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省的擔子

footprints

作者:活水之木, 北京

「耶穌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
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馬太福音11章28-30節

做基督徒苦嗎?如果問我真心話,當然是有甜也有苦。相信很多基督徒都在信仰的道路上體會到人的罪性與軟弱,在人的私慾與上帝的教導之間苦苦掙扎過。然而,聖經卻說,上帝給我們的擔子,是容易背的、是輕省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直以來,我都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

一天早上讀經時,我又看到了主耶穌的教導: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章28-30節)

於是我禱告求問主耶穌。主啊,什麼是祢的擔子?為什麼祢的擔子是輕省的?

很奇妙地,主賜給了我一些線索。我想,既然有來自上帝的擔子,相對地,就有來自世界的擔子。世界讓我們關注金錢、物質、美貌、權力等終會衰敗的事物。多少人把這些東西視為生命的意義和目標,並為之操勞奔波。當我們為了世界的價值觀而活,成天想著怎麼獲得更多的物質享受,怎麼讓自己得到更大的榮耀時,自然勞苦愁煩。而上帝讓我們關注慈愛、公義和永恆。當我們為上帝的價值觀而活時,儘管也要背十字架,要操練捨己、學習順服,但有上帝與我們同行,祂會親自指引我們,也會保守、幫助和安慰我們。如果我們的人生是由掌管宇宙萬物、充滿慈愛和公義的上帝來帶領和負責,那我們身上的擔子自然輕省了。

我不禁想到一個故事。在那故事中,一個基督徒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之路時,發現有的地方是兩排腳印,有的地方卻只有一排腳印。於是他問主耶穌:「為什麼?」主耶穌的回答是:「有兩排腳印的地方是我和你一起走,有一排腳印的地方是因為那些路太艱難,我就把你背起來走過去了!」

多麼感人的故事啊!只要是擔子,都會給人帶來負擔和壓力。但世界的擔子是我們自己去爭、去拼、去搶,會讓我們失去永恆的盼望,賠上寶貴的生命。而上帝的擔子是我們尋求順服祂,與祂同工,會讓我們得著真理和生命。因著上帝與我們同行,並且祂會保守,祂會祝福,祂會負責,我們的心靈便能得到真實的安息。

於是,順著上面的思路,我也總結出了得安息的方法—背起上帝的擔子,順服遵行聖經的教導,讓上帝更新改變自己的價值觀—看重上帝所看重的,放下世界所看重的。

當然,憑我們自己,做到這些是不可能的。只有渴慕學習耶穌,靠著主耶穌才能放下世界的重軛,背起上帝的擔子,享受祂所賜的安息、生命與祝福!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靈命日糧:未來住處

讀經:尼希米記1章4-11節 

我們的住處,不應該僅僅是一間房子,而是包括住在其中不同的人、經歷的種種事情,以及度過的歲月。住在這房子的人不計代價地付出,使得這個地方擁有了無限的意義,帶給我們莫大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以及許多的回憶。即使我們的住處並不完美,但它總有一力量,深深地吸引著我們。

聖經中經常談及住處,其中一個例子,是尼希米渴望重建耶路撒冷城牆(尼希米記1章3-4節,尼希米記2章2節) ,因為那城是他祖先的住處。當耶穌安慰我們時,祂也談及住處。祂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接著祂補充說:「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約翰福音14章1-2節)

對於那些在地上的住處有美好回憶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明白這應許,也期盼將來的住處。而對那些沒有安全和舒適住處的人來說,耶穌應許有一天,信主 [....]

空間

alone
作者: 佘永安

「別這樣啦,你得給他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間才行。」
「我想單獨待一會,求你了。」
「或許我們應該給彼此一些時間,讓我們有些空間單獨好好地把事情想清楚。」

這些話是不是聽起來非常熟悉?

我們常常為了親屬或朋友的感受,而仔細考量到自己是否闖進了他們個人的空間;或者自己和某某人的關係是否親密到可以讓我向他追根究柢,並能彼此無阻礙地交換意見。雖然我們有這樣的善意,但是卻常常還會不小心,干擾了身邊最親密的人。

與人交往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一件事情,常常會出現誤會,傷害或者挫折。很多時候到了某個地步,我們想要把所有事情都關在門外,不再去關懷或善待他人,選擇一個簡單安全的方式就是什麼都不做,只是袖手旁觀。

然而,上帝呼召我們與祂建立關係,而這關係是完全不同的。在此關係當中,沒有任何禁忌,也不用擔心會不小心踏進對方的地雷。上帝讓我們每一個人可以與祂建立一段親密無間的關係,在這個關係裡沒有憂慮,沒有偽裝也不用擔心去愛與被愛。我們便能心安理得的向對方提出疑問,因為上帝已知道我們心裡的一切,對我們瞭若指掌。

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才能與上帝之間擁有這種完全敞開且毫不畏懼的關係。保羅說,「但如今他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歌羅西書1章22節)。因為耶穌基督已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潔淨了我們,我們才能站在聖潔的上帝面前,並且與祂擁有這樣的關係。

在此之上,我們這個與上帝之間的奇妙完美關係,原本是要醫治並修復一切人與人的關係。其中一個例子便是猶太民族與外邦人的和好。「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上帝和好了。」(以弗所書2章16節)

我們從上帝那裡得到的愛是我們的避難所,在那裡我們可以得到心靈的更新和醫治。但這愛也應促使我們改變待人處事的方式,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上帝的緣故。聖經如此說,「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上帝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哥林多後書5章18-19節)

我們也是一樣,如大衛所說,當我們受到別人傷害時,讓我們到上帝那裡尋求庇護,然後學習將祂有醫治力量的愛揮灑到在我們周圍的人身上!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
-馬太福音22章37-39節

靈命日糧:危險捷徑

讀經:馬太福音4章1-10節 

在我的國家最近一次的選舉中,一位我認識的婦女,因為生活艱困而用她手中的一票換取一包紙尿褲。在此之前,我們曾討論過各候選人能帶給國家的益處,所以她的決定令我很失望。我問她:「那麼你的信念呢?」她一語不發。最後,她所投選的人勝出了,但六個月後,各項稅收卻不斷攀升。所有東西都比以前更貴,紙尿褲也不例外!

在世界各國,政治賄賂屢見不鮮,而屬靈世界的賄賂也同樣司空見慣。撒但就曾引誘耶穌「出賣」祂的信仰(馬太福音4章1-10節) 。當耶穌疲倦和飢餓時,那試探祂的就進前來。牠說會讓耶穌得到即時的滿足:新鮮的食物、立時的解脫,以及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

可是,耶穌清楚知道所有的捷徑都有危險性。或許這些捷徑能讓我們暫時擺脫痛苦,但最終卻會帶來比我們想像中更嚴重的傷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