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為什麼要禱告?——由一次買包子引發的對禱告的走心思考

3-Reasons-Why-I-Pray

作者:Amy J ,新加坡

翻譯 :孔曉慧,中國

封面拍攝:Ian Tan,新加坡

我十一歲時曾和家人一起去北京遊玩;那是我第一次去中國。一天早晨,我弟弟病了,需要呆在酒店休息。媽媽要留下來陪着他,所以讓我幫忙去酒店對面的小店買早餐。她向我保證會站在窗口看着我。

如果我是在自己國家,這會是很簡單的任務。但是因着對環境的不熟悉和年幼沒經驗,這次經歷極富挑戰,直到今日我還記憶猶新。

這家包子鋪人來人往。有些人在吃早飯,有些人在等着拿走外賣食物,其餘的人則在我身後大聲吆喝着要買的東西。我手足無措。更讓我困惑的是,居然沒有人排隊。

我很崩潰,幾乎要哭出來。突然,我想起媽媽的話。於是我走出小店,向上看。如她所說,她就站在第五層樓的窗戶旁,向我豎起大拇指。我立刻很受安慰。

儘管她不在我身旁,但知道她就在不遠處讓我有了完成任務的信心和勇氣。

在我最近思考為什麼要禱告的時候,上面這一幕在我腦中重現。

我們為什麼要禱告呢?

1. 因為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

聽起來很老套?但這是事實。我經常又像當年的那個小女孩一樣——在充滿未知的環境中驚慌失措,忘記了上帝時刻都在看顧我。

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儘管我們看不到祂。在困境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向祂禱告。雖然他不會總是按我們的心愿來成就,比如讓我們考高分,醫治我們生病的親人,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祂的旨意之中發生的。

耶穌應許說祂總不撇下我們也不丟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節)。正是這個應許激勵我天天不間斷地禱告——有時甚至是年復一年地為同一件事向祂祈求。我知道祂一直那兒聽我的禱告,而且祂顧念我。

2. 因為我在做祂的工作。

面對着20多種不同的餃子和包子做選擇,我很懵。關鍵是菜單是用漢語寫的,其中有一半的漢字我不認識。那一刻,我暈頭轉向,忘記了自己的任務。我媽媽很清楚地跟我講「買六個肉包」。但是在陌生與混亂中,媽媽的聲音被淹沒了,我完全不知所措。

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聲音呼喚着我們,吸引我們的注意,告訴我們應該怎麼打扮,怎樣行事,以及如何生活。很多時候這些聲音太大了以至於創造主的聲音都被淹沒了,我們被迷惑地暈頭轉向。

但是上帝造我們有祂特定的目的。他委託我們來掌管和照看祂創造的世界,而且要去使萬民成為祂的門徒。這是祂給亞當的任務,也是給門徒和我們的。耶穌說祂的食物就是遵行差祂來的天父的旨意。以弗所書教導我說我是上帝的工作,在耶穌基督里造成的,為要叫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行的(以弗所書2章10節)。所以我要禱告,因為我所做的是祂的工作。

3. 因為我是天國的子民。

回憶那一幕,我意識到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走出舒適區。我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點東西、也不知道該跟誰點。如果我是在自己國家那個我最喜歡的店鋪里買東西,櫃檯后的阿姨早就知道我要什麼了——兩個叉燒包、兩個大的雞肉包和兩個豆沙包。簡直不能再容易了。

然而即使我能看懂那家北京小店的菜單,並說出我要的食物,我的口音和穿着也會暴露我的身份。很明顯,在那群當地人面前,我是一個迷茫的外國人。

你有沒有感覺到作為一名基督徒有時會與周圍格格不入?這是難以避免的。不管我們怎樣努力融入這個世界,這裡都不是我們的家。這個世界不是我們最終的歸宿;我們只不過是個過客。所以度過今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轉向耶穌——我們生命的主。我要禱告因為我需要祂的指引。

當我去了天堂,我會花時間在園中和上帝散步聊天。但是現在,當我還在地上做祂的工作時,我發現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禱告:「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

我為什麼要禁食?——記我的禁甜食經歷

Why-Im-Fasting-for-the-First-Time

作者: Wendy W ,新加坡

翻譯:Abby,中國

「你愛上帝多過愛甜食嗎?」一個小聲音在我內心響起。我動搖了,我被自己那一刻的猶豫嚇住了。

對於壓力,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應對機制。有的人是一罐啤酒或者在工作了一天後汗流浹背的鍛煉;有的人是一集接一集地看連續劇或者是漫無目地瀏覽網頁…..對我來說,一直都是——甜食。

大一是極其緊張的一年,也就是從那時起甜食成為我的萬能療法。我開始渴望所有含糖的食物,從果醬夾心餅乾到外裹巧克力的冰淇淋。一整天漫長的課程結束以後,我最想做的就是盡情地吃上一塊柔滑的酥皮點心或軟糖布朗尼,完全沉浸在幸福的甜食世界里。甜食帶來的舒適變成了一種分散我注意力和緩解壓力的方式,我也有理由把成堆的作業先放在一邊。而讀經和禱告成了我最不想做的事。

不知不覺中,甜食成了我的「上帝」。不管遇到什麼問題,我都會自動求助於它,並在它那裡找到了暫時的安慰。就這樣,甜食取代了我唯一真正的上帝。最近我發現我竟然無法回答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我是更愛上帝還是更愛甜食?這時我意識到我必須要禁食。

就是從那一刻起我開始禁甜食,堅持了一個月。那段時間裡,我不吃任何甜食,尤其是特別能引發我想暴食的那些。這包括我最愛的華夫餅冰淇淋,蛋糕,餅乾,酥皮點心,巧克力. . .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漸漸學會了握緊基督的大能,我能夠禁甜食真的完全是倚靠祂的力量和恩典(腓立比書2章12-13節)。禁甜食意味着我要遠離自助餐的甜品櫃,禮貌的拒絕任何含糖的零食,晚餐的甜點時間一到,我就會找借口離開。

1、禁食提醒我懺悔多麼重要。

禁食指在一定時期內對食物的節制。在聖經時代,禁食常常伴隨着認罪悔改。聖經記錄了不同類型的禁食,舊約和新約中都有記錄禁食的人,包括摩西,大衛,保羅和耶穌(但不是因為祂要懺悔)。

我選擇禁食,因為我知道我需要為我錯誤地尊甜食為上帝而認罪悔改(腓立比書3章19節)。禁食是我內心懺悔的外在表現。這是一種通過把自己奉獻給上帝而謙卑自己的方式。它不僅僅是像我之前做的那樣承認我犯了罪,而是要通過禁食來活出懺悔的樣子。

2.禁食是一種拒絕讓世俗的自我享樂主意取代上帝在我生命中地位的方式。

起初,我開始禁食是為了證明給上帝和自己,比起用甜食解壓我真的更想要尋求祂。而現在,禁食教會了我如何在逆境中完全倚靠上帝。我不再自動轉向甜食,因為我知道那終究無法填滿我情緒和靈里的空虛。

不要誤會:吃東西本身不是罪。但當它讓我們分心、上癮甚至成為了我們的偶像時,它就是罪了。雖然上帝為了讓我們得營養賜給我們食物享用,但是當我們對食物的渴望多過我們渴望我們的造物主時,食物就取代了上帝的位置。

在過去的三周里,我發現禁甜食幫助我重新調整自己屬靈的關注點,從盲目的慾望轉迴向基督。

3. 禁食是一種“親自體驗,耶和華是美善的”的方式!(詩篇34篇8節)

美國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寫道,「禁食是基督信仰飢餓的僕人。禁食本身對不代替對基督的信仰。它是為信仰耶穌服務的。

禁食是用我們的胃和整個身體來表達我們是多麼的需要,渴望和信任耶穌。這是在說,我們不會被食物奴役和以它為滿足。我們要時不時禁食來表明耶穌遠勝於任何食物。」

對我來說,禁食使得我更加渴望飽嘗上帝的話語。轉離我對甜食過分的欲求,這讓我的靈得到了真正的滋養。這是在向上帝哭求「上帝我需要你!超過對擺在我眼前甜食的需要!超過對短暫滿足感的需要!亦超過對情感得到認同的需要!」

思考你的動機

如果你掙扎在一個習慣性的罪里,我鼓勵你考慮禁食禱告。但同時,要小心你禁食的動機。聖經告訴我們,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耶利米書17章9節),所以如果沒有查驗清楚,本來是屬靈操練的禁食很可能會變成一種屬肉體的驕傲行為。

禁食不是為了贏得上帝的喜悅和炫耀你的意志力,也不能因此為未來的罪開脫。同時,禁食也不是為了自我懲罰(這是我自己必須小心的)。相反的,帶着純凈和真誠的心禁食是認真和謙卑地表達悔改的方式,而且會極大地榮耀上帝。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愛的心思)

春節搶救靈魂指南(中)——原來這些陌生人不是我的敵人

people-on-the-bus-1

作者:奇奇,中國

這天,我像往常一樣坐在公交車上,要去市中心參加教會的小組聚會。六點鐘了,外面的天色暗下來了。由於是周五晚上,車上的人很多,我照常戴着耳機,聽着手機里的敬拜讚美歌曲,不太耐煩地等着,希望可以趕緊到達我要下車的那一站。

我很不喜歡冬天擠在不透氣的公交車上,更別提還得忍受四十分鐘了(因為家離市中心比較遠)。當中最讓我受不了的是被陌生人擠來擠去,也會因此被冒犯到,所以我在車上總是特別警惕。然而當我抬頭看到周圍這些陌生人的時候,忽然有了一種不同的感受。他們穿着不同的衣服,有着不同的經歷,要去往不同的地方。有一個女孩兒疲憊地靠在座椅上面休息;一個大叔在打電話;有好些人在看手機……。我感到我的心裡有什麼被刺痛了,我忽然意識到他們都是一個個失散的靈魂,而不單單是我看到的表面而已。所有這些人的靈魂都是永恆的,只是最終的去處不同——若是他們不認識上帝,就會去往深淵。我好像忽然清醒了一樣,原來這些陌生人不是我的敵人(當我因為被推擠,被冒犯時會這麼想),而魔鬼才是。

這是一場關於靈魂的戰爭。我們作為基督徒要為搶奪這些靈魂而征戰!我想起了我們牧師之前問過的一個問題:我們做了什麼會下地獄?答案是:什麼都不做!是的,我們作為亞當的後代,因為罪性,自然的結局就是地獄。但是感謝天父,因着愛我們,派祂的兒子耶穌為我們死了,付上了罪的代價,我們唯有通過耶穌基督這個唯一的道路才能夠改寫這個結局。問題是有人告訴過他們耶穌么?這些公交車上的陌生人,他們的朋友或者親人之中有沒有一個是基督徒並且給他們講過福音呢?若是沒有的話,我是不是有責任做一些什麼呢?

可是我能怎麼做呢?我想,我至少可以為他們禱告!於是,就在那個時候,我為著那一整輛公交車上的靈魂禱告。我禱告祈求上帝憐憫這些迷失了的羊,親自來打開他們的心門,改變他們剛硬的心讓他們迴轉回到天父那裡;禱告聖靈在他們的生命裡面做工,感動他們認識的基督徒能開口向他們傳講耶穌;禱告上帝帶領他們可以認識更多的基督徒,感受到更多來自基督的愛。

846060-8ff08f20-a58b-11e3-99b2-79b816649b85

因此,那天40分鐘的路程不再讓我覺得難熬,反而讓我再一次感受到內心被愛充滿了。我滿腦子中想的也不再是我自己的事,而是關乎天國的。

我非常感謝聖靈在那一天的提醒,讓我意識到世界的真相是什麼,也讓我更加有緊迫感去為這些靈魂戰鬥!我們活着不單單是為了自己,不要只盯着自己的問題,在自己的漩渦里掙扎。世界上的忙碌和紛擾都是仇敵給我們量身定製的陷阱。所以,作為基督徒的我們需要明白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我們是為了大使命而活着的——去使萬民做主的門徒!(馬太福音28章19節)因為若不去傳福音,這些靈魂的結局終將是走向滅亡。試想一想,若是不認識主,我們身邊的親人和朋友也是這樣的結局。我忽然想到了我的好朋友S和Y都還沒有得救,雖然我的父母已經蒙恩信主但是其他的親戚們都還不認識耶穌,而我平時卻很少想到這些,禱告也並不迫切。想到這裡,我也對他們深深感到虧欠。聖靈藉著這次的思考責備了我。讓我得以反思,我每天都把時間用在哪裡了呢? 是用在關乎永恆的事情上面了么?

於是我決定從這一刻起就要做出改變!我要開始為我未信主的朋友和家人提名禱告。我也決定這個春節不再只是吃吃喝喝,而是在跟他們聚會的時候,用我愛的行動讓他們看到不同,並且在合適的時間跟他們述說耶穌是如何改變了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

春節搶救靈魂指南(上)——你傳福音不積極,可能是因為這些原因

WechatIMG1

作者:勇者,馬來西亞

記得曾經看過美國Lifeway Research在2014年的研究指出,有85%的美國青少年基督徒知道聖經教導他們要去傳福音,但是只有大約25%的人會這麼做。然而不只是美國,很多地方的基督徒大部分也是如此。為什麼呢?

馬太福音28章18-20節清楚說到主耶穌的心意是要我們使萬民做祂的門徒,並且教導他們主耶穌的道。而這節經文也稱大使命,是我們身為基督徒需要傳福音最根本的原因——因為我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耶穌基督,如是說。但是,知道這個大使命和實踐大使命卻是兩回事。因此,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總結出了幾個可能的原因。

1.不懂要說什麼,而不敢說

大部分基督徒對福音都有「頭腦上的知識」,卻缺乏實際行動的方針。我記得在大學的校園團契裡面,我經常會碰到別人說:「我知道什麼是福音,但是我不知道要怎麼樣把它完整地表達出來。」因為不懂,所以也不敢說。由於不懂得要如何在短時間內把福音濃縮表達出來,或者擔心對方問的問題自己不會回答,所以很多時候當傳福音的機會來到時,就可能會有所退縮。

另外一個情況是因為害怕被別人拒絕。在我所參與的校園團契,他們的同工就曾和我提起,一些新加入的會友會因為害怕被他們周圍的朋友說三道四而選擇不要出去傳福音。

但是上帝的心意是要我們實踐祂的大使命。「務要傳道;無論時機是否適合,都要常作準備」(提摩太後書4章2節)。這節經文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提醒,就是「常做準備」。 我們需常常省察自己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以及敏感地意識和把握每次上帝賜予我們傳福音的機會。正如詩篇119篇11節所提說,「我把你的話語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因此我們需要經常查考上帝的話語,好好地認識那位拯救我們的上帝,也不斷地提醒自己上帝對世人的心意,是要我們去以祂賜給我們的智慧尋找失喪的人,告訴他們因著耶穌基督,我們能夠和祂和好。同時,羅馬書1章16節也提醒我們傳福音這個大使命應該超越個人的感受,將上帝的心意放在第一位。

2.家人反對

我記得前陣子有一群想要參與短宣的主內姐妹就這個課題向團契的一位同工求助,看看他的想法是什麼。的確,對於有些家人還未信主的基督徒來說,上帝的心意,家人的感受和自己意願也是可能會導致基督徒掙扎的原因之一。但我們卻可以將這難題交託給上帝,禱告尋求祂的引導。

我還未信主的家人曾經也對我傳福音的行為有意見。但我後來發現,當我多番解釋、並且堅持繼續傳福音后,他們開始明白傳福音的意義和基督教信仰之間的聯繫,現在的他們雖然還是頗有微詞,但他們卻會諒解我傳福音的原因。感謝上帝之餘,我在這裡學到的是:就算家人反對,我們還是有義務要讓他們明白基督徒傳福音的使命是上帝賦予的。

3.你信你的,我信我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有些基督徒會認為每個人的信仰是個人的,儘管基督教的核心信仰內容和其他宗教哲學概念有著根本的差別,我們基督徒沒有權力,也沒有義務去改變別人所相信的東西。因為不想,所以不傳。甚至有些還會認為傳不傳都一樣,反正上帝都已經決定了一個人是否得救。

我認識的一些基督徒因為對上帝的主權和我們傳福音的責任之間的關係有着不準確的認識,就認為傳福音不是我們的責任。而我也曾經在懶惰的時候,想過這個借口:反正上帝都知道誰得救嘛!幹嘛還那麼努力地傳福音呢?但是上帝願意讓我們成為那位「傳福音,報喜信」的人,把祂的道向世人傳講清楚;耶穌說,要去使萬民做祂的門徒的,是「我們」。雖然聽到福音的人會否因此得救,是上帝的主權(羅馬書10章13-18節)。但如果我們不讓他們聽到上帝的福音,他們又怎麼能夠有機會認識主呢?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This change is everything by Shane Sebastian),了解到無論我們沒興趣傳福音的原因是什麼,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和上帝的關係出了問題。我也是如此,我也曾失去過傳福音的熱忱。當我和搭檔到校園裡傳福音之前,我需要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態,不斷地提醒自己什麼是福音、成功的見證等等。不然我那天傳福音會很心不在焉,對失喪的人缺乏熱忱。不止如此,當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不好的時候,例如沒有親近祂,我發現我所傳講的好消息是缺乏說服力的。這裡不是說福音本身失去了效力,而是我會覺得我只是在推銷一個東西給他們而已。換句話說,當我和上帝的關係不密切時,我可以很輕易地墮入一個陷阱——即我不相信上帝可以藉著我所傳講的好消息來救贖對方。

有一天,我還在繼續例行公事般地傳福音。然而當我發現到我傳福音的對象還沒有聽過誰是耶穌時,我愣了一會兒,心想:「誒?這種西方國家(紐西蘭)的大學不是應該每個人對耶穌都有基本的認識嗎?」細問之下,才明白他指的是沒有在學校學到耶穌這個人物,因為他沒有報名宗教類的科目。儘管他最後並沒有接受福音,這件事仍非常深刻地提醒了我。上帝讓我看到祂的愛子耶穌基督所囑咐的大使命是何等的真實,我周圍還有很多人根本沒有聽過福音。於是,基督的愛讓我更加堅定自己要忠實地傳講祂的福音給更多的人。

因此,但願我們能夠在新的一年裡重新立志認識上帝的話語,重新被祂的話語激勵,與祂建立穩固且美好的關係,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馬可福音16章15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