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過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生活?(有聲中文)

作者:陳秋璇,新加坡

翻譯:Cindy Wang,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小七,中國

秋璇(Chew Suan)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接觸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現在是該機構的全職教導同工。能夠為著裝備宣教同工而學習和教導上帝的話語,她感到無比榮幸。

我本以為這只是一個平常的基督徒學生聚會——唱幾首敬拜讚美詩歌,聽一場講道,然後再禱告一下。然而幾位學長卻另有安排。他們想讓我們通過一個結構式的經歷,切身感受什麼是為基督受苦。我們被矇著雙眼帶進一間教室,然後要跪着在桌腿間摸索道路,找到出口。當終於到達終點時,我起身鬆了口氣,以為結束了。

「啪!」突然,我被扇了一耳光。接着我聽到學長問:「你原諒我嗎?」

雖然心裡怒火中燒,我口裡卻說:「我原諒你。」顯然,這是標準答案,但我內心其實無比惱怒。我為何口是心非呢?很簡單,我希望學長認為我是一個寬容、謙卑的基督徒,他們也確實這樣以為,因為他們看不到我的內心。

在我多年的基督徒生活中,這並非特例。很多時候,我在禱告、讀經、服侍、關愛他人上的表現都遠遠超過了自己真實的光景。我擔心別的基督徒是否認為我待人苛刻,遠超過在乎自己是否真的苛刻。簡言之,我顧慮別人對我的看法遠超過了對自己內心真實情況的關注。

 

法利賽人的問題

新約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關心自己看上去是否公義,遠多於自己內心是否真的公義。他們就是文士和法利賽人。在馬太福音23章25-28節中記錄了耶穌對他們的嚴厲斥責:「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凈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你這瞎眼的法利賽人,先洗凈杯盤的裡面,好叫外面也乾淨了。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假冒為善」這個詞是從希臘文譯過來的,最初指的是指演員在扮演某個角色。因此一個假冒為善的人是表裡不一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正是這樣的人,他們表面上顯得很公義,內心卻充滿了私慾和詭詐。耶穌命令他們先洗凈內心,才能叫外表也潔凈了。

「先」這個字體現了耶穌的優先順序。我們內心的景況遠比我們外在的表現重要得多,因為我們的言行反映了我們的內心。如果我們真的是公義良善的,我們的言行舉止會自然流露得出。但如果我們裡面充滿私慾和不法,即使我們能用言行粉飾自己,但那終究不過是做戲,我們不是真實的自己,而成了假冒為善的人。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成了文士和法利賽人。我們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他們認為可以通過行為上的義救自己;而作為基督徒,我們的信心在耶穌里,因為祂來是為了召我們這些罪人(馬可福音2章17節)。我很清楚我無法潔凈自己的心,但我相信因着耶穌十字架上的工作我就被潔凈了(希伯來書10章19-22節)。

但如果我在作為基督徒的生命旅程中缺乏真誠,只注重外表的敬虔而忽略內在的真實景況,那我的行為就和文士和法利塞人沒有區別了,我也同樣要面對耶穌的斥責。相比於外在表現,我更應該看重自己內心的光景。別人高看我應該比別人看低我時更讓我擔憂。所以,我禱告自己能夠更真實,更關心自己的內心而非外在。

 

「真實性」的問題

當我觀察我一些年輕的基督徒朋友時,我發現他們並沒有像我一樣被這個問題如此困擾。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教導就是要誠實面對自己,聽從己心。這種想法有它積極的一面。它在講表裡要如一。所以這些年輕人怎麼想就怎麼說、完全表達他們真實的感受、不做作、不虛偽、相比較別人的眼光,他們更看重自己是否活出了真我。因此跟我不同,他們基本不用糾結這個假冒為善的問題。

雖然表裡如一值得肯定,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說,這樣做卻也可能有潛在的危險。因為罪的敗壞,我們的想法、感受、行為都已不能反映上帝的形象。但因着上帝的恩典,耶穌基督拯救了我們,這救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我們「效法祂兒子的模樣」(羅馬書8章29節)。

因此保羅在以弗所書4章21-24節中提醒基督徒們:「如果你們聽過祂的道,領了祂的教,學了祂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着上帝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我上面提到的潛在危險就是基督徒們忘記了自己是新造的人並依然讓老我主導我們的想法、言語和行為。所以這樣下去即使我們以為自己表裡如一,實際上,我們卻沒有活出我們真實基督徒的身份。因此,真正的基督徒生命不僅是要求我們內在和外在的一致,更是要求我們的內在要能反映出基督的樣式。

 

如何過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生活

那我要如何才能過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生活呢?首先,我要靠着上帝的幫助成為一個真實的人。我要摒除偽善,無論在何時、何地、何種處境都要表裡如一;第二,靠着上帝的話語和聖靈的更新,我要越來越有基督的樣式。我要在想法、言語、行為上都反應出我在基督里的真實身份。*Thomas O.Chisholm的詩歌優美地表達了什麼是過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生活,希望這首詩歌成為我們的禱告。

我願獻身心,為基督而活,

在一切事上,討我主喜悅,

歡欣順服主,憑主旨導引,

甘願背十架,一路隨主行。

慈悲主耶穌,受死作中保,

使我免罪孽,復與神和好,

感激主大愛,願聽主呼召,

奉獻我一切,來隨主引導。

無論何境遇,總為主做工,

盡各樣本分,使主名得榮,

即或有艱難,我心能得勝,

為主名盡忠,得永遠生命。

在短瞬世間,願為主而活,

因我心所愛,是主的笑容;

深願為我主,尋找迷失羊,

引領疲倦人,安息主懷中

副歌

哦,主耶穌我救主,我心奉獻給你,

因你在十字架上,為贖我罪釘死;

我要你作我救主,來住在我心裡,

我一生一世到永遠,要忠心服事你。

 

*《為主而活(奉獻身心歌)》,譯文沿用詩歌中文版。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兒童節思考| 我的靈命為何停滯不前? (有聲中文)

作者:陳秋璇,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讀:Julia,中國

編者的話:今天是兒童節了,你還在過節嗎?不知道身為基督徒的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似乎信主已經很久了,自己的靈命卻不見有多少長進,依然是個小嬰兒的狀態。有時候還會覺得,似乎失去了剛開始的那種為主做工的熱情和感動。信仰生活慢慢變得越來越形式化。今天文章的作者有跟你我類似的經歷,讓我們一切看看她的故事。

 

陳秋璇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接觸了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現在是該協會教學部的全職工作人員。她認為為了裝備福音工作者而把時間花在研讀和教導上帝的話語上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我似乎總是又回到原點。」

這是我多年前對我的小組長說的,當時我是一名大學生,也是一名青年事工志願者。每當我在青年營會聽到牧師或我們的青年領袖挑戰我們的屬靈成長時,我就眼淚成河。

然而,幾周后,眼淚就幹了,我的生活又回到了每天的日常。營會中的信息和挑戰日漸模糊,剛開始的屬靈操練也變得愈發難以執行,於是我又回到了原點。

從感動回應到制定針對方案,再到方案擱淺,這樣的循環往複讓我感到疲倦和氣餒。過一個真正基督徒的生活似乎很難,更不用說還要在靈命上成長了。即使是基本的讀經和禱告都是基督徒生活中的一個持續掙扎。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上課、寫作業、陪家人、陪朋友、學校活動和教會活動。一天下來,我實在筋疲力盡,無法讀經禱告。此外,即使有段時間我能保持每天閱讀聖經,我卻也沒有看到我的聖經知識和我的屬靈品格有多大的長進。我似乎總是又回到原點。

基督徒的屬靈成長是一種無望的努力嗎?根據使徒彼得在彼得后書1章3-8節所說的,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若留心看的話,彼得在這段文字中所寫的讓我能夠確信——基督徒的成長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1.耶穌賦予我能力過敬虔的生活

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彼得后書1章3節)。

在我努力要在靈命上有所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我會認為自己無法改變,尤其是當我一次又一次地與同樣的罪作鬥爭的時候。然而彼得對我的保證是,我可以,但不是因着我,而是因着呼召我進入與祂關係中的主耶穌(1章2節)。如果我要在自己身上尋找力量來達到屬靈成長,那麼我就必須承認,我裡面並沒有力量能夠讓我改變。但是彼得卻勸我們去仰望耶穌的大能。

基督徒的成長不僅僅是可能的,這句經文說,如果我們繼續與耶穌保持親密的關係,那麼屬靈成長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找不到不成長的借口。耶穌的聖潔大能賜給了我我所需要的一切力量,讓我能夠活出聖潔的生活;祂毫無遺漏地給了我們靈命成長所需的一切。雖然彼得沒有給我們列出這些東西是什麼,但我們可以通過以弗所書6章10-18節來了解這些東西可能包括什麼。在這一段中,保羅首先敦促以弗所的弟兄姐妹「你們要靠着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以弗所書6章10節)。那麼,上帝為基督徒們提供了什麼來使他們變得剛強呢?那就是上帝的盔甲——包括真理的腰帶,公義的胸牌,和平的福音,信仰的盾牌,拯救的頭盔,上帝的話語,和禱告。

如果我要成長,首先,我需要信靠耶穌。這不僅僅是為了得救,也是為了我的成聖(我成為完全的聖潔)。我必須要明白,我能夠改變的力量來自於祂,而不是我自己,因此我需要不斷地在禱告中依靠祂,求祂賦予我力量。

 

2.耶穌希望我努力去過敬虔的生活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彼得后書1章5節)

我希望耶穌能快速幫助我前行,並在即刻就使我完全成聖。我很想更多了解祂,但我卻沒有準備好花幾個小時學習聖經。我想要自我控制,但當試探來臨的時候,我卻毫不猶豫地跳坑。我想要堅持不懈,但在遇到困境時我卻又竭力儘快脫身。我想要學着去愛,但我卻盡量避免和我不喜歡的人接觸。

我想要敬虔的品格,卻又不想努力去成聖。

我是這樣想的,既然耶穌賦予了我力量,我就可以放手讓祂來做了。但彼得卻不是這麼說的。因為我有耶穌給的力量和祂的應許使我能過敬虔的生活(彼得后書1章3-4節),我就更應該努力去過出一個敬虔的生活。

知道耶穌賦予了我力量,應該要成為我努力的動力才是。因為我的努力不再是徒勞的,而是必定會產生出敬虔的生活來。那為什麼我會在靈命上毫無進步?是因為我想要長進的結果卻不想要成長的過程;我想要的是不經努力的成果。

但這並不是耶穌加給我們能力的運作方式。當祂賦予我力量時,我應該努力去做。事實上,祂加給我的力量就包括了使我能夠發揮對我的成長至關重要的那部分努力。腓立比書2章12-13節很好地描述了這個平衡,「……就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

我知道當我相信祂的話,祈求祂的幫助時,祂就給了我對祂話語的渴望,讓我無論多疲憊都願意繼續閱讀聖經和找時間靈修,以及不論自己感覺如何都能越來越多地愛他人和樂意服侍他人。這一切都是聖靈的工作,或者像在經文中說的一樣——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我心裡運行。

 

3.耶穌確保我的生命將是有意義和有效率的

「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閑懶不結果子了。」(彼得后書1章8節)。

屬靈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良善、知識、節制、毅力、敬虔、兄弟間的仁愛,這些品質將在我的生活中反覆出現,正如彼得所說,會不斷地增長。而這將需要時間。

最近,我遇到了我的遠房侄女,我已經有七年沒見過她了。我驚訝她是如何從一個小女孩長成了一位年輕女士的。這是因為七年的時間使她的成長非常明顯。曾經聽我哭訴的青年事工領袖對我說,儘管我可能在靈命成長中時好時壞——可能向前走了三步,接着就後退了兩步——但我不會回到原點。這種成長在某一年裡可能不會很明顯,因為我只是向前邁了一步而已,但現在的我已經成長了25年了,也就是說我應該已經向前邁進了25步。

當我從積極的角度來看,我的成長更加明顯。彼得給我們保證只要我們努力地培養這些品質,並不斷成長,我們就會多結果子。並且我們會一直長進,直到我們成聖的那天。

我要如何擺脫屬靈成長停滯不前的困境?我相信,當耶穌說祂把我所需要的一切都給了我時,我就真的不再缺乏了。在這樣信心的基礎上,我要努力培養祂告訴我要有的品格。當然我要掙扎很多次,並在很多地方跌倒,有時似乎又陷入了“回到原點”的困境。但我仍然要繼續努力,這樣我才能繼續成長。

基督徒的生活並不是無聊無趣、毫無結果的掙扎。也許在一段特定的時間裡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屬靈成長,但我知道,當我在多年之後回顧現在的時候,我將會發現我的生活是有意義和滿有成效的,因為祂是如此應許的(彼得后書1章4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在靈命乾涸時,你可以做這5件事情(有聲中文)

作者:Dorothy Norberg,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讀:Melody,加拿大

播讀後期製作:小盒,中國

*背景音樂:www.bensound.com

每個人在信仰上都有掙扎的時候,並且常常說不出口。

在信仰中遇到困難時,我常常覺得,如果我坦誠說出我的問題,直言不諱地告訴別人我在屬靈追求上的懈怠,大家會懷疑我對信仰的真誠。

我愛上帝,也想要追隨祂,但我也經歷了一些靈命極其乾枯的時期。在那些日子裡,我甚至懷疑過自己是否真的得救。我會繼續過一個基督徒的生活,卻完全感覺不到上帝的存在,也沒有任何敬拜的感覺。我覺得自己就是生活在一個謊言里,而這種感覺導致我陷入了內疚和羞愧的惡性循環。

然而,隨着我對福音的理解越來越深入,我才明白,與基督同行的這條路並不依賴於我的思想、感覺或行為。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為我所有的罪付出了代價,祂已經將祂完全的公義給了我。我能在上帝面前站立全然依賴祂為我做的一切。在我感到自己很失敗的日子裡,我記起上帝知道我所有的罪和破碎,但卻依然給了我完全的寬恕和愛。上帝不會根據我靈修生活的質量、我對一些神學問題的理解,或者我是否感受到祂的愛來審判我。祂如何看待我完全是基於基督為我所做的一切。

腓立比書1章6節說:「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正是因為對上帝有如此的信心,我才能在信仰的艱難階段堅持下來,並因此積極地付諸行動。

以下是我在靈命乾涸時期發現對我很有幫助的五件事。

 

1.不管你喜不喜歡,都要讀經、禱告和去教會

當信仰生活充滿挑戰時,人們很容易想要退縮。這時候,你需要堅持屬靈操練,以保證上帝的恩典繼續傾覆於你。如果你因為覺得經文枯燥無聊就不讀聖經,你就無法看到上帝通過經文來做奇妙的工作。上帝通過諸如閱讀和傾聽祂的話語、在禱告中回應祂、敬拜讚美以及與其他信徒團契交通來讓信徒們成長。如果你在堅持這些靈屬靈操練,那麼無論你感覺如何,你都能與祂相遇。

 

2.滿足你身體的需要

正如許多人所說的:「有時候你能做的最屬靈的事就是打個盹。」上帝創造我們成為既有靈又有體的活人。當我們生病、飢餓或疲倦時,會很難對上帝熱情滿滿。千萬不要忽視有規律的飲食、足夠的水分、充足的睡眠和鍛煉身體的重要性,它們不僅對你的身體有益,對你的靈魂也同樣重要。另我驚訝的是,僅僅在我家附近散步15分鐘就能讓我恢復活力和重新調整我對上帝的想法和感受。

 

3.尋找機會在大自然或藝術作品中經歷上帝

有時,我並沒有每天固定靈修,但我在看到美麗的日落、聽音樂、和朋友共度美好時光,或者讀一本好書時感受到了一種無以言喻的美跟盼望。這些經歷當然無法跟上帝在聖經中的啟示相比,但它們能夠振奮我們,讓我們的心重新轉向祂。

正如著名的護教學家和作家魯益師所寫的:「大自然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存在着一位榮耀且有無限大能的上帝。我必須從其他地方了解這一點。但是大自然卻讓我明白了「榮耀」一詞的意義。」去尋找那些讓你對造物主充滿感激之心的美好的事物吧。

 

4.認識並全然接受上帝給你的個性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我有時會想如果我更加外向,我的信仰之路也許會更容易些。我也時不時會想,如果我更加情感化一些而不是這麼理性和邏輯化,我的靈命或許會更有活力。這個時候我就必須提醒自己,上帝賦予了我和其他人每個人獨特的個性和天賦。正如哥林多前書12章所講的那樣,教會就像一個身體,我們都是教會的肢體,並且彼此相互依賴。

實際上,這樣的安排非常好——不同的教會成員有不同的職能,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發現,雖然上帝賦予了其他人外向的性格,讓他們聯絡不同的人和群體,但我安靜的個性卻幫助我去服事那些在人多的環境下會感到不自在,很難敞開的個體。在教會裡內向和外向的人都很重要,而我們也通過彼此反映出了上帝不同的屬性。

 

5.找一些在你跟隨耶穌的道路中給你鼓勵和引導的屬靈同伴和導師

在靈命枯乾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想要保持孤立,但是上帝卻讓我們和其他信徒在一起,各人互相擔當重擔(加拉太書6章2節)並一起追求祂。對於基督徒來說,與他人建立關係並深入和敞開地談論各自的屬靈生活是至關重要的。在這樣的關係中,人們互相了解、並在需要的時候彼此勸勉和鼓勵。這樣的關係使得基督徒們在生活中彼此監督和互相支持。

然而,有時我們很難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並和他們成為朋友。如果你處在人生的這個階段,那就儘可能在你已經擁有的人際關係上努力吧,向你可以信任的朋友敞開心扉。與此同時,向上帝禱告求祂給你預備新的友誼。多年前,當我在孤獨無依中掙扎時,上帝同時用非傳統和傳統的方式為我提供了友誼:我在一個線上基督教論壇找到了一些可以相伴一生的朋友,最終,我也在教會交到了新的朋友。上帝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時間將不同的人帶入我們的生命。有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敞開心扉,願意去認識別人並尋求聯結。

追隨耶穌最主要的還是日常的屬靈生活習慣。沒有任何人為的屬靈雞血可以與這些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方式相比,讓我們可以接受上帝的恩典,給我們提供穩定和長期的影響了。即使當我在來到上帝面前時是疲憊和毫無動力的,我也仍然相信:只要我追隨耶穌,聖經、禱告和團契一定會塑造和改變我。我不需要從一次靈修或敬拜中感受到即刻的改變和看到即刻的價值,因為我知道上帝在通過這些習慣來培養我的品格和讓我擁有一顆愛祂的心。因為我看不到上帝在幕後所做的工作,所以我無法衡量某一次講道或某一次禱告的價值。然而,我相信祂會利用所有這一切使我的生命結出屬靈的果實。

在我的信仰道路中,常常是靈命乾涸和靈命高漲的周期不斷循環。誰都不願意回到靈命乾涸的痛苦時期,但是我們從順境和逆境中都可以學到一些寶貴的功課。而且,因着我經歷過上帝過去的信實,我相信祂會再次幫助我度過。

挫敗的感覺只是暫時的,上帝不僅通過我的順服也會通過我的失敗來讓我更親近祂。因為因着耶穌為我所做的,我才得以在上帝面前站立,所以我知道,我的未來依靠的是上帝,而不是我自己的努力。不管怎樣,祂永遠都不會放棄我。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為什麼現在看不到神跡出現了呢?(有聲中文)

作者: Hilary Charlet ,美國

翻譯:悅,中國

語音播讀:舒然,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小盒,中國

*背景音樂:www.bensound.com

小時候,我曾多次目睹了我弟弟因為心臟手術險些喪命。有一次,醫生給我們下了病危通知,並告訴我們即使我弟弟安全度過了那晚,他們可能也不得不對他進行腿部截肢。

我看到醫生都落淚了。我當時真想蜷成一團,回到幾天前我和弟弟一起在戶外玩耍、一切都還好的時候。在接下來的幾小時里,我拚命禱告求上帝搭救我弟弟。

全然是因着上帝的大能,我的弟弟平安度過了那晚,也全然因着上帝的恩典,護士們發現了造成他腿部有12英寸血栓的問題癥結。漸漸地,他們找到了病因,我的弟弟開始一天天地好轉。整個治療過程一共用了28天,但是他一步一步地走了過來。雖然一路上充滿了淚水和阻礙,但是上帝讓我們一家人緊緊團結在一起,並陪我們一起走過。

現在,我弟弟過着正常的生活。他在服用血液稀釋劑。雖然他幾年前又出現過一次血栓,但是他的漏心瓣膜已經完全修復了,他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做任何事情。他現在是一家醫院的護士,在幫助那些像他小的時候一樣在病痛中的人。

回首往昔,我可以非常確定的說,我弟弟能活下來絕對是上帝行的神跡。

尋常小事

但是如此不同尋常的事情通常很少見。也許我們中的一些人有機會目睹,但大部分人很難遇見。

為什麼像聖經中記載的神跡不再發生了呢?

為什麼盲人不再重見光明?為什麼不再看到有人在水上行走?為什麼我們沒有誰能把水變成酒、或者用幾塊麵包餵飽成千上萬的人?為什麼再也沒有被鯨魚吞食后仍然存活的人了呢?

反而,我們看到人們在航船事故中溺水、有些父母連一頓飽飯都不能供給他們的孩子、我們的親人朋友們深受疾病之苦……

為什麼神跡不再出現了呢?

來看韋氏詞典對神跡的定義:

在人類事務中發生的,彰顯上帝大能的非凡事件。極其不尋常的事件、事物或成就。

儘管我們今日所見未必如聖經時代那般非比尋常,但我認為神跡依然是無處不在的。我們每天醒來、心臟不停跳動、血液流入血管、腎上腺素分泌保證我們每日的生活。我們走出去,感受陽光的照耀、雨滴的掉落。我們經歷四季變換、樹葉凋零、作物發芽、農民豐收。這些事情我們都太習以為常了,以至於我們看不到它們的獨特之處,也就失去了對它們的驚奇和敬畏。

讓我們退一步來重新審視這些「尋常小事」。想一想初生的嬰兒。她一從母腹出來就知道呼吸、哭泣,知道如何通過吮吸母乳來獲得營養。沒有人教過她,也沒有人告訴她要怎麼做,但寶寶就是知道該如何生存下來。

想一想太陽、月亮、星辰,美麗的海洋、山脈、丘陵和山谷。為了維持地球上的生命,它們被精確地放在了需要待在的地方。

你看,雖然如今的神跡不同於我們在聖經上看到的,但是它們依然真實的存在。那些在我們看來是不可能的事——毫無希望的診斷書、面臨離婚的無望婚姻,你認為永遠不會得到寬恕的境況——我們遇到這些無助的情況、感覺沒有了盼望,但這時上帝做工使剛硬的心變柔軟,並完全翻轉了結局。正如路加福音18章27節所說:「在人所不能的事,在上帝卻能。」

為什麼這些神跡不同於以色列歷史上和使徒時代的那些神跡呢?既然我們已經不能像他們一樣因着摸到耶穌而得醫治了,那為何我們不能在禱告中向上帝祈求並得到應允呢?我們不知道為什麼當今的神跡不再一樣了,但不管怎樣,上帝仍然在做工並仍然與我們同在。祂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垂聽我們的呼求,叫愛祂的人得益處。(羅馬書 8章 28節)

神跡未必都是驚天大事,其實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的每一個呼吸都是神跡。我們每天醒來,又獲得再生活一天的機會。這也是神跡。如果生活本身不是神跡,我真不知道還有什麼是了。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