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讚美的力量

讀經:歷代志下20章15-22節 

威利9歲時在家門口遭到綁架。綁匪將他擄上車,開了好幾個小時的路程。那時,威利驚慌害怕,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他決定開口唱讚美詩。當他反覆吟唱時,綁匪破口大罵且叫他閉嘴。然而,很奇妙地,最後綁匪竟停下車,讓威利毫髮無傷地離開。

正如威利在唱讚美詩歌的表現一樣,要真正的讚美上帝,就要放下心中的恐懼、生命中的問題,不再依靠自己,專注思想上帝的屬性。

以色列人遭逢敵人攻擊時,也放下了心中的恐懼。那時他們正準備迎戰,約沙法王安排詩班走在軍隊的前面。詩班唱著「當稱謝耶和華,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歷代志下20章21節) 當讚美之聲響起,以色列的敵人便亂了方寸,且互相殘殺。正如先知雅哈悉所預言,以色列無須動用一兵一卒,便大獲全勝(17節) 。

無論我們正 [....]

靈命日糧:愛的動機

讀經:哥林多後書5章11-17節 

在1920年代,鮑比.瓊斯這位業餘選手風靡了高爾夫球界。在影片《鮑比.瓊斯:天才一擊》中,描繪了他的運動生涯。其中有一幕是一位職業高爾夫球員問鮑比,何時不再當業餘選手,轉而成為職業選手大賺一筆。鮑比說「業餘」一詞源於拉丁文的「愛」字。他的答案很明顯,他打高爾夫球是因為他熱愛這個運動。

我們的動機,也就是我們行為背後的緣由,是最重要的關鍵。這同樣適用於耶穌基督的信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件中,就讓我們看到一個例子。在他的整卷書信當中,他為自己的行為、品格、成為基督使徒的呼召而辯護。當有人質疑他宣教的動機時,保羅的回應是:「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哥林多後書5 [....]

這世界真有超人嗎?

作者:陳志偉, 新加坡
Are-There-Superhumans-In-This-World
最近YouTube上有一段影片引起我的注意,片名是:《李史坦的超人集錦-超級忍者》(“Stan Lee’s Superhuman Super Samurai”)。由於我自己也學過日本武術,所以我非常好奇,想知道影片所提及的這位超級武士町井勲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如同影片標題所述,町井勲的確具有超出常人的能力,能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及準確度切割極小的物件。影片用慢鏡頭呈現了町井勲用武士刀對切氣槍BB彈的過程。那顆朝他飛射過來的氣槍BB彈竟然只有一個棒球四千分之一的大小,我完全被他吸引住了。

於是我一口氣將整個三季的《李史坦超人集錦》通通看完。這一系列的影片是由丹尼爾‧布朗寧‧史密斯所主持,丹尼爾被認為是全世界柔軟度最好的人。在這個節目中,他走遍全球,尋找體力或腦力超常的人。節目中出現的主角包括:一位可以用類似蝙蝠的回聲定位看世界的盲人;一個與狼群共同生活並能與狼溝通的人;一位可以一口氣在無潛水裝備的情況中,下潛到海平面700尺(213公尺)以下的潛水員;還有一位少林僧人,他的胸腹、喉嚨、甚至頭部都可以承受電鑽致命般的衝擊。

科學跟宗教都嘗試針對這些超出常人的能力給出解釋。不論採信哪一種解釋,我們可以認同的是:這些人的的確確是打破了我們平常所定義的人類極限。我們之所以驚嘆,是因為他們做到了我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事實上,我們身邊一直都不乏這樣擁有驚人能力的人。聖經就提到過一些,其中力大無窮的參孫是一例。

儘管我很訝異於這些人的能力,但我想起創世紀中提到上帝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祂既然是大能的上帝,就不驚訝有一些人具備超凡能力了。

但我確信,這個節目絕對找不到哪種超能力,可以讓人從死裡復活。或許這就是為什麼節目的標題保留了『人』(human)這個字眼。畢竟,我們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我們誰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死亡。

唯一擁有復活能力的超人是耶穌基督。耶穌在讓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時候展現了這項能力(約翰福音11章43節);當祂在十字架上死後三天從死裡復活時,再度展現了自己勝過死亡的能力。耶穌的復活成為祂一生醫病、趕鬼等諸多超能力的至高點(馬太福音8章16節)。

除了讚歎耶穌的能力無限外,我們應該要留意的是祂從死裡復活所代表的意義。耶穌的復活代表祂對生命及死亡的掌權。這使得祂不僅僅是一位有超能力的人,這代表祂是上帝。正因為這樣,祂配得我們至高的讚譽——敬拜、尊崇。

透心糧的話:你最喜愛的聖經故事或經文哪一則/句最能展現上帝的大能?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靈命日糧:倖存者的心聲

讀經:羅馬書9章1-5節 

有位71歲的南韓婦女,從沉沒的渡輪中被人救起。她雖然死裡逃生,卻感到十分內疚。她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時說,她無法理解,怎麼可以有這麼多年輕的生命被奪去,而她這把年紀的人卻得以倖存。當她在水中想放棄一切希望的時候,有個年輕人把她從水裡拉了上來,她很後悔沒有問這年輕人的名字。她說:「我至少可以請他吃飯,握住他的手,或者給他一個擁抱。」

這位女士的心態,讓我想到使徒保羅,他是如此熱切關懷他的手足同胞,以致於他寧願犧牲與基督之間的關係,好讓他的骨肉至親可以得著拯救。正如他說:「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馬書9章2-3節)

保羅為上帝的救恩深深地感謝上帝。即使保羅並不明瞭上帝如何揀選祂的子民( 羅馬書9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