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失敗

讀經:彌迦書7章8-9,18-20節 

美國經濟大蕭條之後,多年來,股市竭力想挽回投資者的信心。到了1952年,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一個選擇投資組合的理論,建議投資者將股票分散投資在不同的公司和行業,這可以幫助他們在經濟不穩定的時候減少損失。1990年,這理論使馬科維茨和另外兩位學者一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就像那些恐慌不安的投資者一樣,我們這些跟從耶穌的人也因曾經面臨失敗,生命遭受重創,就在恐懼中裹足不前,不知如何收拾殘局,繼續前進。甚至一生都在等待「馬科維茨時機」出現,希望有人能提出有效的建議或行動,讓我們得以脫離先前的困境。

但我們卻忘記耶穌早已為我們成就了這事,祂已為我們捨命,從死裡復活,遮蓋我們的羞辱,使我們得以自由,能每天親近祂、服事祂。無論我們何時「跌倒 [....]

靈命日糧 :忘記也是福

讀經:約翰福音10章1-10節 

我的工作室就在樓下的房間,但我常常需要跑到樓上去拿東西。很不幸的是,往往我到樓上,進了房門,就忘記我到底是要做什麼。研究學者拉德萬斯基(Gabriel Radvansky)曾對此現象作出解釋,他認為房門就是一個邊界,將不同的生活事件隔開。

這位學者經過三次不同的實驗之後,認為出入房門讓大腦以為記憶中的事件已可拋之腦後。我雖然明白大腦這樣的操作,然而,當我站在那裡,完全想不起為何要跑到樓上的時候,還是感到非常沮喪。其實,「忘記」也可以是福。特別是到了晚上,關上房門,我便可以安然入睡,完全忘記白天工作時的憂愁、煩惱,那實在是一種祝福。

當我想到耶穌說自己就是「門」(約翰福音10章7、9節),便對這個隱喻產生了新的見解。當羊進入羊圈,牠們便進入了一個安全之地,保護牠們 [....]

靈命日糧 :去安慰人

讀經:哥林多後書1章3-11節 

在穆瓦尼和安傑利斯合著的《給第一夫人的信》(Dear Mrs. Kennedy)一書中,提到在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遇刺之後,短短數週之內,他的遺孀賈桂
琳•甘迺迪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近百萬封的信件。有些是來自國家元首、政商名流以及親密摯友。其餘的信件則是來自一般社會大眾,信件上往往僅簡單的註明是寄給「美國華盛頓,甘迺迪夫人」或是「美國總統夫人」,都是對她痛失摯愛而深表哀傷和同情。

當我們渴望伸出援手幫助那些遇到苦難的人,就需要仔細思想使徒保羅將「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描述為一位「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哥林多後書1章3節)。一切的溫柔憐憫、慈愛言語,以及助人的行為,都源於我們的天父,能為人帶來激勵和醫治。聖經學者凡尼(W. E. Vine)曾經提到英文「安慰」(comf [....]

靈命日糧 :調整步伐

讀經:馬可福音6章30-36節 

不久前,我的身體出了點毛病,左肩和左臂感到疼痛,前臂和拇指上起了疹子,非常疼痛,而且我每天都疲憊不堪。最後,我終於受不了而去看了醫生,才發現我得了帶狀皰疹。醫生為我開了抗病毒的藥物,並且告訴我,這個療程得花上幾個星期的時間。

因為這個病,我得強迫自己適應新的作息時間,上午和下午都分別需要小憩一下,才能使我有體力工作,在痊癒之前,我必須學習調整自己的步伐。

有一段時間,耶穌差遣祂的門徒出去宣揚祂的名,他們對於自己所行的一切太過興奮,以致忘了抽時間好好吃飯和休息。他們回來之後,基督告訴他們:「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馬可福音6章31節)

每個人都需要休息,如果我們總是馬不停蹄,不肯歇一歇,就會身心俱疲,而且也無法妥善地完成任務。主是否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