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一天

作者:劉鳴恩,新加坡

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
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
——詩篇121篇1-2節

一早起來,我覺得心裡空蕩蕩的,灰心失望,情緒低落。我不停地想著自己的軟弱和無能。我不知道怎麼用母語來傳福音,第二語言也不流利。我不擅長畫畫,也不識譜。我只會打鼓。可是誰會單獨表演打鼓呢?誰會單獨用鼓聲錄音呢?也沒有人會為鼓聲獨奏寫樂曲。而且,我被告知,我的寫作作品未達標準——我還一直以為我寫得不錯呢,我覺得自己很沒用。

但是我知道,在每個境況中,我們都有兩種選擇。我們可以選擇悖逆上帝,質疑祂在我們所面臨的環境中的旨意;或者我們可以信靠祂,相信祂知道什麼對我們是最好的,而且會用這些環境來塑造我們成為祂的樣式。有些人在試煉中更親近上帝,而我知道,我就是其中一個。當我意識到我不能依靠人的力量時, 我就知道我必須依賴上帝的力量了。

於是,我搭上地鐵去上班。地鐵擠得要命,我就像裝在一個罐頭裡。工作也沒讓我感覺好到哪裡去。我就像個機器人,按要求生產。似乎沒人在乎我的感受和想法,他們只想讓我按他們說的去做。

這種掙扎,對我並不陌生。在那些像今天一樣糟糕的日子裡,當我感覺自己做得不夠好的時候,它就會威脅我、吞噬我。我想要別人認可我的貢獻,忘記我的軟弱。我想確知,我是活著的、有血有肉的人,我的生命能夠給別人帶來不同。我渴望被愛、被傾聽,希望成為他人眼中有能力帶來改變的人。我想知道,有人在乎我,並且我對其他人很重要。我想確信,即使會失敗、軟弱,我也能給他人帶來積極的影響。我想肯定,上帝可以使用我。

按著這個世界的標準,如果我們沒有在一些事上成功——尤其是那些我們喜歡做的事——我們就是個失敗者。但是我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對於我們而言,人生就是和上帝建立關係,祂的愛不會因著我們能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而改變。最奇妙的事情就是,上帝的愛永不會改變。

Casting Crowns寫過一首歌,叫《暴風雨中的讚美》(Praise You in This Storm)。這首歌的靈感來自詩篇121篇1-2節:“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是的,在內心的狂躁中,我仍然能讚美祂,因為祂是我的幫助。在祂永不止息的愛中,我找到了面對嶄新一天的勇氣。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語網站)

靈命日糧 :暫受苦難

讀經:彼得前書5章1-11節  

教會的崇拜通常會以祝禱來結束。最常用的祝禱文,是彼得前書結尾處的一段經文:「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得前書5章10節)。有時候,一些教會祝禱時,會省略掉「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這一句。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受苦」這兩個字,沒人喜歡聽。

但人生難免會有苦難。像使徒保羅,他就深知苦難的道理,所以他說:「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摩太後書3章12節)

如果我們要活出順服上帝的生命(彼得前書5章6節),要抵擋魔鬼(9節),那我們就無可避免地會受人誹謗、誤會,甚至會被人利用。但使徒彼得卻說,這苦難有其目的,是為了要「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 [....]

靈命日糧 :絕處逢生

讀經:約伯記42章10-17節 

每當春回大地,萬象更新時,上帝都提醒我們,事情總是有轉機的。在短短的幾個星期裡,原先是毫無盼望的死寂,轉變為盎然的生機。荒涼的林地變為繽紛的景色。樹木光禿的枝幹,在整個寒冬直挺挺指向天空,彷彿正在祈求誰來為它增添衣裳,霎時間也穿上華麗的綠色外袍。因嚴寒而枯萎凋零的花朵,也慢慢從地裡甦醒,傲視死亡。

在聖經裡,我們也曾讀到一些毫無盼望的景況。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一位名叫約伯的財主,上帝稱他為完全正直(約伯記2章3節)。然而,災難突然臨到,約伯在瞬間失去了所有生命中寶貴的事物。在苦難中,他說:「我的日子比梭更快,都消耗在無指望之中」(約伯記7章6節)。在約伯和他的朋友看來,這是上帝攻擊約伯的證據。但這正好與事實相反,上帝對約伯的正直有極大的信心,在這場與撒但的爭戰中,祂相信約伯。 [....]

靈命日糧 :溫暖的家

讀經:約翰福音14章1-6節 

我曾擔任一家建築公司的人事主管,有時公司會接一些鄰州的工作。這意味著我們的員工,每天辛苦工作之餘,還要花四小時來回。因此,為了不讓他們來回奔波,我們從週一至週五為他們訂了旅館,同時也安排交通車接送那些選擇每天回家的員工。結果,幾乎所有員工都選擇了每天回家。

我們一位最愛發牢騷的員工,竟然一反常態地不發怨言了。他說他妻子和四個兒子,在第一天看見他回家時那欣喜若狂的樣子,使他對此毫無怨言。原來他並沒有告訴家人,他可以選擇回家過夜,於是便出其不意地出現給他們驚喜。隨後,他的妻子打電話感謝公司老闆,表示她們一家會永遠忠心於那些知道家庭對員工有多重要的人。

對於任何一位無家可歸的人來說,即使這只是暫時的情況,都能明白當耶穌承諾在天上有一個永恆的家時,門徒所得到的安慰(約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