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更像耶穌
讀經:
上帝創造的烏林鴞是偽裝大師,牠的銀灰色羽毛有深淺不一的斑點,讓牠棲息在樹上時能和樹皮的顏色融合在一起。當這一類的貓頭鷹不想被發現時,牠們可以躲在顯眼的地方,借助羽毛的偽裝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其實,上帝的子民很多時候和烏林鴞很像。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都可以很容易地融入這個世界,讓人認不出自己是基督徒。耶穌為門徒禱告,這些門徒就是天父「從世上」分別出來賜給祂,且「遵守」祂話語的人(約翰福音17章6節)。聖子耶穌求聖父保護這些門徒,並賦予他們力量,使他們在祂離世後,仍能過著聖潔和恆久喜樂的生活(7-13節)。祂說:「我不求祢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祢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15節)。耶穌知道門徒需成為聖潔的人,並與世界有所分別,如此一來,他們才能實現祂差遣他們的目的(16-19 [....]
靈命日糧 : 在曠野中
讀經:
當我剛信主的時候,我以為登上屬靈的高峰就會遇見耶穌。但這高峰往往不能持久,也不會使我的屬靈生命成長。美國作家莉娜.阿布賈姆拉(Lina AbuJamra)說,我們往往會在曠野遇見上帝並且成長。她在所著的一本研經書籍(Through the Desert)中寫道:「上帝的目的是要用我們生命中的曠野,使我們變得更堅強。上帝不是要用免除苦難來證明祂的良善,祂的良善就是要在痛苦中才能體會到。」
正是在悲傷、失落和痛苦的艱難處境中,上帝會幫助我們信心成長,並且與祂更親近。正如莉娜領悟到,曠野不是上帝的計劃出現失誤,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許多舊約人物都曾被上帝帶到曠野,例如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有身處曠野的經歷。正是在曠野中,上帝使摩西經受磨練,並呼召他帶領 [....]
靈命日糧 : 太空競賽
讀經:
在1955年7月29日,美國宣布計劃將衛星送上太空。不久之後,蘇聯宣布同樣的計劃,而太空競賽就此展開。蘇聯率先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並首次將人類送上太空,當時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繞行地球軌道一圈。這場太空競賽一直持續到1969年7月20日,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在月球表面邁出「人類的一大步」,就此非正式地結束了競賽。接著,兩國很快就進入合作的時期,最終促成國際太空站的建立。
有時,競爭會帶來益處,能促使我們實現原本不會嘗試的事情。但有時競爭也會帶來破壞,而這正是哥林多教會的問題,因為教會當中的不同群體各自擁護不同的領袖。保羅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他在書信裡告訴他們:「栽種的和澆灌的都算不得什麼,一切都在於使之生長的上帝」(哥林多前書3章 [....]
靈命日糧 : 新的道路
讀經:
學校的頂尖學生獲頒卓越學習獎時,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但頒獎典禮並未就此結束,接著表揚的不是那些表現最佳的學生,而是進步最多的學生。他們努力讓學業成績及格,不再搗亂,提高到校上課的出席率。這些學生的父母微笑著鼓掌,肯定了孩子們的進步,不再看他們過往的缺點,而是看到他們走在新的道路。
這令人振奮的一幕,讓我們窺見天父如何看待你我。祂不再看我們過去的種種,而是看我們現在因相信基督而成為祂的兒女。使徒約翰寫道:「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章12節)
上帝看待我們的眼光何等慈愛!因此保羅提醒新信徒,你們曾「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以弗所書2章1節)。但其實「我們原是[上帝]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