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尖銳的問題

讀經:彼得前書3章8-17節 

美國內戰結束的幾年後,聯合軍的華萊士將軍(Lew Wallace)在搭乘火車時,遇見了同僚尹格索陸軍上校(Robert Ingersoll)。尹格索是十九世紀不可知論者的先驅,而華萊士將軍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當他們談到屬靈上的不同見解時,華萊士發覺自己無法回答尹格索的提問與懷疑。為此,華萊士看到自己對信仰的認識不足,也深感慚愧。自此,他開始在聖經裡面尋求答案。從他寫下的經典歷史小說《賓漢:基督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救主堅定的信心。

對於那些懷疑論者所提出的尖銳問題,我們無須覺得自己的信仰受到威脅。這反而能夠激發我們,尋求更深地認識上帝,並且裝備我們以智慧和愛心,來回應那些質疑我們信仰的人。使徒彼得也鼓勵我們在聖經裡尋求上帝的智慧。他在彼得前書3章15節寫道:「有人問你們 [....]

靈命日糧:學習去愛

讀經:哥林多前書13章4-13節 

在1721年,當漢斯·艾吉提(Hans Egede)去格陵蘭島當宣教士的時候,他還不懂得因紐特人的語言。當時的他常常態度傲慢,不懂得如何以恩慈對待當地人。

在1733年,天花肆虐格陵蘭島,奪走約三分之二因紐特人的生命,連漢斯的太太也無法逃過這一劫。這共同的傷痛融化了漢斯原有孤傲的態度,並開始堅忍地照顧當地人在生活上與心靈上的需要。由於他這時的生命比先前更能展現出他從前所說那些上帝之愛的故事,因紐特人終於明白上帝也愛他們。雖然身處痛苦之中,他們的心卻轉向了上帝。

也許你也像故事裡的因紐特人,無法在你周遭的人身上看見上帝的作為;也或許你像漢斯一樣,不懂得如何向人表達愛,幫助他們認識上帝。上帝知道我們的軟弱與需要,所以祂以實際的行動向我們表明什麼是愛。祂差了自己的兒子 [....]

靈命日糧:降卑下來

讀經:歷代志下12章1-8節 

兩歲的孫女彬彬走起路已經很平穩,但她卻非常害怕下樓梯。無論我們在樓梯下面給她多少的鼓勵,她就是沒辦法自己走下來。雖然她很想和我們在一起,但是恐懼使她只能在樓梯平台徘徊。這時五歲的孫兒威威跑上階梯,再跑下來,想要告訴彬彬這其實很容易,但是她仍然未被說服。威威又示範了一遍,這次動作更慢一些,可是彬彬還是太害怕!於是,威威又上到階梯最上方,在一旁陪著她走下來。彬彬這回終於敢讓自己的左腳跟著右腳,一步一步慢慢地走下來。最後,她成功了,每個人都為她歡呼喝彩!

這是一幅生動的門徒培訓畫面!我們花很多時間教導別人如何往上爬,但更重要的、也是那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要如何學習「向下走」。在聖經中我們一再發現,上帝要我們謙卑。因著猶大子民的謙卑,主說:「我必不滅絕他們。」(歷代志下12章7節)< [....]

靈命日糧:害怕的魚

讀經:約翰福音1章6-14節 

我發現要照料一個海水魚缸,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就像是在使用一個手提式化學實驗室,監控硝酸鹽和氨的含量,在水中泵入維他命、抗生素、磺胺劑和酵素,還要用玻璃纖維和木炭來濾魚缸的水。

你可能以為我的魚會感激我,但其實不然。每當我的身影出現在水缸上要餵食時,魚兒們便會迅速躲入最近的貝殼裡。對牠們來說,我是個難以理解的龐然大物。牠們不了解我的行為是出於慈愛。若要改變魚兒們的認知,我必須化身為一條魚,且能「說」牠們理解的語言,但這是不可能的。

聖經記載,我們的上帝,宇宙的創造者,行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祂以嬰兒的樣式來到這世上。約翰說:「世界也是藉著祂造的,世界卻不認識祂」(約翰福音1章10節)。所以,創造了一切的上帝,也成為受造物之一,如同劇作家也成了劇中的一角。上帝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