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危險挑戰

讀經:歷代志下20章1、15-22節 

數百萬人看著電視轉播,因為尼克‧瓦倫達(Nik Wallenda)踩在直徑只有五吋、長達五百多公尺的鋼線上,正要橫越尼加拉大瀑布。事前他已盡可能地做了一切安全措施,但鋼線的高度和底下的急流,還有那阻礙尼克視線的大霧、影響平衡的強風、濺灑在他腳上的瀑布浪花,都增添了戲劇化的危險性。或許也因這些危險的挑戰,尼克說他不斷地禱告並讚美上帝。

以色列人也在危險挑戰中讚美上帝。他們面對一大群敵對戰士的聯合攻擊(歷代志下20章2節)。當時,約沙法王在謙卑地請求上帝幫助後,指定了一支歌詠隊在以色列軍隊前面行走,他們敬拜歌頌:「當稱謝耶和華,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21節)當他們開始歌唱時,耶和華就使敵軍潰亂、自相殘殺。

在挑戰當中讚美上帝,意味著我們要先克服自己的自然反應。因為 [....]

靈命日糧:個人價值

讀經:路加福音15章1-10節 

在謹恩·哈斯金的高中畢業典禮開始之前幾個小時,一場車禍奪走她父親的生命,謹恩和她的母親則負傷住院。翌日,謹恩的高中校長喬·格蘭特前來醫院探訪,表明他們希望在學校裡為她做些特別的事。詹姆士·朱在當地報章上的文章如此記述:幾天後,在學校特別為她舉辦的畢業典禮中,教職員及同學們對謹恩的失喪都感同身受,他們的支持與關愛充滿了學校禮堂。

校長格蘭特說:「在教育上,我們常說不捨棄任何一個孩子;在軍隊中,我們常說,不撇下一兵一卒;今天,我們要說,我們不會遺忘任何一個畢業生。」

耶穌用有關於遺失的三則故事──羊隻、錢幣、兒子,來強調每一個人在上帝眼中的重要性(路加福音15章)。在每一個故事中,都提到有個人遺失了某樣重要的東西,當找著的時候,親朋好友及鄰居都受邀同來歡慶。

[....]

勝過那最壞的開始

儘管瑪拿西行了大惡,耶和華仍然是瑪拿西的上帝。儘管上帝滿臉怒氣,祂卻從未掩面不顧瑪拿西。祂沒有撇棄瑪拿西。

在比徹•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中,湯姆哀歎道:「我真是邪惡──非常邪惡。但我對此毫無辦法!」罪是我們的本性。這也是我們一生的寫照──對此我們毫無辦法。然而,我們反覆的失敗卻不會改變上帝向我們展現祂至善的本性。如果我們的本性是罪,祂的本性則是拯救。如果沒有瞭解這一點,我們永遠無法勝過罪,只會活在恐懼當中,遠離上帝。

如果上帝當初是因為我們很好才揀選我們的話,我們理當恐慌害怕。但上帝不看我們有什麼好行為,而是按著本像接納我們,所以現在這接納也不會因我們毫無優點而消失。在信主以前,我們沒有任何東西能討上帝喜悅;也沒有任何東西配得祂繼續喜悅我們。

上帝拯救我們,是因為祂定意要這樣做。祂為祂自己創造了我們,沒有我們與祂相交,祂的心在孤獨中傷痛。這就是為什麼基督要為我們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上帝面前」(彼得前書3章18節)。祂永不放棄。祂太愛我們了,以至於祂不會放棄。 「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1章6節)

我們必須接受上帝完全且無條件的饒恕,並且忘記自我。我們是罪人,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但我們也是被赦免的罪人。我們絕不能讓罪惡停留在生命中。上帝的心是向我們敞開的。我們必須接受我們所需要的饒恕,然後繼續生活。

上帝不僅僅原諒了我們的罪,祂還透過罪惡來塑造我們,使我們變得更好。看看瑪拿西,12年後,他從獄中被釋放,重新做王,並且著手加強防禦。這都表現出他是真心地悔改。

真心的悔改需要我們在觀念與態度上的徹底改變。這不僅是為罪憂傷,也是我們思維的徹底轉變。真心悔改的人會展現一種堅定的心志,就是竭盡所能去克服自己的軟弱和脆弱之處。那時,我們將異常堅定地保守自己遠離罪惡。

真心的悔改意味著遠離那些會帶壞我們的同伴,無論男女;意味著逃離那些容易使我們落入試探的情境;意味著要遠離那些會給我們帶來不良影響的電影、書籍、雜誌與網路;也意味著我們要找一個人督責自己。無論如何,我們的悖逆會使我們變得比從前任何時候都更堅強、更美好。即使在我們的罪中,上帝也能帶出良善。

瑪拿西的例子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證明了以色列的上帝賜下那不可測度的恩典。上帝也會為你成就同樣的事。

摘自探索叢書《大衛和瑪拿西:戰勝失敗》

我該怎麼判斷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旨意呢?(1)

Jan Sullivan,美國

我該怎麼判斷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旨意呢?這是一個經常會困擾我們的問題。很多人在他們人生中重要的十字路口上都曾掙扎過,比如說選擇工作的時候。我怎麼才能知道應該申請什麼工作呢?我應該接受哪一個工作呢?

一個能夠讓我們清楚瞭解上帝旨意的辦法,就是透過祂話語的啟示。在路加福音10章27-28節中,上帝賜予我們一個命令,也是耶穌所說的最大誡命。耶穌說道,「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所以如果你要是能夠做到這兩件事,就是在按照上帝的旨意而行事。

所以當我們在生命中尋找上帝的旨意時,可以問問自己這個恰當的問題:我現在所做的事情和所過的生活是否展現出我對上帝和我對鄰舍的愛呢?

我應該如何愛上帝呢?
所以我們該如何展示對上帝的愛呢?這裡有三個方式可以顯現出我們對主的愛——崇拜,順服和侍奉。

崇拜指的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可以想想你最喜愛的電影明星,樂隊或者運動員。當我們向這些名人們表達我們的崇拜時,我們想要瞭解一切與他們有關的事。我們知道關於他們的數字,例如身高,生日,年齡,最喜歡的顏色等等。此外,我們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把自己打扮得像他們,想要成為他們等等。所以,我們意識到我們崇拜的人或事會對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有多麼大的影響。

我們是否渴望著進一步瞭解上帝呢?我們是否願意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效法基督上呢?我們是否努力花時間與耶穌獨處,抑或是在祂的身邊,聆聽祂的話語呢?

耶穌曾在約翰福音14章23節中告訴我們,「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基督進一步地解釋並闡明了順服祂的話語是一種方式,讓我們向耶穌表達我們的愛。

父母教給我們規矩也是一樣的道理。他們給我們設定了界限來保護我們不受不自覺的傷害。比如說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敢說你的媽媽或爸爸肯定告訴你別碰那些爐子,因為你可能會被燒傷。那就是一條規則,或者是一個指令,他們期望你去遵守。如果你不遵守的話,很可能已被燙傷過。

其實這條規則背後的事實是:因為你的父母愛你並且不希望你遭受不必要的傷害。這就是他們給你指令的原因。當我們順服並且按照他們所說的方式來做,我們就是在愛他們、尊重他們。

同樣地,我們的天父如此地愛我們,所以祂給我們設下了準則和規矩讓我們去遵守,免得我們受傷害。當我們完全相信祂的界限是為了我們的福祉而設立的,我們就是愛他。

我曾經多次看到父母們非常傷心並且沉溺在痛苦之中,因為他們的孩子拒絕父母們定下的規則,結果受到重傷甚至失去生命。「要是他們能聽我的話就好了」,這是我們常聽到的怨言。我猜想當上帝觀察我們的行為時,是否正在搖頭。祂會不會說,「要是他們能聽從我的話就好了呢」?

在表現我們對上帝的愛時,我們必須順服祂的訓詞和命令。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宣稱自己愛上帝,卻又漠視祂的訓誡,不肯順服祂。

第三件我們為了愛上帝而做的就是我們為祂和他人所獻出的服事。在約翰福音13章中,耶穌為祂的門徒洗腳,這是我們該如何生活的完美典範。祂教導我們要互相服事。當我們如此去做,互相照顧時,我們便是在向上帝表達我們對祂的愛。

比方說,倒垃圾是弟弟的責任,在他放學回家之前你能替他完成任務嗎——就當作有趣的事吧——然後別告訴他是誰替他做的!無論是幫助媽媽把買來的日常雜品放好或幫鄰居遛狗,你其實擁有數不清的機會來服侍上帝,從中表示你對他的愛。在這個過程中,你甚至可能會發現你喜歡做的一些事並且對未來要選擇什麼職業有個初步認識。

關懷他人連同愛上帝乃是行在上帝的旨意中。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