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喝大量的水


讀經:約翰福音4章7-14節 

許多到科羅拉多州觀光的旅客,常在不知不覺中脫水。尤其是在山區,當地乾燥的氣候以及強烈的日照,很容易導致體內的水份迅速流失。所以,當地許多觀光地圖以及標誌,都會敦促人們多喝水。

「水」在聖經裡,通常做為耶穌就是活水的象徵。這活水能滿足我們心靈的乾渴,因此耶穌在井邊與婦人的談話,讓人印象深刻(約翰福音4章1-42節)。一開始耶穌跟一位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7節),之後,耶穌很快地就告訴她:「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13-14節)

在這段談話之後,這位婦人以及其城裡的許多人都相信了耶穌是「救世主」(42節)。

沒有水,我們就無法存活。同樣的,若非接受耶穌基督,得著真正的活水泉源,我們就 [....]

靈命日糧:效法我


讀經:哥林多前書4章10-17節 

某電台有個手錶廣告,建議聽眾買個錶帶亮麗的手錶,然後穿上其他顏色的衣服。人們就很容易因強烈的色彩對比而注意到你的手錶。這個廣告是這麼說的:「絢麗錶帶,引領潮流,亮麗搶眼,人人羨慕。」在內心深處,我們總會期待自己成為目光焦點,吸引人來效法我們。

如果你快速瀏覽哥林多前書4章,當你讀到使徒保羅說,應效法他犧牲自我的榜樣(16節),你可能會認為他有點自誇。但如果更仔細地去讀這幾節經文,便不難發現他這麼有信心的原因。他能要求人們效法他,是因為他效法那位最偉大的僕人──基督(11章1節)。

保羅忍受逼迫,以及在教會中擔任重要的職分(4章10-17節),全都因為他跟隨耶穌。他提到,即使在哥林多教會有10,000位教師,他仍是他們屬靈的父親(15節),因他跟隨耶穌,並確知人們 [....]

靈命日糧:我是什麼人?


讀經:出埃及記3章7-15節 

多年前,佈道家葛理翰牧師受邀到劍橋大學講道,但他感到自己沒有資格向劍橋的思想家們演講,因為他既沒有高學歷,也沒有讀過神學。葛理翰牧師對一位親密友人透露:「我從來沒有如此感到自己不夠資格,對這項服事,我還沒有準備好。」他向上帝禱告,尋求祂的幫助,於是,上帝就使用葛理翰向劍橋的聽眾分享福音的簡單真理,並告訴他們基督在十字架的救贖。

當上帝要摩西去告訴法老釋放以色列百姓時,摩西也感到自己不夠資格。他問上帝:「我是什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出埃及記3章11節)摩西質疑是因為他是「拙口笨舌的」(4章10節)。但上帝卻說:「我必與你同在」(3章12節)。摩西知道他要傳講上帝救贖的計畫,還要告訴以色列百姓,是誰差遣他的。摩西問上帝:「我要對他們說什麼呢?」上帝要摩西對以色列人說:「那自有 [....]

繞道而行

作者:瑞瑞,菲律賓

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上帝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因為上帝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所以上帝領百姓繞道而行,走紅海曠野的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都帶著兵器上去。(出埃及記13章17-18節)

有一個問題常常成為基督徒的困擾,那就是對於未來的道路(婚姻、學業、事業、生意、家庭……)要如何選擇。我們基督徒一定都有過一陣子,彷彿瘋狂了一般,迫切地尋找上帝最滿意(或者真實一點是自己最滿意)的答案。

數月前讀到一處經文,寫到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時候。當這群盲目的百姓脫離捆綁,迎來自由時,他們對於前面的道路卻仍舊茫然。上帝成為他們唯一的GPS。不過,這個GPS導航的目的是什麼呢?是讓人更滿意,還是讓上帝更滿意呢?這個問題也決定了上帝的導航是我們的唯一引領,還是只是一個參考建議而已。

百姓經過曠野,走向迦南美地。我相信在上帝那裡,有無數條道路可以走,但這裡卻強調“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上帝GPS卻故意讓百姓繞遠路。不管哪條道路,都要付上代價:捷徑卻有戰爭,不衝突卻要勞累。

到底選擇哪條路,恐怕關鍵還是要看人有怎樣的承受能力。出埃及記13章17節記載了一條被否定的捷徑,為什麼呢?很明顯,這條捷徑並非上帝完全不想用,而是百姓還沒有為理想之地、為信仰去爭戰、流血、犧牲付代價的心志與準備,可能遇見打仗就後悔!

很多時候,我們在選擇的十字路口,苦苦地等待上帝的回覆。實際上,上帝那裡有無數條路,關鍵是我們內心中是否有一個決定——為了上帝、為了基督而付出、流血、犧牲的心志,僅此而已!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