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感到恐慌、焦慮我就來敬拜(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1025095438

作者:Rachel Moreland,美國
翻譯: 殷敏,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第一次恐慌症發作的那天。那時我在上大二。在一個星期四晚上,我像所有19歲的美國姑娘一樣,去超市買Ben&Jerry’s(美國冰淇淋品牌)的大桶冰淇淋。

我正選着冰淇淋口味,忽然一股腎上腺素湧入全身,讓我不得不停下來大口喘氣。接着,我的手指開始發麻,手掌和腳也失去了知覺,只覺得整個世界開始天旋地轉。「這究竟是怎麼一會兒事?!」

我的心開始撲通撲通加速跳動,似乎在一分鐘內跳了一千下。我的雙腿也開始感到無力,我覺得我隨時都能暈倒。因為喘不過氣來,我只能靠着冰櫃門。我對自己說:「深呼吸,Rachel。呼,吸。呼,吸。大口呼吸。」

等我清醒過來的時候,我已經坐在9號貨道的地板上,背靠着冰櫃。冰櫃裡面是一堆哈根達斯冰淇淋和漿果冰棍。我歇斯底里地蜷成一團,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我想我當時看起來一定可憐極了。

「我到底怎麼了? 」我哭着自言自語,膝蓋縮到了胸前,低着頭,抽泣得肩膀一聳一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每一秒,我都能感覺腎上腺素穿過我的靜脈,在我的手臂里像電流一樣上躥下跳。就像海邊的波浪,一個波浪剛剛退去,不到一秒鐘,另一個波浪又可怕地咆哮而至。

突然,有人輕輕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親愛的,你還好嗎?」一位年長的女士問,她的聲音打破了我的混亂。我滿眼血絲,眼妝已經完全哭花,回頭一看,這位女士大概50來歲,一手拿着一盒麥片,一手拿着一瓶清潔劑,關切地看着我,說:「你還好嗎?需要幫忙嗎?」她又問了一次。「不好……」我悶聲回答,「我一點都不好!」

接下來,我說出了有生以來大概最重要的宣告之一,而這也成為我人生的轉折點:「可是我還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我得讓人知道,我覺得我出問題了,很大的問題。」

從19歲開始,我就患上了焦慮症。全世界大概有數百萬人罹患這個病症。大學時期,當其他人都忙着煩惱星期五晚上要穿什麼出門時,我卻在房間上網搜索自己最新的癥狀並自我診斷患上了癌症(並且很可能是晚期)。不然就是我會每兩秒查一次手機,看朋友是否回復了我的短信。心想,「她當然不會回我了,她現在知道了我的真實模樣,她再也不會跟我好了。」

現在我已經26歲了,我非常想要告訴你我已經勝過了這一切。我多希望我可以說焦慮已經是我的過去時,早晨我不再因為焦慮而恐懼,晚上也不會因它睡不着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沒有戰勝它,它到現在依舊會困擾我。

在我對抗焦慮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或許就是我的基督徒身份。在很多美國福音派教會中,承認你焦慮,就像承認你有酒癮、毒癮、搞一夜情或是在凌晨兩點吃巨無霸一樣。這被認為是一種有罪的「習慣」,它會讓你邊緣化,漸漸地被美國中產階級教會會眾排擠到門外。

至少有一些教會常常讓我有這樣的感受。每次早上踏進教會,一種深深的讓人無法回擊的內疚感就像禮物一樣被包裝得精美無比由人親手遞給我。雖然我一點兒都不期待有一個完美的教會,但我真的希望大家可以對我更有愛,更接納一些。

自從在超市發生了那次丟人的狀況后,我開始思考該怎樣處理我作為一個患有焦慮症的基督徒這樣一個身份。我不得不開始尋找方法,讓我在因焦慮而感到孤獨疲憊后得到片刻安息,雖然整個尋找的過程漫長又痛苦。

我發現在敬拜中我可以向上帝敞開心扉並領受從祂而來的平安(是那種保羅在腓立比書第四章中提到的超自然的平安)。下面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敬拜會成為我對抗焦慮症的解藥吧。

1.敬拜是一種內心平靜的狀態

敬拜不僅僅是星期天早上那超自然的嗨,而是一種心態。最初,我將禮拜天的敬拜看成是我可以從主那兒領受平安的唯一機會。然而,我後來意識到敬拜不單單隻是在大聚會或者小組團契時進行的。敬拜上帝應該成為一種常態。我要長存一顆敬拜的心,常常想到祂的良善以及在我生命中的恩典。於是我開始操練我敬拜的心——我會在工作通勤路上禱告以及在打掃公寓時播放伯利特敬拜團的音樂——這已經成為了醫治我焦慮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敬拜帶給我一個安全的空間

要控制住我的焦慮意味着我必須與上帝有真實和親密的關係,把我所有的憂慮和秘密都告訴祂,就像我將秘密告訴我的閨蜜一樣。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我可以與上帝交談,這成為了使我從焦慮症中恢復的重要部分。我特別喜歡的一件事是拿起吉他,把上帝的話語唱出來,為自己和家人禱告。我相信宣告上帝的話語是大有能力的,它能夠改變我們生活中的混亂和破碎。敬拜是戰勝憂慮的有力武器。

3.敬拜是直達上帝的方法

我很喜歡美國作家John Paul Jackson說的一句話:平安是啟示的開始。我發現我恐懼的時候,往往是我跟上帝之間溝通最少的時候。但我也很清楚在我最軟弱的時候,接下來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敬拜。若我們能在恐懼時騰出空間讓上帝對我們說話,便能將焦慮拒於門外。信心往往在這些我們與上帝親密接觸之時幫我們擊敗恐懼。

我想再澄清一下,我並沒有說我已經完全戰勝了焦慮。有時我會感到要完全擺脫焦慮幾乎是不可能的。很多時候,這就像讓從未上過游泳課的你在游泳池最深處踩水一樣。並且在你開始往下沉的時候,身邊還沒有人能丟給你一件救生衣。

上帝為我們預備了豐富的恩典,人生不只是每天與恐懼做鬥爭而已。我祈求上帝,隨着我們讓敬拜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都可以漸漸從焦慮的捆綁當中掙脫出來,好讓我們可以自由地去做上帝呼召我們去做的事情。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真實的世界

上帝用兩個土豆回應了我的禱告(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Diana Yemima,印度尼西亞
翻譯:Tutu,中國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上帝會用很多不同的方式來回應我們的禱告。在我接下來要分享的這個親身經歷里,祂選擇了用兩個珍貴的土豆來回應我的禱告。

我來自一個相對貧苦的家庭。作為一名行政人員,父親的微薄工資在支付完水電和其他雜費以後就只能夠家人勉強果腹了。為了緩解家裡拮据的經濟狀況,母親在家附近賣起了用土豆做的白砂糖「甜甜圈」。

由於母親體質虛弱,她無法持續每天工作,所以每周只有三天她會在路邊賣甜甜圈,而其他日子,她就在家做家務,或者去市場買做甜甜圈的土豆和其他原料。母親說,每周只出三天攤是她吸引顧客和保證銷售量的「策略」。

上帝很祝福母親的生意,她的顧客都會一次性買好幾個甜甜圈——有人甚至會買超過5個。每天收攤時甜甜圈都會賣光,而這些錢剛好足夠給家裡人買食物。

然而,有一次因為父親用了他的一部分工資來償還債務,我們就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電費了。父親很絕望,想借一筆錢,但卻沒有成功。為了度過這個難關,我決定把我所有的積蓄都取出來。我想起了路加福音3章14節 ,約翰指示士兵們要滿足於他們所得到的報酬。這句話再次讓我確信上帝會供應我們所有的需求。

我記得我手裡攥着錢開始祈禱:「哦,親愛的阿爸天父,你知道這是我僅剩的錢,而這筆錢得用來支付電費。 我把這筆錢放在你大能的手中。有了這筆錢,我們就能負擔得起直到月底的所有開銷了。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我的積蓄加上母親用來買甜甜圈原料的錢,我們才正好湊夠錢來支付電費。

到了星期一,母親需要製作第二天要賣的甜甜圈了。然而我們已經花了所有的積蓄來支付電費,於是我問我媽:「廚房還有剩餘的原料嗎?」「還有兩個土豆」她回答。但是她還需要再多兩個土豆才能做甜甜圈。我不敢相信她說的話,就衝到燈光昏暗的廚房去檢查。果然,真的只剩下兩個土豆了。

我知道,如果我的母親第二天不去賣甜甜圈,我們就沒有足夠的錢買食物了。於是我來到我的房間,禱告說:「親愛的上帝,感謝你讓我們能在不借錢的情況下支付電費。但是,上帝啊,我媽媽沒有足夠的土豆來做甜甜圈了,而我們卻需要賣甜甜圈的錢來買明天的食物。天父啊,我相信你永遠不會忽視你的孩子,也不會讓他們挨餓。你一定有辦法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把一切都交託在你大能的手中,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禱告后,我離開房間並看到滿臉笑容的母親向我走來。原來我父親又發現了兩個藏在樓梯下面的土豆!剛開始,媽媽還擔心這兩個已經被落在那裡一周了的土豆會不會已經壞掉,但令人驚訝的是,它們竟然完好無損。

當看到了上帝的供應時,我感動得熱淚盈眶。我知道這兩個土豆是上帝給的!上帝用這兩個土豆回應了我的禱告。我意識到上帝的幫助從來都不會太早也不會太遲,它永遠都是準時的。

當我們面臨困境,感到似乎沒有出路的時候,上帝會為我們提供最好的解決辦法。我的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證明了上帝永遠都會幫助祂的孩子。

從那以後,上帝在路加福音12章22-24節的話,讓我更加深信,祂承諾關心祂的孩子,並供給我們所需。主耶穌告訴我們,即使烏鴉不播種,也不收割,上帝也會關心它們。如果上帝連烏鴉都會關心,更何況是作為祂孩子的我們呢?

上帝永遠不會違背祂的諾言,但我們也要盡我們的本分。「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得前書5章7節)。無論我們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主耶穌總是與我們同行,當我們軟弱的時候,祂甚至會把我們托起來。但只有當我們在祂面前承認自己的軟弱和謙卑自己的時候,我們才會感受到祂與我們同在。

無論我們的問題看起來多麼地棘手和沒有希望,我們都不要屈服於這種處境,把它交給上帝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頭條大追蹤)

我是怎樣搞定比瘦身還難的靈修習慣的

4-Ways-to-Keep-a-Regular-Quiet-Time

作者: Noni Elina Kristiani, 印度尼西亞, 原文印尼語

翻譯: Christine Phui San,馬來西亞

還記得我第一次了解靈修是在一個基督徒退修會上。

有一位比較年長的基督徒,給了我一本靈修書籍,那本書教導我如何每天花時間跟上帝建立關係。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嘗試每天靈修。

可這條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說,在我為學校的雜誌寫作的那段日子,總是要加班加點,導致我睡眠不足。因此我沒辦法很早起床,也就把靈修拋在腦後了。雖然當時我會跟自己說要在晚上靈修,但是到了晚上我又很疲憊最後就直接睡著了,完全沒有看聖經。然而,上帝卻總是會提醒我記起我對祂的承諾。

但要持守承諾持續靈修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我發現了幾樣對養成靈修習慣很有幫助的小秘訣。

1.提醒自己靈修的意義

靈修是一段讓我能更加認識上帝的時間。我透過讚美、禱告和讀祂的話語來敬拜祂。我可以把我所有的心事都告訴祂,像與好朋友訴說一樣。

在靈修的時間裡,上帝會用祂的話語讓我警醒並從新得力。祂也會加添給我今天所需要的智慧和力量。直到某天,我意識到我一天的景況如何完全取決於我早晨的靈修情況。

當我被試探時,聖靈會透過我讀過的經文提醒我。當我的負擔變得太重令我無法承受時,我會緊抓住上帝的應許,相信祂必使我得安息。經文總是不斷地提醒我,上帝常常與我同在。

2.把最好的時間留作靈修並設置提醒

我們當然可以隨時來到上帝的面前,可是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把最好的給上帝。我嘗試在早晨(還沒開始我的一天之前)花時間與上帝相處,而不是在白天的各種事務間隔中花短短几分鐘靈修。也許適合我的並非適合你,但重要的是找到你最好的時間並用它來與上帝建立美好的關係。

我會在手機上設定鬧鐘,好讓我能早起,在一天開始之前靈修。你也可以在你的牆壁上貼上一張小帖紙,問自己「今天靈修了沒?」或提醒自己,「讓我們與上帝一起開啟今天吧!」

3.找到能支持你的同伴

另一個幫助我們建立持續靈修習慣的方法是請身邊的人提醒我們和為我們禱告。在大學時代,我參加了一個基督徒團契,這確實使我在靈命方面得到了成長。我們需要一個能夠幫助我們在基督里成長的團體。我絕對鼓勵你參與到一個可以與大家一起成長的團契。這樣當其中一個肢體軟弱時,其他強壯的可以給予他幫助與鼓勵。

你有沒有參與任何基督徒團契呢?若還沒有,你可以嘗試在教會、校園團契或學院里尋找一個。

4.失敗的時候不要氣餒

你是否嘗試保持靈修習慣卻失敗了呢?當我沒有辦法持續靈修的時候,我覺得我讓上帝失望了,這個感覺讓我很失落。然而我很快想起了上帝對我們的愛:但是,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就替我們死了。(羅馬書5章8節)

上帝並沒有期望我們給祂完美的愛。祂會察看我們的心,若我們承認自己的罪,祂就會原諒我們。只要我們努力與祂建立關係,祂就會喜悅。

若你覺得你不配來到上帝的面前,其實這個時刻正是祂要醫治你的時候。大膽地來到祂面前,花時間與祂相處並把你心裡的一切都告訴祂吧!祂是多麼地渴望與你交談,祂會耐心地聆聽並按着祂的時間用奇妙的方式來回應你的禱告。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

我不再害怕與人分享福音

Why-Am-I-Afraid-of-Sharing-My-Faith

作者:Aryanto Wijaya,印度尼西亞,原文為印尼語

翻譯:Eunice雨思,中國

你是否為傳福音而感到害怕過呢?我有過。

我還在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家是鄰里街坊中唯一的基督徒家庭。一天我騎車路過一個清真寺,一些同齡人向我走來擋住了我的去路,想強迫我下車。我不下來,他們就開始踢我的自行車,強迫我說古蘭經的經文。他們罵我是異教徒——因為我不僅是中國人,還是個基督徒。

我當時完全不知所措。感恩的是有個大人出現並趕走了那些孩子。

自那時起,我總是將我對傳福音的恐懼歸因於這件事。

但經過近來更多的思考,我發現阻礙我傳福音的其實是三個更深層的原因。

1.我擔心會冒犯到有不同信仰的人

在我住的地方,只有極少數的基督徒,所以傳福音是一件超級敏感的事。有一次,幾個朋友在我家聚會禱告。儘管我們沒放任何音樂,也沒發出大的聲音,一個鄰居還是舉報了我們,因為他害怕我們家會變成教會。隨後兩個警察來我家警告我們,「穆斯林街區禁止任何基督徒活動」。

這件事讓我覺得有點兒驚慌失措,但上帝很快又給我提供了其他傳福音的機會。某次我借宿在一位年長婦人家中。一天早上我正準備去教會,她問我:「這麼一大早你去哪兒?」我實話告訴她,我正打算去教會。讓我吃驚的是,她對教會和我的信仰感到很好奇。原來她以前從沒遇到過一個基督徒!於是那天我跟她分享了上帝是誰,以及去教會都做些什麼。

不管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周圍的人每天都在注意我們的行為。我們的生活方式恰恰能引起他們對我們的生活和對耶穌基督的興趣。正如上帝告訴我們的:「照樣,你們的光也應當照在人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又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章16節)。

2.我擔心朋友們會輕看我

每個周日,當我準備去教會的時候,室友都會取笑我說「為什麼要一大早去教會呢,多睡一會兒多好……」他們認為,打發周日早晨最好的方式就是睡個懶覺,因為我們平時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要忙。

我承認有時來自同輩的壓力會打敗我。 一次一個朋友邀請我在周日早上跟他一起跑步,我就屈服了——下午我才去了教會。我想要被我的夥伴們接納,想要做一個忠誠的朋友。

我也糾結於我的朋友們怎麼看待基督教。他們有些認為基督教信仰很「複雜」,似乎要守很多規矩:十一奉獻、去教會聚會、讀聖經等等。為了避免朋友們這樣看待基督信仰,我也會盡量不跟他們提及我的信仰。

但上帝在一次靈修時提醒我,我應該專註於上帝怎麼看我,而不是朋友的看法。我在上帝的眼中為寶為尊,祂愛我(以賽亞書43章4節)。 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捨命。 因此,我當用一切——我的金錢、精力、想法來表達對拯救我生命的上帝的感恩之情。

所以現在當朋友們再問起這些,我就告訴他們我一點兒都不介意去教會敬拜、十一奉獻和服侍,因為這些是我對上帝感恩的表達。

3.我擔心我回答不上來關於基督教信仰的問題

有人跟我說基督教信仰講不通。比如他們問,上帝怎麼會有兒子呢?我發現我被這些問題難住了,有時還會想我回答不上來或許是因為我自己也有疑問。因此,我不讓朋友們知道我的信仰,這樣他們就不會發問了。

但一天在教會禮拜的時候,上帝通過牧師講道提醒我,我不應該總是擔憂是否能回答朋友的提問。我應當定期為他們禱告,禱告他們能夠經歷那超越人能理解的,上帝賜的平安(腓立比書4章7節)。

有時,當我們無法用語言清晰明確地傳福音的時候,可以通過行動。之前在大學,我的一個女同學沒有任何朋友。沒人願意和她一組,所以她總是很孤獨。 於是我決定邀請她加入我這組,一起完成一個學習任務。

她很驚訝地問我「你為什麼願意做我的朋友?」我說「上帝把我們每個人都造得很特別。既然是這樣,我為什麼要因為一些瑣碎的原因而避開你呢?」

不知是我的做法還是我說的話打動了她,從那時起,她就加入了一個基督徒團契,信仰生命也一直在成長。

我們的信仰是獨特的。它並不僅僅是關於我們自己或是建造更多教會。基督教信仰,是一位聖潔慈愛的上帝,關愛着我們這些罪人。

成為基督徒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我們要為此感恩。 我現在明白我是耶穌的門徒,也不再擔心大家用「基督徒」來給我貼標籤。 我不再為傳福音而感到害怕。我想要把耶穌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而不是默默保留。

儘管人們會在我們傳福音時嘲笑和逼迫我們,就如我在四年級經歷的那樣,但我禱告,上帝的話可以在我們遭遇患難之時堅固我們:「為義遭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的緣故辱罵你們,迫害你們,並且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你們應該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他們也曾這樣迫害。」(馬太福音5章10-12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