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像我們這樣的人

讀經:馬太福音9章35-38節 

在19世紀末,英國宣教士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覺得上帝呼召他前往印度,宣揚耶穌的福音。當時,他身邊有些牧師語帶諷刺地說:「年輕人,如果上帝想要拯救任何印度人,祂會自己來,不需要你和我來操心!」其實,他們忽略了上帝是要與我們同工,祂常常都會透過像我們這樣的人來完成祂的事工。

身為上帝在世上的同工,我們希望上帝的旨意成就,同時我們也要完全獻上自己,願意付上代價。耶穌在馬太福音6章10節教導我們如此禱告:「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句話不是在溫和地請求上帝,而是迫切地渴求上帝賜下公義來導正這個世界!

我們和上帝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我們的角色就是跟隨耶穌,藉著行動和禱告,來完成上帝的各項事工。

保羅曾在歌羅西書1 [....]

從節食到禱告

作者:Edna馬來西亞

diet

年末,我制定了全新的新年願望單。我記得其中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自己被上帝改變,變成一個單單從上帝那裡支取信心和安全感的女人,並且希望自己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希望和生命的活力。那晚,我寫下了這些決心後就像往常一樣繼續生活。

我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很快偏離了目標。我被捲入節食的風潮,並開始減肥。我沉迷於所謂的「完美外表」,天真地認為只要嚴格控制熱量的攝入,使用更多的美容和保健產品,就能擁有完美身材。況且,我認為在新的一年裡變得更健康也沒害處。的確,過一種健康的生活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但是當我一天24小時全都在思考這件事時,就成了痴迷。

當時,我腦中只想著鍛煉和節食計劃。我意識到自己離上帝越來越遠,常常掙扎要不要來到上帝面前。是時候喊停了!所以我開始嚴格要求自己,拿出一段時間來禱告。無論多麼心煩意亂,我都確保拿出一段時間給上帝,安靜在祂面前——禱告或唱讚美詩。

我向上帝說,當我再次擔憂體重問題時,我就求告主耶穌的名。奇妙的是上帝不會像喂孩子吃飯一般牧養我們,因為祂希望我們的生命能夠成長。祂需要我們與祂配合。也就是說,祂要我們操練「積極的等候」。這意味著我們要盡上本分——尋求祂、讀經、閱讀屬靈文章等。所以我讀了很多關於如何從上帝那裡得到信心和安全感的文章。最初幾天我仍舊很掙扎,但是很快,掙扎越來越少。漸漸地,我感到對體形過度的關注漸漸已不能再轄制我。

當一股不可遏制的想法再次湧入你的大腦時,當你感覺快要被擊敗時,向上帝呼求祂的搭救吧。然後,在耐心等候的同時再逐步改善所處的狀況。因為,在詩篇5015節中,上帝說「要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

上帝垂聽我們迫切的呼求。當祂搭救我們時,我們要向世人宣講祂的信實和大能。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靈命日糧:心靈導師

讀經:腓立比書4章1-9節 

法蘭西斯·艾倫是帶領我信主的人。現在他已經時日不多了,我到他家去,希望在他離世以前,能跟他見最後一面,並說些值得紀念和有意義的話。

我站在他床前近一個小時,講一些個人的趣事給他聽,引得他開懷大笑。接著他累了,我們談到比較嚴肅的話題,他吃力地說著話,讓我知道我的生命中還有哪些地方仍有待改進。我靜靜地聽著,訣別的話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口。

他在我有機會開口前阻止了我:「藍迪,記住我一直告訴你的話。我們對人生的旅程沒什麼好害怕的,因為我們知道生命如何結束。我並不害怕!你照著我所教導你的去做吧!」這些激勵人心的話,讓我想到使徒保羅對腓立比信徒所說的:「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腓立比書4章9節)

不管是在彌留之際 [....]

靈命日糧:永存盼望

讀經:詩篇77篇1-15節 

著名的美國作家威廉·金澤(William Zinsser)曾描述他最後一次回去故居的情景。那間老房子陪伴他度過成長的歲月,是他童年時摯愛的地方,而且房子建在山丘上,可以一覽曼哈西特灣與長島海灣。可是他與妻子來到那裡,卻發現房子已被拆除,什麼都沒有了,只剩下一個大窟窿。他們感到很沮喪,信步走到附近的海堤。金澤眺望著這個讓他懷念的海灣,陶醉於海灣景色和嘩嘩的浪濤聲。後來他寫下這段經歷:「我的內心平靜下來,只有一點難過。這裡的景色仍完好如昔:那獨特的海灣形貌讓我難忘,以至仍出現在我的夢裡。」

詩篇的作者也曾寫到他在患難中,心靈難以平靜、煩亂不安的時刻(詩篇77篇2-3節) 。但是在困難中,他不再沉溺於自己的悲傷,而把焦點轉移到他的救主身上,他說:「我要追念至高者顯出右手之年代。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