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向下扎根

讀經:馬太福音13章1-9節 

我的庭院有一小塊土地,無論我如何努力,卻似乎毫無進展。儘管我細心澆灌,那裡的草總是稀疏可憐。

於是,有一天,我拿了一個鏟子,往那塊讓我苦惱的土地一鏟,才發現到問題所在。原來土壤下方是一層石頭,大約有三寸深。為了讓種子能扎根生長,我將那層石頭剷除,然後覆蓋一層富含養分的土壤。

耶穌也曾談論種子和土壤的關係。在馬太福音13章,祂用福音種子落在不同類型的土地為比喻,說到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種子,因「土既不深」而很快發芽,但也很快在太陽照射下乾枯(5-6節)。這是說那些聽了福音也接受的人,因為信息沒有在生命扎根,當困難一來,這些不是真正相信的人就離開了信仰。

耶穌為這比喻下結論,祂說:「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23節)。我們該為此感恩,這提 [....]

為什麼祢不聽我的禱告?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當我聽到我朋友的阿姨所懷的寶寶最終被證實胎死腹中時,為她難過的當下,心中充滿了不解。當我們知道懷孕七個月的她隨時會失去她的寶貝時,我們以傳送簡訊的方式告訴身邊的基督徒,為這件事情一起來同心禱告,懇求在天上的父救活這個孩子,親自安慰那位婦人。難道我們的禱告不夠迫切嗎?

身為人類的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我們不曉得為何我們的禱告不蒙憐憫與垂聽。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質疑上帝的能力,不再選擇相信祂。『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腓立比書4章6節)當我們在禱告的時候,是否會一直想著這樣的疑問:如果上帝不救活這孩子,那位媽媽會怎麼辦?假設上帝不肯聽我的禱告, 我還有什麼方法去完成那個任務呢?“如果”、“假如”、“假設”……一個充滿這樣憂慮的禱告,並不是信心的彰顯。你當完全信靠祂,就像一個弱小的小孩,卻有完全信賴父母並願意依靠他們的心。就如聖經上所說:『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馬太福音21章22節)我們通常遇到困難時都會做出及時的禱告,但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真的相信上帝會來幫助我們嗎?我們有否懷疑上帝的大能?還是,禱告只是你的暫時鎮定劑,其實並不渴望上帝真正來解救你?

如果你沒有以上的疑惑,那就獻上感恩。因為你真知道滿有憐憫和慈愛的上帝不會離棄你。即使你現在的禱告未蒙應允,並不表示上帝不垂聽你的禱告,而是上帝必有祂美妙的安排。或許,現在並不是最適當的時機給你所祈求的;又或者,祂覺得你所求的不是最適合你的。在主裡要永遠有盼望。上帝已把祂最珍貴的兒子—主耶穌基督賜給我們,難道不會給你最棒的嗎?我們當學習如何在禱告中,完全信靠上帝,並且順服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祂給你所要的,不理會祂對你溫柔的呼召。祂是我們的上帝,我們不該把祂當作我們的僕人。

在地上,一位媽媽失去了肚子裡的寶寶;在天上,那個寶貝或許已安然地躺在基督的懷裡,等待自己的媽媽也被接回天家的那一天,與她一同在基督裡團聚。

祢知道
[天韻/祢的手永遠比我大]
祢沒有在我需要安靜的時候 給我獨處的房間
祢沒有在我需要同伴的時候 給我一張樂意傾聽的臉
祢沒有等我準備好的時候 才交給我該學的功課
祢沒有讓我太早知道 下一分鐘會面對什麼樣的煩惱
但是(因為)祢卻真知道 我生命中最深的需要
每個挑戰的臨到 只教我明白自己的渺小
因此我漸漸知道 祢在我身邊引導
最想不到的情境 祢讓我隨時隨地 有祢可以依靠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靈命日糧:智慧何處尋?


讀經:雅各書3章13-17節 

智慧是聖潔之美。雅各說,智慧是通情達理、靈活、寬容、和平、有愛心;是友好的拜訪,是微小的禮貌舉止,以及仁慈的話語。智慧也是謙卑、坦蕩、單純、溫柔,以及滿有憐憫(雅各書3章17節)。

何處能尋得智慧呢?智慧是從上頭來的(1章5節)。司布真曾這麼寫道:「智慧乃是一種生命的美,惟有藉著上帝在我們裡面的工才能彰顯出來。」

我們最好經常審查自己:「我有沒有變得更有智慧?」畢竟,生命是一段持續的變動過程。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不是變得更和藹、更有智慧,就是變得愚昧、甚或成了擺著臭臉的倔老頭。我們想往哪個方向改變呢?

想增長智慧,永不嫌遲。上帝對我們的愛既熱切又強烈,只要我們降服於祂,就能將我們從愚昧中釋放出來。祂的愛能將最困難的天性變為美得驚人的奇蹟。雖然這轉 [....]

靈命日糧:祝福滿滿

讀經:詩篇107篇1-8節 

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我都有不少時間,可以讀一讀貼在前方車子保險桿上的標語。有的語氣傲慢,有的充滿了智慧,還有的簡直令人反感。然而,最近我看到的一張貼在車尾的標語,卻讓我捫心自問:自己的人生態度到底如何。這貼紙寫著:「有福到無可抱怨」。

我必須坦白地承認,當我深思這句話時,心裡感到愧疚。我發現自己常常在事與願違時哀怨感嘆,卻未專注於天父已經賜給我的美好恩典。那天讀到的那句簡短信息,讓我重新立志,願意更加主動並一心向上帝獻上感恩。因為我的上帝一直以來都很恩待我,這些恩惠不僅止於我所能數算的,還有更多是我所不能數算的。

詩篇107篇糾正人們缺乏感恩的心態。詩篇的作者(許多人認為是大衛王),四次如此呼籲:「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祂」(8、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