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3種處理衝突的辦法

作者:MadelineTwooney,德國

翻譯:CindyWang,澳大利亞

幾週前的一個星期天,教會的一個熟人在禮拜前把我拉到一邊,說要跟我談談我性格上的一個弱點。她認為我在教會裡太忙於滿足別人的需要,而忽視了自己的需要。在她看來,我需要更多地為自己站出來。

我笑了笑,含糊地感謝她的關心。

但我心裡早已火冒三丈,覺得她居高臨下,指指點點。我不是一個膽小怕事、缺乏安全感的人。雖然我和每個人一樣是罪人、有缺陷,但我相信上帝賦予我一顆善良、寬厚的心,樂意幫助別人——我一直視其為美好的品質。

直到現在,這位熟人都不知道我的感受。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風暴,我沒有表現出自己的不滿。

但我想知道……選擇不回應她的看法來避免衝突是正確的做法嗎?

作為基督的肢體,我們需要以健康的方式應對教會內部和我們生活中的衝突,並帶來以下結果:

·        讓我們個人有平安

·        增進愛

·        鼓勵信徒一起在教會內外侍奉上帝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使徒保羅在給歌羅西信徒的書信中探討了這一困境。由於錯誤的教導,當時的歌羅西教會正遭受嚴重的分裂。在歌羅西書3章13-15節中,保羅提出了三個原則,是我們今天可以用來應對沖突的。

1. 像上帝寬恕我們一樣寬恕他人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3章13節)

保羅如此看重饒恕,以至於在這段經文中,這個詞被使用了三次。我們不僅要去饒恕,而且還要竭力如上帝饒恕我們一樣去饒恕別人。

這意味著無論他人對我們造成什麼傷害,我們都不應懷恨在心,也意味著從心中除去對他們的怨恨和憤怒。如主一般地去饒恕不僅釋放了那個傷害我們的人,也解放了我們自己。

那位熟人對我的印象可能是不准確的。但是沒關係。我知道我是誰,上帝也知道我是誰。不管是什麼促使她把她的觀點強加於我,我每天都在操練以一種讓我們雙方都得到解放的方式去饒恕。

2. 披戴愛

“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歌羅西書3章14節)

耶穌命令我們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3章34-35節)。然而,我們如何去愛一個與我們有衝突的人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去愛他們——接受他們的本樣,包括缺點,並認識到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上帝手中的工作。我們需要披戴愛。

當我們理解他們行為的動機時,愛一個和我們有衝突的人會更容易。我的這位熟人初衷是好的,因此不以愛心出發的任何回應,都會讓她傷心、困惑。

這並不意味著我不應該和她開誠佈公地談談她的做法及其對我的影響。是可以的,也許我將來會這麼做,但即便如此,我會從愛的角度出發,不帶傷害或指責。

上帝就是愛。當我們還是祂的敵人時,祂已愛了我們(以弗所書2章4-5節)。如果祂的愛能把我們和祂聯結,難道我們不應該和別人分享這份愛嗎?

3. 讓平安進來

“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做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歌羅西書3章15節)

衝突帶給我們巨大的壓力,耗費精力。與其忍受,為何不領受基督所賜的平安呢(約翰福音14章27節)?

在處理這件事上,選擇來自耶穌的平安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祝福。當然這並不容易,但想到可以避免內心的混亂和壓力,單單相信主耶穌會在祂的完美時間解決問題,選擇平安是最好不過的!

教會對耶穌非常重要。耶穌要求我們彼此和睦,這樣教會才能正常運作。

所以,如果你今天有緊緊抓住一個問題或衝突不放,為著主耶穌的緣故,你願意讓它過去嗎?

如果所有的衝突都可以避免,當然好。不幸的是,我們是不完美的人生活在一個破碎的世界裡——一個不和諧和衝突的溫床。

但讓人欣慰的是,我們的上帝是完美的,在我們破碎時依然愛我們,並在愛里引導我們效法基督的樣式來應對沖突。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耶穌陪我走過憂鬱的人生(有聲中文)

作者:葉玲君,台灣

有聲播讀:Joya,中國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詩篇23章4節

打從小學3、4年級,我就發現自己有憂鬱的傾向。因為亞洲教育普遍對孩子要求完美,我從小學就開始體會到夢想無法實現的憂鬱情緒。小學畢業後我考入一家我們當地還蠻有名的學校的資優班。本來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突然發現成績和他人比較有落差。在同儕的競爭壓力下,我沒有辦法每次考取如願以償的成績。於是,心態調整不良的我,憂鬱的情況越變越嚴重了。

在憂鬱猶如潮水每日好幾波向我襲過來的情況下,我發現我自己得了厭食症。壓力大時,學校中午便當裡面的肉開始變得很可怕。漸漸地我什麼肉都吃不下了,再來很多動物成分的餐點例如雞蛋、肉片也是一樣可怕。壓力越大,能吃進的東西種類就越少。考慮到每日中午的便當吃不下很浪費,我就把學校的便當取消了。我開始請爸媽幫我買梳打餅乾。好久好久的一段時間裡,我都避免遇見肉類。由於青春期的女孩子一般都怕肥,當時幾乎班裡所有的女生都在節食,所以爸媽和學校的同學並沒有特別發現我的不同。

心理問題開始影響生理。每餐只吃幾片餅乾的我,因為營養不足、熬夜學習跟不上節奏,學習成績越發不理想。這樣導致的惡性循環更加劇烈。很長一段時間,我生理期也不來了,睡眠品質嚴重下降,搞得自己非常憔悴。面對學習的壓力、家人的過分要求,我人生中第一次真的體會到了什麼是在死蔭幽谷裡面的絕望。但我很清楚,那時雖然非常憂鬱,但是耶穌一直沒有放棄我。上帝透過很多教會弟兄姐妹的關心讓我知道祂一直沒有離棄我,更時時刻刻提醒著我,不管我怎麼樣,祂都毫無條件地愛著我;祂一直都在、不會離開。在憂鬱症發作的一年多後,有天周六下午,我家來了一個挺年輕的教會傳道人姐妹(我現在也不記得她是誰了)。她來我家和我肩並肩坐在院子里,聽我說著人生中的不如意,然後非常謙卑和溫柔地為我禱告。等她離開之後,我心裡突然有股強大的力量一直溫柔著催促我要『活下去』,並且告訴我人生一定會有希望的。

由於那位姐妹的探訪和聖靈的鼓勵與支持,我開始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要太在意成績」,「能活下去就有希望」等等正面積極的思想。就這樣,我漸漸地晚上能睡覺了,飯開始吃得下去了。我也漸漸看見自己的優點,不再強迫自己一定要和其他人一樣。就這樣,我憂鬱的情況慢慢好轉起來,雖然直到好幾年後,我才真正明白成績不是那麼重要。不過,憂鬱的情緒並沒有完全離開。往後我人生的10幾年之間,憂鬱的情緒還是反反覆復地回來敲擊我。有的時候憂鬱能嚴重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有的時候輕鬆一點幾個禮拜就過去了。直到我30歲左右,有天真的發生了太多太多,我才願意真的降服把自己交給上帝,被祂全然得著。回頭看與憂鬱同走的30年,上帝真的始終如一地與我同在。隨著所發生的事情不同,祂看顧我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時候我需要耶穌的全力支持,能夠撒嬌耍賴地到祂懷裡去痛哭、控訴別人對我的不公平;有的時候耶穌透過管教讓我明白自己的不對,必須檢討自己的自私、霸道、傷害他人等不馴服的小獸人個性。雖然我的人生還沒有走到盡頭,也還有很長很多很重的事情會繼續考驗著我,但和之前一樣,在不順遂的人生中,靠著耶穌,我真的學習到很多。如詩篇23篇4節中所說的,我靠著耶穌度過大大小小的黑暗,祂的杖,祂的竿,也都安慰了我。我真心感謝上帝救了我,也希望每位讀者能緊緊抓住上帝,無論是經歷高山還是低谷的人生每一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愛而生

當上帝沒有給我明確的指引時

作者:Michele Ong,新西蘭

翻譯:冠英,台灣

當我向家人和朋友道別、背起行囊,前往海外工作時,並沒有清楚明顯從上帝而來觸動我的聲音說:「是的,按照這個計劃前進”;或者是:「是的,這是我給你的旨意。」

事實上,當我決定辭去工作,轉而全職為一個基督教非盈利事工寫作時,上帝沒有對我說什麼。

起初,當我收到事工團隊的邀請,希望我成為全職寫作同工時,我不知該如何做出回應。因為,某一部分的我,因為得到事工組織對我寫作能力的認可而覺得開心;但另一方面,我則無法確定轉換道路,全力投入全職寫作事工是否是明智的選擇。因為我上一份做寫作記者的工作是以失敗告終的。

當時,我正在一個零售業電子商務平台任職,同時做這一事工機構的寫作志願者。我的公司,位於一棟有著複合式咖啡廳的大樓裡,我的上下班時間很固定。

在這之前,我的記者工作經常要加班讓我精疲力竭。雖然我當時的薪資也不算太多,但自從我進入公司以來,一直都在穩定地攀升,我也估計著,若我繼續待在這里工作,我可能會得到再一次的加薪機會。

但我心裡一直覺得很惆悵,因為我沒有好好地善用我的寫作天賦。雖然我因著做記者的工作背景而被僱用,然而在零售業公司裡,我的工作大多為複制粘貼產品說明,並長時間參與到各個團隊的促銷活動中。表面上,看起來這是份優渥的工作,似乎我也有了不錯的人生——一份大企業裡的正職、兼顧喜愛的志願者服事,並且有足夠的時間經營自己的社交生活。

接受基督教非營利組織的工作意味著我要放棄之前生活的穩定性,並且我還需要搬到海外工作。誰知道海外的生活會是怎樣呢?我可能會深陷痛苦、又缺少朋友並且生活拮据。

考慮到錢

深埋在我心中揮之不去的另一個掛慮是金錢。

由於我未曾聽過有哪個非營利事工組織的員工是極為富裕的,我就對姐姐訴說我的擔憂:「若我變得一輩子都很窮該如何是好?而我所有的朋友都在大型企業任職,他們將會提著名牌包包,開著豪車」。事實上,即便我認為自己不會受名流設計物質所吸引,但我卻深深地擔心自己無法與朋友們並駕齊驅。

我在醫院擔任營養師的姐姐說她從沒見過病床上的病人感謝他們手上的名牌包,帶給他們力量和勇氣去度過他們的疾病的。「人們真正感謝的是家人及朋友們的陪伴,而非那些昂貴的包包。」

當時我在兩面想法的拉扯中相當地掙扎——一方面,我不想輸給飛黃騰達的朋友們;另一方面,我不願在審判的那天告訴上帝,基於經濟方面的考量,我曾拒絕了非營利事工的邀請。

然而,姐姐的一番話如同當頭棒喝,讓我清醒過來,明白物質是多麼的短暫。聖經說:「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馬太福音6章19節),「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馬太福音6章20節)。對我而言,這意味著我需要放下財務所帶來的安全感,去追求上帝一直催促著要我去做的事——全職寫作服事。

有時候我們必須順服

即便我已在意誌上戰勝了對於物質的擔憂,我卻發現自己仍然極度渴望聽到上帝給我的確據。我火熱地靈修,盡我可能地靠近祂,因為我需要一個確信——知道如果我接下這個職務,接下來的生活將會順遂。

所以,想像一下,當我在Kindle上偶然發現了一本舊電子書時是多麼興奮。這是美國牧師兼作家John Ortberg寫的一本書,名為《上帝對我生命的旨意是什麼? 》(What is God’s Will for My Life?),我想「就是它了!在這本書中我會找到上帝對我旨意的確據!”

雖然這本書沒有給予我具體的解答,但書裡有句話緊緊抓住了我! Ortberg研究了幾位聖經人物,包括摩西、基甸、亞伯拉罕和耶利米的人生,他觀察並總結到了:「感覺自己準備好了並不是那麼重要。上帝不是在尋找已經準備好的人;而是在找尋那些願意順服的人。」

「找尋順服的人」這幾個字在我耳邊縈繞。聖經中說的順服是在即便我們不了解未來會怎樣的情況下仍深深信靠上帝。我感覺到上帝在責備我。我越想越覺得,我所謂尋找上帝的旨意只不過是一種搪塞的藉口罷了,根源上我是害怕再次成為一個寫作者。

在進入零售業前,記者的工作使我精疲力盡。所以我發現躲在幕後撰寫商品銷售說明與文案並做寫作志工服務對我來說是一種慰藉。那時我其實是在逃避。當上帝叩門時,我就如同聖經裡的基甸一樣(士師記6章11-15節) ,以藉口來搪塞上帝,跟祂解釋著「我上一份全職寫作工作是一大敗筆,而且我可能掙不夠錢過我想過的生活。”

最早的時候我因著想透過文字改變生命,而開始了記者的生涯。但現在我卻成為一名廣告文編,編寫著數不完的商業促銷文案,但我從沒聽說過有誰的生命因某個大促銷而被改變。當然,在搶購促銷商品時,他們可能會有即刻的快樂,但我卻懷疑這樣的方式能有什麼長遠的影響力。

此外,非營利組織的異象和使命與我的一致,我知道與他們同工能夠讓我繼續做我愛的事——寫作。在過去擔任志願者的經歷中,我看到他們對所做之事充滿熱情,而我也希望能成為他們緊密團隊的一員。

幾經波折與躊躇後,我意識到自己無法永遠地逃避。我遞出辭呈且開始與朋友、同事們及健身教練一一道別,這使我的主管們十分驚訝。我不確定自己是否做了對的選擇,但我決定順服上帝,無論我是否聽見任何屬天的聲音與確據。

上帝的信實

很快地我已經進入海外移居的第三個月,在這新的國度裡,我經歷了上帝在不同方面的供應。在我沒買車之前的兩個月,每天都有一個超級棒的朋友,接送我到最近的火車站;還有就是一個設備齊全的新公寓,距離我的工作地點只有13分鐘的路程。上帝滿足了我各方面的需要,祂向我顯現了祂的信實。

價格更低的生活費用,例如低廉的食品雜貨與汽油,也使得我的薪資顯得更加寬裕。所以先前我入不敷出的恐懼,實在是多馀的。

我並不是要撒謊告訴你說我頭幾個月的安頓生活一帆風順。事實上,購車、找公寓、適應新工作讓我忙得一團亂,除此以外,我還得了一場持續一個多星期的感冒。

但是,我真的相當享受現在的新角色——撰寫文章及創作那些可以啟發讀者的內容。每當我在社交平台上讀到讀者的反饋,說他們因著哪篇文章受到鼓勵時,就會有種幸福感湧上我的心頭。最棒的是,每天傍晚離開公司時,我著實感覺到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回顧這一路,上帝並沒有告訴我要移居國外,並讓我明白這是祂的旨意,而是透過我對寫作的熱情以及給予我能夠在和我有著相同的價值觀與使命感的組織工作的機會,輕輕帶領著我走向我現在的道路。並且,若我沒有因自身的恐懼和懷疑在做決定的時候與上帝摔跤的話,我就無法親自看到祂的信實與供應。

我不知道你今天正在做什麼決定,但我深深地明白,我們並不總是需要一個來自上帝的明顯信號才去朝計劃前行。沒錯,你要為此禱告。去做些調查,並尋求明智的建議。這些將幫助你分辨你要走上的道路是否是上帝喜悅的。如果是,我鼓勵你背起行囊,放手去做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癌症也是上帝計劃的一部分嗎?

作者:Debra Hunt,新西蘭
翻譯:Abby,中國

你永遠都不會想听到這幾個字:「很不幸,你得的是癌症。」

31歲的時候,我收到了這個令我承認的診斷。當時我和丈夫有3個孩子,外加一個抵押貸款。並且,我當時在教會擔任兒童主日學牧師。

坦桑尼亞不在我的五年計劃之內,我也從未料到自己會患的糖尿病。我不吸煙,身體健康,也沒有視網膜家族史。

然而,我現在卻坐在一個綠得讓人有點頭暈的小房間裡,聽醫生跟我解釋我癌症的嚴重程度。癌症沒有被及時發現,現在已經是晚期了,所以醫生為我制定了一套詳細的治療方案,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和一個為期10年的內分泌治療。她估計,如果能完成所有治療,五年內我存活下來的機率將達到75%。

接下來幾周里,我慢慢放下了近期的夢想和目標。半程馬拉松要暫停。我在教會工作的目標也如此。

我發現自己在問:「上帝,為什麼?為什麼你會允許這件事發生?為什麼你會允許癌症阻礙我去完成那些我以為你想讓我去完成的目標?」

我教會的朋友們為我禱告。我也為自己禱告,祈求上帝醫治我。

我的上帝給我的回應是,我需要在這條道路上單身信靠他。是的,他可以醫治我,但甚至他沒有醫治,我相信他嗎?

我在這個想法上掙扎了好幾週的時間,在流了好多眼淚之後,我知道我的回答是「是的」。是的,我仍然相信上帝,甚至他不拿走我的癌症。約翰是值得信賴的,我選擇相信聖經中的話。我信靠他,因為我知道他不會不顧我。我抓住自己一直最喜歡的經文:「你們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耶穌顧念你們。」(彼得前書5章7節)

我也很欣賞這段經文的另一種譯本:「在上帝面前要無憂無慮地生活,因為他最顧念你們」。(彼得前書5章7節,按MSG信息本翻譯)

所以我不再求上帝立即醫治我,還是在治療過程中信靠他。

意外的祝福

在治療過程中,我發現道路雖然很難,但是上帝在這一路中給了我很多祝福。

當我真的以為自己會死去的時候,世界開始變得異常美麗。想到死亡,我開始留意眼前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就像我再也見不到它們一樣。

早晨,我會踏出家門,被露珠滴落落到樹葉上,光線從分支中透過或花朵在夜裡緊緊合上,在白天卻向著太陽敞開的景色所打動。因著這場致命的疾病,我對上帝的創造有了更深的感恩和喜愛;我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上帝的創造之手。

我也有幸與耶穌變得特別親密。我感到很遺憾,因為這段時間裡我並不覺得與他同行是痛苦的…..我覺得他真的是在背著我前行。通常我有點悲觀,這消病極對我仍然是一個大挑戰,但我總是能感覺到他和我同在,內心深處某個種意想不到的平安。

癌症也為我打開了一些門,給我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我可以更多跟別人分享上帝的愛。我一直在各種活動上和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故事,這不僅幫助我整理了自己的經歷,也讓我可以向那些原本根本沒有機會遇到的人傳講耶穌基督的生命和盼望。

癌症並不是個好計劃

這些有益的事是否意味著我認為癌症是上帝的好計劃?不,並非如此。

當他使萬物更新時,就不再有疾病和哭泣(啟示錄21章4節)。癌症並非上帝為人類製定的計劃,它永遠永遠不會制人,上帝會使它結束。但不幸的是,現在它還在這裡,並有大約更多的人在自己生命的某個時刻受到癌症的影響。

在我繼續與癌症作戰的過程中,我知道上帝不是坐在天上告訴我要堅強起來。而是他就在這裡陪著我,在我身體的疾病和疼痛中陪著我哭泣。

我清楚這一點,因為耶穌對他的創造充滿憐憫。當耶穌的朋友拉撒路死了的時候,儘管耶穌知道故事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但他還是因著悲傷和這一慘況哭泣!耶穌知道他將會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但他卻卻在那一刻哭了起來(約翰福音11章35節)。所以,我知道當上帝看到他的創造物受苦,經歷手術,吃藥,做放療時,他是難過的。

癌症不是上帝的計劃。而是我們墮落世界的後果。有一天,耶穌會徹底結束癌症。

但現在,我相信上帝可以用這種可怕的疾病來引發奇妙的人們想不到的事情。雖然我們可能癌症的診斷認識到,但上帝卻不會。他用美麗的冠冕代替灰燼,使哀慟轉化舞蹈(以賽亞書61章3節,詩篇30篇11節)。所以我們可以停止煩惱,用我們的生命去信靠他。事實上,他告訴我們必須這樣做(見馬太福音6章25-27節和腓立比書4章6-7節)。

我現在已經停止治療一年了,目前身體很好。我仍然要與我的身體健康,持續的並發症和癌症復發的擔憂作鬥爭。但我無比感恩在這個過程中上帝為我治療的和他即將繼續做的一切。

癌症,疾病或痛苦不是上帝為你或任何一個他寶貴的創造物製定的計劃。如果你現在正在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或正在與疾病作鬥爭,你是否願意和我一起信靠他?相信他可以使哪怕最惡劣的情況也互相效力,使你得克服。

*內分泌療法是一種有助於減緩或阻止癌症生長的激素療法。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