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為什麼我們永遠得不到我們想要的?

Why-we-never-get-what-we-want

作者:Charles Christian,印度尼西亞
翻譯:雪倫,馬來西亞

我小時候是唐老鴨故事系列的超級粉絲。我很喜歡看主角們那愚蠢的舉動,像是吝嗇鬼史高治叔叔(Uncle Scrooge)、其對手佛林桑特·格萊姆格德(Flintheart Glomgold)、懶惰的唐老鴨以及它三個聰明的侄子。然而比起這些搞笑元素,我更喜歡的是故事裡所描述的日常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有關世界上最富有的兩隻鴨——史高治叔叔和格萊姆格德之間的商業競爭。為了得到“最富有的鴨”這個稱號,這兩隻鴨計劃要奪取對方的公司。格萊姆格德想要掌握史高治叔叔的所有公司,而史高治叔叔亦然。然而當他們終於可以搬進他們的新辦公室時,他們卻沒有為此感到高興。這與他們一直以來所想的相反,當他們得到了對手的財產時,這並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的快樂。

事後,史高治叔叔的侄孫們在討論發生什麼事時問了一個問題,一個從那之後就一直伴隨着我的問題—— “如果你一直都在追求那些你所沒有的,那麼你最後怎麼能夠擁有你真正所要的呢?”(因為你的目光一直都只放在那些你所沒有的事物上)

說的真對,不是嗎?就像史高治叔叔和格萊姆格德一樣,我們總是在吵着要那些不屬於我們的東西。而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我們不管得到了什麼卻總是不開心的原因。今天,我可能得到了我昨天想要的東西,但如果我明天又有了全新想要得到的東西的話,我將永遠不會感到滿足。東西只會越來越多,而我們也只會總想得到更多。

最近,我被一位富有且著名的新加坡美容醫生Dr. Richard Teo的話給擊中了。2012年,他在一個對學生的演講上,承認道金錢已經成為他生活中的困擾了。(後來他死於肺癌,享年40歲。)

這裡摘取了他當時所說的一段話:“事實上,取得成功、變得富有或變有名都不是什麼壞事,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無法駕馭它。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包括我自己。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當我開始累積這些東西時,我累積得越多,我就想得到更多。當我想得到更多時,我就越對其着迷。我對其痴迷到任何事情對我來說都無關緊要了。病患對我來說變成了是一種收入來源,而我試圖榨乾他們身上的每一份錢。”

所羅門是聖經里最富有的王之一,幾千年前他也曾說過類似的話:“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傳道書 5章10節)

那麼,我們該如何才能停止追求“更多的東西”呢?如果財富和金錢不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滿足,那什麼可以呢?詩篇37篇4節說道:“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

要以耶和華為樂意思是在祂裡面得到滿足,因為祂是我們喜樂的泉源。而我把這看作為我們需要在祂裡面尋找自我價值以及為著祂在生活中所給予我的大小的祝福而感恩(甚至是我沒注意到的祝福)。

有人這麼說過,“當你只剩下上帝的時候,你就會知道祂才是你唯一真正所需要的。”如果我們有祂的同在,即便我們失去了所有的財富,我們仍可以感到生命的完整與滿足。因為大衛在詩篇23篇1節寫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必須遠離這世上所有的東西。我們仍然需要一些必需品來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然而當我們學會了以上帝為樂,我們的心就會被潔凈,而我們所渴望的東西也會隨之改變。我們將不再渴望世俗的一切,反而開始渴望尋求祂的心意。

另外,我也不再執着於世俗的財產,而是學會了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因為這是上帝所喜悅的。因着上帝的恩典,我也學會了為著生活中的每件事向上帝感恩,即便是很小的一件事也好,我都會向祂獻上感恩。

傳教士Jim Elliot曾說:“用不能保存的東西去換取永遠不會失去的東西的人一點也不愚蠢。”願我們都能在上帝那裡找到真正的滿足,以及那永恆不變的財富。願我們都能明白上帝才是我們唯一所需要的,並因此得安慰。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功成名就)

幸福面具的背後是生無可戀

Behind-my-Happy-Mask-I-was-Suicidal

作者:Janene Kd, 新加坡
翻譯:小雨,台灣

「自殺」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字眼,聽來恐怖,讓人難以面對,卻又是那麼真實的存在。我們經常會在報紙和新聞中看到這兩個字,但這通常跟我們都沒有直接的關聯。然而當我們作為旁觀者時,總會不禁評論,「如果誰誰誰能怎麼做就可以挽回一條生命了。」或「他的家人怎麼會不知道?」

但有的時候,災難的來襲是沒有任何預兆的。

或許有時候會出現預兆,但極其細微。以至於身旁的人會認為那不過是女孩生理期之前的情緒不穩定;或以為這只是一個過渡期而已,他們終究會「挺過去」的。因為我們總是以自己曾經走過傷痛的經驗,來期待別人也能像我們那樣度過難關。

但是如果別人感受到的傷痛是我們並不能理解的呢?假如痛苦正一點一滴地啃蝕着他們呢?如果他們內心深處的痛苦已經完全超越了理性所能控制的範圍呢?抑或,腦中的念頭已讓他們相信,肉體的疼痛能夠消除情感傷痛所造成的麻木呢?

然而自殺這話題對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因為我周圍與我親近的人當中就有發生過自殺的情形。不僅如此,我也經歷過自殺的痛苦。

起始

我自殺的經歷並不如大家所想的那樣,有人在我身邊說說勸勸,讓我不要這樣做。事實上,我所遭遇的是一場安靜、個人化的內心掙扎。通常這種情形是最可怕的,因為沒有任何外露跡象。除了我自己,沒人知道我腦子裡在想什麼。

我很肯定沒人料到我會陷入抑鬱,甚至有自殺的念頭。通常別人見到我的笑容時會認為我是個快樂、開朗的人。然而我並不是不開心;事實上我喜歡讓別人覺得我很開心,但問題就出在這裡。我認為「過得幸福」是我的責任,是種義務。因此,我會把一切的憂傷都隱藏起來。

但事實上我過得並不快樂。我極度地渴望被愛。縱然愛使我困惑,以及我也還不太明白愛是什麼,但我就是要得到它。我想要有被愛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我想要戀愛。或許我是被電影或電視的劇情給欺騙了,因為它讓我相信我需要得到他人的愛,人生才算完整。而這也是我在青少年時期所追求的。

記得在我15歲那年,我向學校輔導老師尋求幫助。儘管有些人因為怕被別人誤以為有問題或不正常而排斥心理諮詢,但我卻因好奇自己的狀況而想進行諮詢。我記得有次去合唱團排練途中,在樓梯口遇見了學校的輔導老師。與他談完之後,我覺得自己被誤解了。「你不需要心理諮詢,」他說,「你和其他孩子沒什麼兩樣,就是渴望被關注罷了。你在一個這麼完美的家庭長大,還能有什麼問題呢?」

「你不需要」、「你就像其他孩子一樣」、「你在一個這麼完美的家庭長大」…… 他的這些話一直伴隨着我。但我並不怪他,因為他大概是有太多學生要幫助,而我是看起來像是最不需要幫助的那位,所以才會對我這麼說。不過我自己很清楚,只要我一落單,孤獨的感受就會立刻不請自來,徑直闖入我的房間。我知道自己會陷入怎樣的憂傷。

這讓我確定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不能向別人敞開我的心。我哭不出來,卻也無法釋懷。最後,那些我努力想擺脫的感受吞噬了我的心。在我毫無防備的時候,尤其是入睡前,憂鬱、焦慮和無助的感受會悄然降臨。我如同被人掐住脖子般無法呼吸。自我否定、苦毒和憤怒等情緒一下子全湧上來。為此,我感到極為困惑,我沒有辦法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破碎之時

在我19歲那年,我剛擺脫了一段糟糕的戀愛。雖然這並非是導致我陷入悲傷的主要原因,但它卻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我的情況更為嚴重。儘管我只失去了我深愛的那個人,但我卻感覺像是失去了所愛的一切。我在這個人的身上投注了那麼多心力,不知不覺地,他已成為我的一部分。我整個人都圍着他打轉。他開心,我就開心;我們爭執時,我會責怪自己;他不在身邊,我就覺得自己缺少了一部分。所以,分手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像是被無情地撕成兩半。

於是我去學泰國拳擊。因為訓練的過程很緊張,可以讓我覺得不再那麼空虛,但這還不夠。所以我又去學了滑板,瘋狂地溜滑板可以讓我感受到自己的血液在奔騰,而疾速溜下坡時真的非常刺激。然而這還是不夠!我甚至還刺了刺青,當針刺破皮膚,把「力量」二字印在我后腰上的時候很疼。但我可能就是想要那份疼痛,亦或是那份「力量」。但是,這樣做仍然不夠!

你會一直擺脫不了被憂傷的情緒所纏繞。正當你開始覺得自己好起來了,它會再次提醒你有多渺小,多沒有價值。於是我再次陷入了難以承受的憂傷之中。分手幾個月後,我踏入了另一段關係。然而這憂傷的感覺並沒有因此而離開。事實上,我仍時不時會感到極度悲傷。約一年半后,在第二段戀愛結束后,我徹底崩潰了。

那時我大二,獨自在外生活。而當自己處於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並且連慰藉也被拿走時,就無法堅持下去了。於是我放任自己情緒失控。分手后的那七天是我生命中最不堪的一段日子。那時的我考慮過自殺。我不吃不喝,滿腦子裡都是傷痛、罪疚和懷疑,更無法做任何理性思考。我躲開人群,想離開所有人,獨自悲傷。那段時間我只有去上輔導課時才會出門,就連輔導課時也只是坐在那裡。我對每件事情都只剩麻木,而且只是在敷衍了事,無法思考,沒有感覺,變得不再是我。

上帝的介入

然而上帝是我唯一一位無法躲避的朋友。我試過躲開祂,但祂卻不輕易放過我。那時候的我知道上帝,卻不曾真正認識祂。我是讀聖經長大的,也聽過上帝偉大的故事:祂曾40年之久保守看顧沙漠中的百姓;祂曾保護但以理免受獅子傷害;祂曾幫助大衛打敗巨人歌利亞;曾與失去一切的約伯同在;曾在火窯中保護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使他們從火焰中毫髮無傷地走出來。

但是我個人並沒有與上帝建立關係。

分手那周,我去了一個基督徒的退修會,並在那裡和我非常親密的朋友們朝夕相處。我是在那時放下自己,允許上帝在我心中動工。我無法用言語形容那種身上的重擔被拿走時的感覺,那一刻真是……像做夢一樣。我以前從來沒有感受過這麼強烈的喜樂,因為以前的我拒絕上帝,選擇在錯誤的地方尋找愛。如今回想起來才發覺,我內心原來有對上帝的渴望,但我卻選擇用別的種種事物來滿足自己。然而除了上帝,沒有任何事物能滿足我。

當我躺在地上向上帝哭訴時,祂帶我脫離了那片曾淹沒我的自我懷疑、抑鬱、憤怒、憎恨的海洋,並用祂的恩典覆蔽我。上帝告訴我祂賦予我怎樣的價值,而且沒有任何事物能夠使我與祂那完全、永不止息、永不搖動的愛隔絕。當我認識到,這位創造山川海洋、餵飽空中飛鳥的上帝認識我並始終如一地愛我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從那時起我不再逃避,而是願意讓上帝來擁抱我。於是我開始懂得什麼是愛,而這真實、純潔、熾熱的愛只有在尋求上帝時才能得到。

因此我做了一個很清楚的決定,就是我要尋求那位從未放棄過我的上帝。

雖然在那之後並非一切都稱心如意。我還是會陷入優傷,至今仍是如此。不過和從前不同的是,這憂傷不再吞噬我。無論將縈繞心間的負面思緒化成言語有多麼困難,我都會向上帝傾訴自己的感受。當然,要我把真實的感受說出來、不再假裝一切安好,仍是件難事。有時候,我要花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向別人坦露心中的傷痛,因為我害怕當傷口暴露出來之後會被感染,然後無法痊癒。但我的傷口總是能好起來。因為上帝那完全的愛能夠驅散一切懼怕,祂的愛能醫治所有的傷口。

我知道並非每個人都相信上帝的存在,而我也只是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但我希望我的分享能讓你明白你不是在孤軍奮戰。我們都不過是平凡人,有時會讓自卑感、自我憎恨、憤怒和無價值感侵吞自己,以及奪去我們的價值和意義。

但你要知道,無論何時你都可以傾訴你的悲傷,把你的想法說出來或寫下來。身體上的疼痛並不能醫治你,而是使你麻木,只能暫時轉移注意力。因此,唯有放下你悲傷的包袱,才能得到真正的醫治。

要在痛苦中挺過來,有時會很痛苦,很艱難。而且那些不堪的回憶會再次把我們從短暫的快樂中,拉回到那痛苦的日子裡。但若你全心全力轉向上帝,就不容易被悲傷給打倒。因為上帝會給你力量,讓你得以勝過悲傷。更美好的是,祂必為你爭戰,你只管靜默等侯祂。(出埃及記14章14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面對苦難)

上帝使人升高

Godlifts

作者:小羊,中國

“法老隨即差人去召約瑟,他們便急忙帶他出監,他就剃頭,刮臉,換衣裳,進到法老面前。”
(創世記41章14節)

雅各的兒子約瑟,因着哥哥們的嫉妒,在年少時被賣到埃及的波提乏家中做奴隸。但上帝與他同在,使他在波提乏眼前蒙恩,由奴隸變為管家。可好景不長,波提乏的妻子以目送情給約瑟,要約瑟與她同寢,但約瑟因着敬畏上帝的緣故選擇拒絕她,結果被其誣陷入獄,成為囚犯,由此人生跌入谷底。但在監獄里,耶和華也仍然與約瑟同在。上帝使約瑟在司獄面前蒙恩,“司獄就把監里所有的囚犯都交在約瑟手下”(創世記 39章22節)。另外,他在監獄里也成功地為因事被法老下到監獄的酒政和膳長解夢。這讓約瑟的出獄有了一線希望——約瑟請酒政出監后在王面前提說他。然而酒政卻忘記了,約瑟的出獄希望也因此變成了絕望。

正當約瑟被遺忘在監獄長達兩年之時,埃及法老突然召他出監,於是他就剃頭、刮臉、換衣裳,來到法老面前。此時,約瑟的身份已由囚犯變成被法老召見的人,而這也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法老召見約瑟的原因是因為他做了奇怪的夢,無人能解,而當他聽酒政說約瑟善於解夢時,便召見了約瑟。然而法老所做的夢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出於上帝。上帝透過這件事情,讓被遺忘的約瑟得以來到法老面前。對於解夢的恩賜,約瑟也說:“這不在乎我”(創世記41章16節)

上帝一方面將解夢的恩賜賜予約瑟。另一方面,上帝讓約瑟在監獄里遇到酒政和膳長,並有機會為他們解夢,讓酒政記住約瑟。即便後來酒政忘記約瑟,上帝又將不是出於法老自己的夢放在他的生命中,令他心中不安,尋解夢卻又無人能解。上帝就這樣使各種因素相遇,讓約瑟成為唯一可以為法老解夢的人,最終又使約瑟登上宰相的位置,在法老和眾人面前尊大。正如撒母耳記上2章7節所說“祂使人貧窮,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貴”,這一切都在於上帝。

這讓我不禁思考,降卑或高升,這真的都是上帝的作為。祂才是歷史畫卷背後真正的推手,也是這些令人感動、驚奇的故事背後真正的主角。如果我們繼續讀故事,也會發現,讓約瑟當上埃及宰相大富大貴並非上帝最終目的。上帝的計劃比我們看到的更大——上帝是揀選約瑟,使用約瑟做自己的僕人,透過他祝福更多的人(創世記 50章20節)。

當然,上帝為何單單揀選約瑟呢?我們或許無從知道答案的全部,但我們卻可以看到,約瑟無論是在身為奴隸、管家還是囚犯之時,都沒有失去倚靠、仰望上帝的心,並在每一件事情上(包括當囚犯)都忠心盡上自己的本分。因着對上帝的敬畏,他也選擇不犯罪,默默承受誤解,繼續等待上帝,最終承受生命恩典。

親愛的你是否也如約瑟般正經歷人生的低谷,被人出賣、被人誣陷、被人遺忘呢?或許可以給我們帶來安慰的是,就如上帝看顧掌管約瑟的人生與當時的歷史,上帝也同樣掌管我們的人生與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當我們暫時看不見結果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信靠祂。同時,讓我們留心,我們雖然不一定有機會如約瑟那樣當上埃及的宰相,但我們卻可以像約瑟一般選擇無論在什麼境況下都依靠上帝,做一個尊崇祂的人。誰知道上帝會怎樣使用我們呢?

“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詩篇34篇8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上帝會給我們過於我們所能承受的嗎?

Will-God-Give-Me-More-Than-I-Can-Bear-1024x613 (1)

作者:Kezia L.,新加坡;翻譯:孔曉慧,中國

「上帝絕不會讓難以承受的事臨到你,祂只會把你能處理的事交給你」。

剛開始信主的幾年裡,每當面臨挑戰,這句話就安慰我。我甚至用它來勸慰正經歷艱難時刻的朋友。

但是當媽媽去世時,我有點懷疑了。不久后,一個與我關係很好的舅舅被槍殺。接着,我婚禮三天後爸爸去世。幾個月後,另一位舅舅在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中失去雙臂。以前使我受到很大鼓舞的話語現在突然站不住腳了。

上帝怎能讓這些事發生?我完全理解不了。我心裡想,他們不是說上帝不會把過於我能承受的擔子給我嗎?為什麼現在我所面臨的超越了自己可以承受的極限呢?

這不僅讓我想到自己,還想到那些處境比我更加艱難的人。我的意思是,我怎樣去安慰一個剛剛失去自己小孩的媽媽,告訴她上帝不會給她過於她所能擔當的擔子呢?或者怎麼向一位剛剛埋葬了妻子和孩子的人說這話?又或者怎麼向一位失去雙親的孤兒如此解釋呢?

我怎樣才能讓這些慣常用到的安慰話語可以去解釋悲慘的生活現實呢?上帝真的不會把過於我們所能承受的擔子給我們嗎?

好長一段時間,我都選擇繼續相信祂不會。我假裝堅強,繼續生活。但是偽裝很難繼續,我幾乎堅持不住了。

是的,上帝會那樣做。

一段時間后,我最終有勇氣承認:上帝會給我們超過我們承受能力的擔子。我相信祂會讓我們經歷刻骨的痛,可能會摧毀我們讓我們所剩無幾的痛,亦或經歷慘痛的失敗。

那我們如何理解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中上帝的應許呢?畢竟,那裡明確指出上帝「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就是這裡,我意識到,這句經文中的「受試探」是指着罪而言。上帝不會容許我們受試探過於所能抵禦的。這個經常被誤用的經文不是指遭受試煉講的。

提到試煉,我相信上帝會給我們難擔的擔子,因為如果我們凡事如意,順利應對一切,我們就真的不需要祂了。如果我們可以承擔每一個擔子,我們就沒必要轉向祂,祈求得到祂的幫助、讓祂加添力量和勇氣了。

除非我們有基督賜下的恩典和力量,我們無法忍受試煉。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自己曾在生活中經歷過一些讓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無能無力的艱難處境,沉重的苦難將我整個人耗盡,讓我哭都哭不出來了。痛苦太重,難以承擔;心裡滿滿的都是苦。就是在這個時候,除了我與上帝的關係,其他都不再重要。

痛苦是有益的。

那是不是上帝容許苦難發生就表明祂很殘忍呢?當然不是。

事實上,痛苦對我們有益處。不,我並不是說我喜歡痛苦——遠非如此。但是儘管它令人生厭,卻是一位良師益友。痛苦幫助我們清晰地認清自我,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痛苦讓我們知道有些地方出問題了。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在戰爭中下半身失去知覺的老兵。在一個場景中,一位高中生志願者正幫他清洗身子。高中生說有時他真希望在學校的足球訓練中感受不到疼痛。這時老兵回答道:「不,不要。你不會想像我一樣失去痛覺」。

我認為這就是我們的狀態。我們想逃避痛苦,相信這樣對我們是最好的。但是痛苦不是我們的敵人。它實際上幫助我們過得更好。痛苦把我們引向正確的方向——過一個定睛上帝、依靠上帝的生活。

我並沒有覺得你我經歷的困難無關痛癢。相信我,我也曾希望自己的生活遠離苦難。但是,我不得不說,在上帝的智慧中,祂讓凡事的發生都有目的。

現在我更深依靠祂來得力量,知道沒有祂我絕對搞不定。我也學習更好地愛人,真正地關心他人的幸福。我看到自己自私慾望背後的愚蠢,做決定時也更加有智慧。這些只是上帝教我的一部分功課。不經歷痛苦,我永遠也領悟不到這些。

試煉和痛苦是我們最終必須要面對的現實。但是我們可以放心的是,每一步都一定會有上帝與我們同行。

此文章原載於作者的博客,此版本已由雅米事工團隊編輯。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英文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面對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