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能力勝過一切

作者:神的孩子, 馬來西亞
08112013
原本我很期待與媽媽去旅行,但在罪的牽引下,我們彼此間的言語和情緒上的傷害把這旅行給搞砸了。旅行去不成,換來的卻是心如刀割的折磨。幸好,這也給我帶來生命上的更新,幫助我認清自己在人際關係方面的軟弱。

心如刀割的折磨如何叫我榮耀我所相信的上帝?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見證』了這個沒有榮耀上帝的情況。那幾天的時間裡,我都一直沉溺在魔鬼的謊言中。它的控告使我內疚自責、生氣,讓我的思緒根本無法得到寧靜平安,情感的陣痛和意志的薄弱讓我無法做應該做的,反而做不應該做的。在昏昏沉沉的狀況下,我相信和陷入了牠的『甜言蜜語』,『享受』那個既痛苦又無可奈何的過程。一個小問題,卻在不小心,沒有上帝智慧、愛心和耐心的處理之下竟變成了一個罪的漩渦,一直到了無底的深坑,很是黑暗和痛苦。死亡的繩索也一直在我身旁“碎碎念”,纏繞著我不放,完全沒有了盼望。我的內心被黑暗的權勢掌控,牠好像得勝了,面目猙獰、狡猾且得意地嗤笑說:“「有個傻瓜上鉤了!」

罪惡好像得勝,但其實不然!上帝在觀看和掌管一切!祂沒有袖手旁觀!祂沒有離棄我!哈裡路亞!上帝允許我在罪惡的道路上徘徊,經歷罪的苦楚和永不能磨滅的後果。上帝救我,祂的方法很奇妙。就是在我軟弱無助、失去理智、痛苦萬分且還放不下自己的傲氣,心裡剛硬的當兒,上帝藉著不同的人—非基督徒和基督徒—救我脫離這罪。勝利的號角響起來了,罪惡的權勢要立刻打退堂鼓,但仍不放棄,反而丟下一句狠話:「嘿嘿,我還會再來找你!」這一句話聽起來確實讓我起雞皮疙瘩和戰兢,這句惡毒的話一直縈繞著我。我需要耶穌基督,我要完全相信祂的寶血勝過一切,洗淨我一切的不義和一切的罪!懇求祂的話語賜我力量,改變我的心思意念,保守我的心懷意念不讓那惡者得逞,不再活在牠的謊言裡。

關係上的破裂,在我和媽媽心中都留下了一根刺。剛開始的時候,這根刺刺痛我的心坎,很是辛苦。我懇求主拔去這根刺,即或不然,就讓這刺化為感恩,叫我為著生命在35年的歲月裡再一次被更新而感恩,認識到在這段脆弱的關係中要靠主剛強,懇求主耶穌成為橋樑,修復那已經破壞的關係。也許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懇求主帶領我靠祂重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

旅行去不成,雖浪費了資源和能力,但上帝讓我學習,生命再一次被更新,這是值得的!雖然我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然而我要謹守和警醒,不再如『傻瓜』一般盲目相信那惡者的謊言,不要一直讓罪纏繞我。雖然心中仍有餘悸,但求主耶穌基督保守我,緊緊抓著祂的恩典,相信祂的真理,切切的求告祂—全能愛我的主耶穌—承認自己的軟弱和學習在軟弱中靠主剛強得勝。

“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
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
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
感謝上帝,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哥林多前書15章55-57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靈命日糧:採取行動

讀經:約翰福音7章37-46節 

在1963年,當時23歲的約翰·路易斯曾經參與由馬丁·路德·金恩博士所率領的民權運動「華盛頓大遊行」。半個世紀後,已是美國國會議員的路易斯接受記者的訪問,談到當年金恩博士演說的「我有一個夢想」對他的影響。他說:「當你聽了他的演說後,你再也無法一如往常地生活。你覺得要有所作為,採取行動,挺身而出。你必須出去,將這個好消息傳出去。」

同樣地,許多人在遇到耶穌後,發現他們再也無法忽視祂。約翰福音7章25-46節記載了人們對耶穌兩種截然不同的回應。當時「眾人中間有好些信祂的」(31節),另一方面「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打發差役去捉拿祂」(32節)。那些差役很可能來到了現場,並聽到耶穌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37-38節 [....]

靈命日糧:奇妙的雙眼

讀經:詩篇139篇7-16節 

我在一個科學網站(livescience.com)看到了一段有關人類視力的描繪,令人嘖嘖稱奇:「倘若你站在高山的山頂上,俯瞰大地上的萬家燈火,你將可以看到數百公里外發出的光芒。若是在沒有星星的夜晚,你甚至可看到48公里外閃爍的燭光。」不需要望遠鏡,也不需要夜視鏡,人類眼睛的設計是多麼的奧妙,即使在很遠的距離,都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

這個事實切實地讓我們想到了那奇妙的造物主。祂不僅僅創造了人類的眼睛,還設計了浩瀚宇宙的每個細節。然而,人類與其他受造物不同的是,上帝按著祂自己的形象造了我們(創世記1章26節)。我們是「按著祂的形象」被造,這一點說明了我們不僅擁有奇妙的視力,而且更奇妙的是,因為擁有上帝的形象,我們也可以與祂建立關係。

我們可以證實大衛所宣告的:「我要 [....]

靈命日糧:留下

讀經:約翰福音4章9-14,27-29節 

記得在兒子成年取得駕照,並開始隨身攜帶皮夾的那年,我們常接到有人來電說,他在某處撿到了兒子的皮夾。我們便告誡兒子要更謹慎,務必把皮夾收好,不要老是留下皮夾忘了帶走。

但留下東西並非總是壞事。約翰福音4章提到一位婦人向來在某個井邊汲水,但那一天在井邊遇見耶穌後,她原本的計畫便立刻改變了。她留下了水罐,趕到城裡,去告訴人們耶穌對她所說的話(約翰福音4章28-29節)。雖然婦人需要水,但是她覺得告訴別人遇到耶穌的這件事更為重要。

當耶穌呼召彼得和安德烈時,他們也做了類似的行動。他們留下了漁網(他們謀生的工具),跟從了耶穌(馬太福音4章18-20節)。當耶穌呼召雅各和約翰時,他們也同樣捨棄了漁網、漁船,甚至辭別了父親,並跟從了耶穌(馬太福音4章21-22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