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這樣傳福音

Sharing-the-Gospel--How-not-to-do-it!

作者:詹姆斯•班楊,英國;翻譯:顧靜,北京;編輯:雅米編輯團隊

傳福音有時是件很微妙的事情传福音有时是件很微妙的事情。基督信仰本身富有感染力。但如今人與人之間溝通便捷,又有上百種信仰供大家選擇,當我們向家人、朋友、同事、牙醫,甚至是同事、隊友、對手、出租車司機或其他人傳福音時,總是沒過多久,不知道為什麼,就哪兒不對勁了。究其原因,恐怕是因為我們在跟有不同信仰及世界觀的朋友交流時,犯了以下比較經典的錯誤:

1、只顧自己說,不聽對方講我們以為不信主的人在信仰上不會有什麼見地,所以我們應該主導整個對話,好給我們的聽眾帶來啟發。畢竟,認識耶穌是他們的需要,不是嗎?。如果我們只是坐着聽他們講,讓人家怎麼認識耶穌? 如果他們要改變話題聊點別的,我們或許還應該打斷他們。

2、無論代價如何,一定要贏得爭論我們以為每次和別人討論信仰時,福音真理就受到了挑戰。這是基督信仰和其他信仰之間的對決,因此絕不能讓耶穌失望!於是我們使出渾身解數,講道理、說邏輯、論智慧,實在不行再咆哮幾句(如果有用的話),不在爭論中擊敗對方不罷休。最好到Facebook或其他社交平台上去一爭高低,因為這樣我們想寫多少就寫多少,也不用面對讀者,更不用明白原來他們也是和我們同樣性情的人。

3、只在理論上空談福音我們以為既然聊的是信仰,就沒必要討論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信仰,也不用分享耶穌目前在帶領我們學習什麼功課。因為他們聽了要麼會覺得奇怪,要麼會發現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原來也不總是那麼完美——這樣不僅令人尷尬,還可能導致我們無法贏得爭論(參見上一條),所以不聊也罷。

4、避開耶穌或者聖經不談我們以為既然對方的世界觀跟我們不同,又不相信耶穌,那就沒有必要跟他們講耶穌。尤其是耶穌說過的一些話都很古怪,比如一些關於天使的、暴力的,還有地獄的描述。如果告訴對方這些,顯得我們也很奇怪。就說一些“尋找自己”、“不追求完美”之類的大家都能聯繫得上的話不就好了。

5、想一次談話就把整個福音講完我們以為對方如果要成為基督徒,我們就是他們最後的盼望啦。所以即使對方當時不是很感興趣,我們也得把福音講全。如果有必要,就追着他們跑出去,一路上跟着他們,直到把我們要說的說完為止。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也已經看出,這樣傳福音,實在是令人崩潰。但這卻是我們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而其中最大的錯誤就是我們忽略了對方也是按照上帝形象所創造的寶貴生命,是需要我們尊重的。所以我們到最後唯一傳達給別人的信息就是基督徒不懂得傾聽、不關心別人、固執己見;其中最糟糕的一點恐怕就是“基督徒認為有其他不同世界觀的人都很愚蠢,不值得交往。”

與此恰恰相反的是,我們在福音書中看到,耶穌從來不會用同一種方式和兩個不同的人對話。這是不是因為祂明白,每個人的世界觀都是獨特的並值得尊重的呢?或許這也告訴我們傳福音不是把信息打包下載給別人,而是要尊重他們、關注他們的全人和情感、並適時地激發他們去思考。想一想,要是基督徒反以上所提到的方式而行,會是怎樣的效果。如果基督徒都是這樣的:

1、能夠自信地提出問題,謙卑地傾聽對方,並明白別人有很多值得學習和肯定的地方。

2、將他人看為寶貴,願意儘力去贏得這個人,而不是贏得爭論,明白他人也有真實的價值和尊嚴。

3、能夠分享耶穌對自己現在生活的影響,明白信仰和實踐一致的重要性。同時,承認自己也需要耶穌的幫助來克服自身的軟弱。

4、抓住每個機會分享自己所愛的耶穌在歷史上真實的生平、釘死十架和復活;明白唯有耶穌本身才是自己信仰的創始成終者,是福音背後的力量。

5、不拚命地把整個福音往每個對話里塞,而是明白一個真理——聖靈會借用各種機會來使人親近祂,這樣自己也能得釋放。

當然這些都需要一點耐心來操練。這既不像照菜譜做飯那般容易,也不像記住某個套路就行那麼簡單。

但這樣子傳福音不是更令人興奮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版)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上帝的眼光)

從知識到信仰

How-My-Quest-For-Knowledge-Led-to-Faith

作者:謝葆芳,新加坡

我從小就對人生的方方面面充滿好奇。小時候,我和姐姐常常抱著又厚又大的字典在家裡走來走去,假裝自己是有學之士。

可是我為何對知識情有獨鍾呢?

這是因為我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有三樣東西是可以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那就是財富、美貌和知識。我既沒有商業頭腦,又不想做整容手術,而知識對我來說是最容易獲得的,於是對知識的獲取就成為讓我自我感覺良好的方式。

我喜歡知識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知識看上去可以讓我掌控人生。當我的人際關係遇到挑戰時,我可以通過閱讀人際關係管理類書籍來尋找解決方案;當我想理解生命的複雜性時,我也可以在各種相關理論中找到答案。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勵誌自助類書籍在市場上會如此受歡迎吧。我們覺得,只要擁有更多的知識,就能更好地把握人生。

最後,我熱愛知識是因為它能讓我有價值感與安全感。想擁有價值感是因為我渴望被愛、被珍視;而尋求安全感則是因為我生活在一個混亂的世界裡。

也正是因著這種對知識的渴求,我成為了一名基督徒。我大概10歲時,在圖書館裡讀到了一本圖繪《聖經》,就想閱讀真正的原版《聖經》。由於我對《聖經》的印像是厚厚的、裡面密密麻麻全是字,最後找到的,竟是《大百科全書》,因為它也是厚厚的、裡面密密麻麻全是字。但正是因為閱讀了《大百科全書》,我才認識到這個世界是有嚴謹的秩序並呈現出設計感的,這讓我確信這個世界有一位創造者。

身為一名作家,我知道沒有哪本暢銷書是出於偶然。假如讓一隻猴子來敲鍵盤,我們或許可以在其胡亂打出的字母中發現一兩個單詞。或者,雖然可能性很小,我們還能發現一個完整的句子。但如果我們想從中找出故事情節,那就完全沒有可能了。因為隨機是無法創造出前後連貫的故事情節的。

然而,當我們觀看周圍的世界時,我們會發現很多事物都是有連貫性的。例如水循環,例如四季交替,再例如人體的消化系統。從地理學到生物學、從微觀科學到天文學,我們都可以從中發現秩序、設計、和思想。這些都證明了這個世界有一位創造者。

當然,當我們觀看這個世界時,也會發現其中存在許多的混亂。比如說癌症——它是由於我們體內細胞不受控制地分裂而導致的,另外還有全球變暖。為什麼會有這些混亂的存在? 《聖經》羅馬書6章23節為此提供了答案: 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聖經和合本)。

Sin(罪)這個字的本質可以用其英文單詞正中間的I字母,也就是“我”來概括。當我們本能地取代造物主上帝,將自己當成宇宙的中心時,問題就產生了。

讓我們來想一下都是哪些原因破壞了家庭和睦吧。我想其中最糟糕的莫過於自私?沒有什麼比一個自私的小孩或大人更能使家庭關係不穩定了。因為自私的家庭成員太過以自我為中心,就導致了其他家庭成員的需求被忽視或沒有得到滿足。有什麼比只顧自己喜好的家庭成員更能引起家庭紛爭呢?

作為一個渴求知識的人,我讀過有關各類宗教的書籍。因為我想知道其他宗教是否給我們目前的生活狀態作出了合理的解釋。我發現只有基督教對這些生活中的問題提供了全面的解答。它回答了一些至關重要的問題,例如“我是誰?”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目的是什麼?這個世界為何如此混亂?是否有解決之道?我死後會去哪?

正好那段時間我也經歷到知識的局限性。在認知和邏輯上,我相信有一位上帝,並且認為基督教是個非常合理的信仰。但情感上,我卻很難說出“是的,我相信,而且我願意接受耶穌進入我的生命。”

問題在於我的生活一直都很順利。我的家庭環境很好,個人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因此我並不覺得自己需要上帝。而且,我發現周圍的基督徒好像生活得還沒有我好。於是,有一天我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如果祢是真實的,可以請祢證明給我看嗎?”

而上帝真的回應了我。在一個週六的下午,有人又向我分享福音。在此之前我已經聽過很多次了,但這次卻不一樣,真理從我的大腦進入到我的內心。突然之間,我明白了罪是何等地糟糕,也明白了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是真實的歷史事件。祂不僅僅是為了眾人死,更是為了我的罪而死。祂是如此愛我。

那天,我接受了耶穌基督作為我生命的救主。

唯有耶穌基督才能真正地滿足我們靈裡對於價值感和安全感的渴慕。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網站

不要單以基督徒為友

作者:戴菱一,上海

Don't-Just-Have-Godly-Friends (1)

在我學生生涯的每一個階段,我都有很多朋友。他們一直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可是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是基督徒。在我進入大學接觸信仰並信主以後,我開始認識主內的弟兄姐妹並和他們成為朋友。這個時候,我發現上帝的價值觀和這個世界的價值觀有著很大的差異。從前心有靈犀、充滿默契的朋友,因為信仰的差異而開始出現分歧。

起初我也很困惑,不知道該如何維繫曾經的友情。後來,我查考聖經,看到馬太福音第5章,明白上帝希望我們做這個世界的『鹽和光』: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檯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章13-16節)

我想,上帝把我們放在這個世界中,一定不是要我們跟這個世界隔絕;相反地,我們只有走入這個世界,很好地與這個世界上的人相處,才能夠彰顯上帝的榮耀。

於是,我開始嘗試跟我的非基督徒朋友分享我的信仰,學習為他們禱告,並適時地邀請他們去參加教會的日常聚會和聖誕節的活動。漸漸地,我的朋友們也更多地了解基督教信仰。雖然我們還是可能會對某些問題持不同的看法,但我們也都學會了尊重彼此的想法、共同成長。同時,在相處的過程中,非基督徒朋友給予了我很多關愛和溫暖,也讓我對很多問題有了更全面的看法。他們讓我知道,所有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如果我們願意謙卑地向別人學習,或許會有很多出乎意料的收穫。

最近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告訴我,她也信主了,並打算今年受洗。我非常為她開心。現在我們也開始用上帝的話語相互鼓勵。我深深感到上帝是如此的美好和奇妙。願上帝帶領我們,做祂在這個世界上的使者,吸引更多的人來歸向祂!

「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章19-23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網站)

 

你為何而活?

作者:朝雪,河北

你为何而活

醉生夢死度一生,
看似逍遙神仙羨。
待到青絲變白髮,
幾多回味幾多戀?
人生為何?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 (提摩太后書4章7-8節)

一把艱辛一把汗,
賺得萬貫心不罷。
無奈終不敵墳墓,
為誰忙碌為誰念?
生命為何?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立比書3章7-8節)

一日一日復一日,
只知重複昨日事。
激情夢想皆再,
起點終點分不清?
活著為何?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拉太書2章20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