是在信心中順服,都是上帝不變的信實,是創世以來,祂使用無數篇章、無數人、造就無數神跡寫出的五個字:上帝愛世人。

 

若說這世上真有強如富內斯的記憶,這便是我們的上帝了。祂記得一切,卻也超越一切。億萬年的光景以來,祂知曉生活在這世上每一個個體的每一處差異,甚至連我們每個人的頭髮絲都數過,卻也認識人類的共同罪性——我們一次次地悖逆祂,一次次地選擇自私,一次次地跟從偶像。儘管如此,祂卻透過耶穌的寶血,塗抹了我們每一個個體千差萬別、千奇百怪的惡的心思、意念、言語和行動。祂明明是一個「記得」的上帝,卻竟選擇「忘記」我們的罪,讓我們能夠永遠獲得祂的恩典。

 

我該如何「記得」,怎樣「忘記」?

從亘古到永遠,歷經無數次人的悖逆與上帝的救贖,祂的計劃從未改變。2019年,依然如此。儘管人類的集體記憶容量在數字化時代下企及新高度,但在上帝眼中,這只是歷史長河的一個不起眼的小點,是永恆當中一閃而過的億萬光年之一。

對你我而言,過去一年,也許在某些時刻,我們覺得一天可以沉重地被拉長為一個世紀,覺得好像我們無法看見明天的陽光,也有些時刻,我們明明沉浸在難以言喻的幸福與感動之中,卻害怕它稍縱即逝,難以抓緊。

但無論是何種境遇,是高山,還是低谷,是流淚撒種,還是歡呼收割,我們是否能夠將這一年看作一瞬?

不是眨眼忘記所有,而是好像蚌殼孕育珍珠,在沙礫與珍珠質參雜的生活之中,不斷磨去雜物,留住最值得的記憶。這些被包裹成形的記憶珍珠,將在短暫又漫長的歲月里閃閃發光,並時刻提醒我們:哪怕我們只是億萬光年裡的一粒塵埃,我們的每一絲每一毫都被上帝看見,都被祂珍惜。同時,我們活在祂永恆的計劃之中,都是祂旨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的一生,無論做什麼,都要指向祂,見證祂長闊高深的愛。

 

如果將來上帝在永恆之中要寫一本新書,記錄我們每一個人跟從祂的一生,你會希望你被如何書寫?那樣被記錄的「一生」,不可能將我們今世每一天生活一一裝下,不可能將我們在2019的分分秒秒寫入。我們有什麼是能夠留住的,是真正指向上帝在歷史長河中、在永恆中更大的計劃?

2019已到尾聲,願我們在這一年盡頭回望時,不是在記得之中忘記了生活的本真,而是在忘記中真正記得上帝的愛,數算祂的恩典,尋求祂的旨意,好在2020領跑的下一個十年里,更加真切的活出這句經文: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里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 3章13-1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愛而生

這個聖誕,用5個方式去愛陌生人!

作者:M.D Valley,非洲

翻譯:Tutu, 中國

又是一年聖誕節,這是個充滿歡樂和友愛,值得每個人歡呼雀躍的節日。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和家人朋友歡聚的日子,也是一個反思過去一年的好時候。

而對於基督徒,聖誕節是一個紀念和感恩上帝賜給我們的最好禮物--救世主耶穌基督的降生的時候(路加福音 2章11-12節)。正如上帝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世人來表達祂對世人的愛,我們也通過送禮物來表達對家人朋友的愛。

在尼日利亞北部的人們有製作美食點心來迎接聖誕節的傳統。我們會準備很多美味,比如爽脆油炸的chin-chin,蛋糕,甜甜圈,肉餅,炸雞和牛肉等等的小吃來為聖誕節做準備。為了展現上帝的愛,我們會在聖誕節那日的清晨早早地醒來煮飯做菜,然後把熱騰騰的食物分享給那些非基督教徒的鄰居和朋友們,而他們也會在他們的宗教慶典節日里和我們一起分享食物來回報我們。

但我們有多少人會把這種友愛傳遞給一個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呢?何不試試?就讓我們在這個聖誕節刻意地把這份愛傳遞給周圍的陌生人!當然,傳遞愛的方式有千千萬萬。但我覺得下面這5種禮物可以幫助我們開啟這份愛的傳遞。

作為基督徒,我們時時刻刻都應該心存恩慈--更何況是在聖誕節期間呢?畢竟,我們過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的降生——這個上帝給世人最大的恩典(以弗所書 2章8節)。

因此讓我們盡自己最大努力成為更加富有同情心和耐心的人。對於那些打斷我們講話的人,我們要控制衝動的口舌,以友善之詞回應。面對在雜貨店裡插隊,或者是在車道上夾塞兒的人,讓我們試着放下心中的委屈和不滿而忍讓他們。面對那些在工作中,在公共場合,或者在聚會中冒犯到我們的人,也讓我們快快地原諒他們吧。

雖然我們有些人會定期地給慈善機構和弱勢群體捐贈,但我們也可以試着去孤兒院或者老人家中慰問。加入到你們當地教會組織的慈善活動中去吧!給那些一無所有的人們送上舒適的毛毯和熱乎的食物。別忘了耶穌是怎麼做的,祂曾餵飽了5000個飢腸轆轆的陌生人。(馬可福音6章30-34節)

聖經告訴我們要彼此代禱,「義人禱告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5:16)。也許你曾經想方設法地試着去送給某個人一份禮物或者嘗試着鼓勵他卻遭到那個人的拒絕。這樣的時候,別忘了我們仍然可以為那個人禱告。讓我們為那些還未接受福音的人們禱告,為那個你在回家路上遇見的在街頭哭泣的人禱告,為你未曾謀面的你的朋友的男朋友的叔叔禱告,也為我們國家的領導人,為我們民族的和平禱告。

我們可以通過給陌生人禮物和錢來傳遞我們的愛。同樣,我們也可以通過服侍他人來傳達我們的愛。聖經里有許多經文鼓勵我們去服侍他人。(比如腓立比書 2章 5-7節; 哥林多后書 4章5節; 馬可福音 9章35節; 加拉太書 5章13節) 耶穌祂自己來到世間也是要服侍人,並不是要受人服侍。(馬可福音10章:45節)

服侍陌生人的方式有很多。它可以簡單到攙扶一個陌生老人過馬路,停下來幫助陌生人換輪胎,或是在回家的路上捎人一程。當然也可以是在教會服侍,或者是加入給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們分發食物衣服的組織里去。

人人都知時間寶貴,一旦流逝就不復返。而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擔負著無盡的責任和義務,似乎每個人都自顧不暇,更別提留時間給別人了。正因為如此,我們願意把自己的時間花在別人身上就成了一種對陌生人表達愛的最寶貴的方式之一。

我們可以試着在聖誕節期間花時間去認識和了解鄰居,試着和校園裡偶遇的同學或者公司其他團隊的同事一起吃一頓飯,或者去邀請一個獨守家中的朋友來共度聖誕。你也可以試着做那個在超市裡遇見的心煩意亂的媽媽的聆聽者,或給那個在地鐵站台里哭泣的陌生人一個溫暖的肩膀。

耶穌基督在世時花時間去走訪慰問那些被宗教組織輕視的人。祂餵飽飢餓的人,醫治生病的人,和悲傷的人一起悲傷。祂為祂的朋友、敵人甚至那些祂在世間從未相遇的人禱告。

這個聖誕假期,我嘗試着邁出跟陌生人交流的第一步,之後我發現這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有時我還可以藉此機會和他們討論聖誕節的真正意義。另外,我會和當地教會的弟兄姐妹們一起去到老人院和殘障人士之家給他們唱聖誕頌歌。

對我而言,聖誕節是效仿主耶穌最好的時候。在我們感謝我們的救世主耶穌降生,感謝祂謙卑地去關愛那些不認識祂的人(約翰福音17章25-26節)並且和這些人交朋友,把他們迷失的心帶回上帝面前的時候,讓我們也跟隨祂的腳步去愛身邊的陌生人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甘心樂意)

無法以上帝為樂?三個方法幫助你(有聲中文)

作者:Jacob Ng,新加坡

翻譯:曉晴,中國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Jacob是Yvonne的丈夫,是Jed和Justus的父親(和玩伴),也是新加坡Redemption Hill Church的牧師。他至今都會在每天早晨醒來時為上帝所賜予的這些角色而感恩。他享受並感恩平凡生活中的點滴與恩典,以此來表達對上帝的愛。

一副小小的藍牙耳機竟讓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讓我來解釋一下是怎麼回事吧。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從不喜歡任何體育運動。但我不得不在二十多歲的時候開始定期跑步——因為我的新陳代謝速度不斷下降,而當時身為軍人的我必須通過每年一次的體能測試。但由於我從一開始就不喜歡跑步,所以在過去的幾年中每當生活有變動時,我首先放棄的就是跑步。

然後藍牙耳機登場了。因為喜歡聽Spotify歌單里美妙的音樂,我又開始找到了跑步的動力。一副高質量耳機竟讓跑步的過程變得愉悅。漸漸的,聽著音樂跑步開始成為了一項讓我喜愛的任務。後來,我發現過去另自己害怕的跑步現在我卻會主動去做。

我們經常覺得職責和快樂是兩股對立的力量——「要做的」和「想做的」永遠是衝突的。但是在基督徒的世界觀中,職責和快樂並不衝突。我們對上帝履行職責和在祂裡面享受喜樂也不是兩種對立的力量。詩篇84篇的作者大聲向上帝說:「在你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詩篇84篇10節)。他認為只有在上帝的同在中才能找到最甜美、最喜樂的滿足感。尋求「基督里的喜樂」是他的終極「基督徒職責」。

一副耳機或許能把我跑步的任務變得更有趣,但還是無法讓我真正愛上跑步。然而不同的是,上帝真的很想讓你我在祂裡面享受愛和喜樂。

但為什麼上帝如此看重我們以祂為樂?我們又要怎樣才能做到呢?

被快樂驅使

在《You Are What You Love(你是你所愛)》這本書中,作者James K. A. Smith問道:「可不可以不先把人類假設為會思考的個體,而是確信人類首先是會愛的個體呢?如果定義你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渴望什麼呢?」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我們的行動和做出的選擇更多是基於我們所愛和所喜歡的,而不是我們認為和相信的。

我想起了冰箱里那桶高價冰激凌。儘管我知道冰激凌糖分高,對身體也沒什麼好處,但我還是無法抵擋它的誘惑。為什麼?因為冰激凌可以帶來甜蜜的快樂和滿足,所以我享受品嘗它時的感覺。

同樣,儘管我們深知基督教教義也清楚地了解福音,但還是會陷入最嚴重的罪中。我們選擇犯罪,僅僅就是因為我們從金錢、情慾和權利那裡獲得的快樂比從上帝應許中得到的多。

也就是說,問題不只是做錯選擇或犯錯誤,最深層次的問題是我們沒有不能夠以上帝為樂。規則和努力挽救不了一顆在上帝那裡得不到喜樂的心。

 

我們需要一個外力

我們需要一位外在的救主介入到我們的生命里,進入我們混亂的內心,從內至外地拯救並改變我們。這位救主離開了自己在天堂舒適的住所,遠離祂至高的院宇,只為居住在我們中間用自己的生命換取我們追隨祂的心。

你知道是什麼使耶穌走上了十字架么?不是簡單的職責,而是「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希伯來書12章2節)。耶穌承受十字架是因為祂對天父和祂子民的愛。如果我們能完全理解這一點,並接受這一珍貴的愛之禮,我們怎能不將心迴轉去愛祂呢?

但有時即使我們在為上帝做一切對的事情,我們還是會缺乏喜樂。

那麼我們要如何學會渴慕上帝呢?我最近讀到的一本書是John Piper寫的《The Dangerous Duty of Delight(危險任務:以上帝為樂)》,書中的三個步驟我認為很有用並且正在自己的生活中實踐。

 

1.承認自己的不喜樂是個問題

聖經明確告訴我們在各樣的景況中都要喜樂(馬太福音5章11-12節,彼得前書4章13節,腓立比書4章4節等)。上帝想要的不是我們「端正的」行為,而是我們的感情。不要覺得只要做對的事情就好,而不在乎自己感受如何,我們要承認並坦白自己內心的冷漠是真實而嚴重的問題。

我們的感受和情感很重要,因為上帝很在乎。

在過去的幾年中,上帝經常溫柔、慈愛地提醒我雖然我喜愛並享受全職服事,但並沒有真正喜愛並享受祂。我經歷過沒有喜樂只有責任的服事,真的是很大的挑戰。最困難的是當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缺乏喜樂的時候。但上帝的慈愛讓我意識到自己錯置的情感。只有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我才能開始學著以祂為樂。

 

2.謹記我們有多麼不配得上帝的愛,並向祂獻上感恩

詩篇中共有11篇(包括詩篇84章)是由可拉的後裔撰寫的。可拉曾在曠野中領導以色列人反抗上帝和摩西。在這些詩篇中,可拉的後裔們心中充滿謙卑,一直懷著一顆知道自己不配得的心向上帝表達發自內心的感恩並獻上最甜美的敬拜。

同樣,我們越是明白自己多麼不配得上帝的愛,越能在祂的恩典中經歷喜樂。當我們謙卑地來到上帝面前感恩祂賜下的生命和祝福時,就可以在祂裡面找到喜樂,並且相信祂喜愛賜給我們一顆新造的心,讓我們在祂裡面得滿足。

 

3.相信「履行」職責會讓我們的喜樂在上帝所定的時間裡被點燃

儘管喜樂不會一蹴而就,我們仍要堅持做正直、良善的事,並堅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帝會用喜樂點燃我們的心。

與全然不顧感受地埋頭苦幹不同,我們要竭力去感覺、去感受並積極等待責任與喜樂共存的那一天。

結語

事實上,沒有人敢說自己完全地愛上帝並以祂為樂。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毫無生機的責任,甚至有時恨不得連這些責任也不願去做。當我想拋開責任也不能以上帝為樂時,我就安息在「上帝知道我不完美卻仍然以完美的愛愛我」的真理中。

有一個人已經為我們成就了一切。祂正在我們的生命中做工並且會一直做下去。正是這一位救主走上十字架戰勝了罪惡,我們的情感和內心才得以恢復,重新學會愛祂和享受祂的同在。祂牧養著我們的心,使我們能把以祂為樂變成我們最大的追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愛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