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光和影

讀經:以賽亞書9章1-7節 

藝術評論學家思萊夫(Seymour Slive)在評論荷蘭畫家林布蘭(1606–1669年)時,稱他為光線和陰影的大師,最擅長用畫布說故事。在林布蘭的油畫「牧羊人的敬拜」中,畫家描繪了伯利恆城黑暗馬廄裡的情景,兩個牧羊人跪在搖籃旁邊,其他人則站在遠處,有一人手裡提著一盞燈籠。但是最亮的光並不是從燈籠裡照射出來的,而是發自基督聖嬰,祂的光照亮了圍繞在祂身旁的人。

在耶穌降生的七個世紀以前,以賽亞用光和陰影的形象預言以色列救主的來臨:「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以賽亞書9章2、6節)

雖然每個人從林布蘭的畫裡看到的故事可能都不一樣,但在馬廄裡的人物都可能象徵了我們所處的位置。我們是跪下敬拜 [....]

由長水泡的左手所學到的

作者:何楚芳,馬來西亞

但如今上帝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哥林多前書12章18節

我剛和家人從教會的營會回來。我們在山上的度假村度過了疲累但快樂的三天兩夜。營會的第二天,我們玩了自製版 “分秒必爭”奪寶遊戲。我玩得太投入了,竟然沒發現自己的左手食指上起了個大水泡。情況很糟糕,水泡破了,掉了皮。那天後來和接下來的一整天,我都得用一隻手洗澡,用一隻手洗臉,用一隻手洗頭……一旦手指碰水,你知道的,就會讓人痛得嗷嗷大叫!

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多麼需要我的左手。它對我太重要了。沒有它,我做事的效率大大降低。此時,我才知道左手的價值以及它在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會也是這樣。基督說,許多部分組成了整個身體。祂是頭,我們是肢體(哥林多前書12章12-27節)。沒有人是不重要的。如果左手不能正常參與活動,那麼整個身體將不能像有左手參與時那樣有效運轉(哥林多前書12章15-19節)。我寫這些不僅僅是要強調教會每個成員的重要性,也想鼓勵那些覺得自己太渺小、太微不足道、因此不能參與教會服事的肢體。

這對我也是一個提醒,讓我意識到我們在上帝眼中是何等寶貴。我們可能覺得自己渺小、無用,但是上帝揀選軟弱的,為叫那強壯的羞愧(哥林多前書1章27節)。不是我們有能力,而是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們(哥林多後書12章9節)。這也提醒我不要再給自己找藉口,說“我不知道怎麼做”或者“我害怕去做……”。無論我覺得自己多麼渺小,教會也仍然需要我。

所以,讓我們鼓起勇氣去面對每一個交給我們的任務吧。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記住:即便我們所做的事情在人看來微不足道,它們在上帝的眼中也是十分重要。

靈命日糧:到避難所

讀經:箴言18章1-10節 

在中世紀的時候,農夫通常都在田地耕作,看守農作物。當他們看見敵人從遠處來襲,就會趕緊與家人逃到堅固的城堡中尋求庇護,躲避那些搶掠者。

好幾個世紀以來,法國的卡爾卡松城(Carcassonne)都是中世紀人們的避難所。這個石頭堡壘在公元前五世紀建造,為羅馬人、高盧人、西哥德人、法蘭克人和法國人提供了保障。寬廣的土地,雄偉的瞭望塔,以及固若金湯的防禦城牆,讓躲藏在防護牆內的人們覺得安全無虞。

身為基督徒,我們有永活的上帝為我們的避難所。箴言告訴我們:「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箴言18章10節)。「耶和華的名」是指上帝的屬性:信實、權能、慈悲。「安穩」是指「位居遠離危險的高處」。

有時候,我們會面臨威脅,使我們想尋求庇護。於是,有些人在物 [....]

靈命日糧:賜下兒子

讀經:路加福音1章26-33節 

韓德爾的「彌賽亞」聖劇中,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就是第一部分的「因為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的快樂樂章。我尤其喜愛合唱團高聲唱出「有一子賜給我們」的方式。這些話語,當然是取自以賽亞書9章6節,「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韓德爾莊嚴的音樂響徹雲霄,頌讚那位在第一個聖誕節,以肉身來到世間的上帝之子。

新約聖經更進一步說明這「一子」是誰。在路加福音1章,天使奉差遣向馬利亞顯現,並且以四種方式來表明嬰孩耶穌的身分。祂是馬利亞的兒子,因此具備完全的人性(1章31節)。祂是至高者的兒子,因此具備完全的神性(1章32節)。祂也是大衛王的子孫,因此有王室的血統(1章32節)。而且祂被稱為上帝的兒子(1章35節),使祂在各方面與天父有同等地位。正因為耶穌擁有以上的這些身分,所以唯有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