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主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作者:聖夏

有聲播讀:小七

 

 

假期回家的時候,有一次我和朋友們在一起聚會,朋友問了我這麼一個問題:“我知道你信了主,我想知道信主是一個什麼感受,你怎麼就相信了呢?”其實我知道她的疑惑,因為我倆一起長大,從幼兒園到高中都在一個學校,我們一直接受的是無神論教育,所以對於我信主她雖然表示尊重,但是存在很多疑惑和不理解。對於朋友問我的這個問題,我思考了片刻,並且自己小聲嘀咕了好幾次問題,我在心裡想,信主是一個是什麼感受,這要怎麼回答。對我的經歷來說,信主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中間交雜了喜怒哀樂,你問我什麼感受,我想說這個感受可不是只用一個詞就可以說得清楚的。

沉默許久之後,我回答到:“如果你現在問我感受的話,我能想到的一點是被接納,被完全地接納。就是當你信主之後,上帝會幫助你更加認識祂是怎麼樣的一位上帝,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當你更加看清自己裡面的一些真實想法的時候,你會認識到原來自己是如此糟糕的一個人。但是有一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祂愛你並且為拯救你選擇被釘十字架,你會覺得自己如此的不配,但是祂願意接納你。當你知道這個事實之後,你就會用接納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其他人,而不再用判斷的眼光去判斷人,也不會用比較的眼光去抬高自己,或者嫉妒其他人。你心裡會有平安,知道自己的價值是從上帝而來,不是在乎自己所擁有的。”

我說完,看向我的朋友,但是我不確定她有沒有聽懂我在說什麼。但是當我說完的時候,我心裡似乎在對我自己說,原來我心裡有這樣的感受啊!這幫助我重新整理了我對上帝的認識。

但是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卻逐漸走偏,把上帝對我的接納,最終理解成了我很好。我把眼光從上帝轉向了我自己,忘記自己是祂從灰塵裡抬舉的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的窮乏人(詩篇113章7節)。我變得“隨心所欲”,我想的是:我只要活出我自己的個性就好,我只要隨著自己的心情就好,只要我開心快樂就好。所以當我和人打交道的時候,我時常是按照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人,按照自己的標準去對待人;當她們做得不合我意的時候,我首先反應的是因為他們是沒有禮貌的人;當她們對我有要求的時候,我也會覺得是她們在找我的麻煩。

我感到筋疲力盡,我覺得我自己的裡面在搖搖晃晃,被很多的聲音困擾,被很多的事情影響,一點都沒有平安。我心裡有一個感覺:感覺自己就是主說的那種人,根基沒有建立在磐石上,而是建立在了沙子上(路加福音6章49節)。於是我開始來到上帝的面前,向祂禱告說:主啊,我不是被禰接納了嘛,怎麼變成了現在這樣呢,究竟是哪一環節出了問題,事情怎麼就走到今天這一步了呢?當我讀聖經約翰福音十三章耶穌為門徒洗腳的內容的時候,上帝借著這段聖經讓我看清了自己的心,提醒我的所作所為:

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作的,你們明白嗎?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得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這讓我看到主耶穌所作的是接納門徒,服事門徒,主耶穌為門徒作榜樣,是希望他們能夠彼此服事,是能夠服事其他的人,跟隨主的人照著祂所做的去做,才是合祂心意的人。當上帝幫助我看懂這段經文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的錯誤。

原來我只是接納了主對我的服事,並沒有把主對我的服事作在其他人的身上,我沒有學習主耶穌的樣式,像祂一樣愛人,我還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對待人。

我感謝主,幫助我看到我自己的問題,理解祂向我顯明的心意,讓我可以被潔淨,脫離卑賤的事。(提摩太后書2章21節),重新賜我平安。按照祂的教導去理解祂的話語,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給我指明祂要我走的路,就是學習祂的所作的,成為一個真正在跟隨祂的人。

或許當下次再和朋友見面的時候,如果朋友又問起關於信仰對我的意義,信主的感受,我可能會這樣回答:信主讓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從來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對待他人,而是從對方的角度為對方的好處去理解,明白Ta。而我向主認罪悔改,被主耶穌接納這很重要,但是這僅僅才是第一步。因為基督信仰不是只停留在被主耶穌接納這一階段,而是將主耶穌賜給自己的接納行出來,傳遞給其他人,實踐主耶穌給我們的愛。在這個過程中,你漸漸發現自己裡面原來根本沒有愛,甚至自己根本不具備愛人的能力。但是你知道“彼此相愛,愛人如己”是主耶穌的命令,然而當你願意這樣去遵行主的命令的時候,祂就會賜給你愛人的能力,與你同在,使你的人生因為有主而變得不一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喜樂與智慧

讀經:傳道書8章14-17節 

每年春天,芬芳四溢的櫻花在日本綻放,淡雅和鮮豔的粉紅色花朵交相輝映,讓當地居民和遊客陶醉其中。花期不長的櫻花使日本人養成一種敏銳的意識,即良辰美景當前,就該盡情品味。愈是「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愈是應該珍惜把握,好好欣賞。他們將這種刻意享受某種稍縱即逝之事物的態度,稱為「物哀」。

一般人都會期盼快樂的感覺能持續愈久愈好。然而,現實生活往往充滿艱辛,因此我們必須培養一種能力,那就是透過對慈愛上帝的信靠來看待人生苦樂。我們無須過度悲觀,也不需要刻意營造出不切實際的陽光形象。

傳道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值得學習的處世態度。雖然有人認為,這卷書所呈現的盡是負面的想法,但這位寫下「凡事都是虛空」(1章2節)的所羅門王,同時也鼓勵讀者從生活簡單的事情中尋找快樂。他說:「人在 [....]

詩篇靈修 54 | 上帝是幫助我的!

讀經:詩篇54篇

西弗人來對掃羅說:“大衛豈不是在我們那裡藏身嗎?”那時,大衛作這訓誨詩,交於伶長。用絲弦的樂器。

1 上帝啊,求你以你的名救我,憑你的大能為我申冤。

2 上帝啊,求你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口中的言語。

3 因為外人起來攻擊我,強暴人尋索我的命,他們眼中沒有上帝。(細拉)

4 上帝是幫助我的,是扶持我命的。

5 他要報應我仇敵所行的惡,求你憑你的誠實滅絕他們。

6 我要把甘心祭獻給你,耶和華啊,我要稱讚你的名,這名本為美好。

7 他從一切的急難中把我救出來,我的眼睛也看見了我仇敵遭報。

 

上帝是幫助我的!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古時候人們若要進行決鬥或打仗,除了盡一切所能裝備好武力之外,也會特別尋求神的祝福和幫助。若是為了尋求公義而展開的決鬥,勝利的那一方會被認為是神特別保守的,因此那人是正直無罪的。我們在大衛和歌利亞的對決中也可以看到,他們都會互相以神的名義挑戰對方,“非利士人就指著自己的神咒詛大衛”,大衛對非利士人說:“……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駡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面對生死一刻,雙方都會憑著信心向各自的神祗高喊:神是幫助我的!神是站在我這邊的!然而勝利只有一個,到底哪一方才是“神所眷顧的”,不到終局總是沒法知道的。

詩篇54篇記載了大衛和掃羅的“對決”(其實是掃羅追殺大衛,大衛沒有正面對抗掃羅),大衛也向上帝呼求:上帝是幫助我的,是扶持我命的(第4節)。這首詩篇的背景記載在《撒母耳記上》23章,大衛躲避掃羅的追殺,然而西弗人卻給掃羅告密,把大衛藏身的地點報給掃羅:“西弗人上到基比亞見掃羅,說:‘大衛不是在我們哪裡的樹林裡山寨中、曠野南邊的哈基拉山藏著嗎?’”(撒母耳記上23張19節)。大衛聽見風聲就急忙逃走,大衛逃到哪裡,掃羅就追到哪裡。

在這危急的時刻,大衛作詩呼求上帝拯救。第1和2節是大衛求上帝伸冤和拯救,因為大衛並沒有作惡攻擊掃羅,是掃羅因為嫉妒大衛,就苦苦相逼,不肯放過。掃羅真如大衛詩中所描述的,是“強暴人”,“眼中沒有上帝”,只為了要滿足私欲,就要下毒手殺害一個無辜正直的人。這樣的行徑明顯不把曾經膏立自己為王的上帝放在眼裡,他的心已經被嫉妒心蒙蔽,不顧公義的上帝必定會伸冤,不在意自己行惡將要面對的審判,卻之一心想要把這個有礙自己王位的人除掉。

因此正如大衛在5節所宣告的,公義的上帝必定會施行公義的審判,報應惡人所行的惡事,這是誠實正直的。6節,大衛在信心中稱頌上帝,在向上帝求告的過程中,他仿佛已經看見上帝拯救他,因此自己要獻上甘心的祭物。大衛對上帝的信心是堅定的,因此他知道上帝會拯救自己,這樣的信心使他看穿目前急難的境況,看見仇敵已經自食惡果,遭受上帝公義的報應。

事件的終於顯明上帝確實是幫助大衛的,後來因為非利士人犯境,掃羅就去和非利士人爭戰,不再去追殺大衛了(撒母耳記上23章28節)。而掃羅最後也被射死,大衛成為以色列的王,也是合神心意的王。上帝幫助義人,不只是在大衛身上,更是在主耶穌基督身上體現。當主被不公義地譭謗和對待的時候,他不為自己申辯,而是將自己交給天父。而最後,主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出賣他的猶大絕望上吊而死。

在危急時刻,也許大部分人都會呼求神祗幫助自己,甚至會持有一定的信念。然而只有在上帝面前正直的人,才會真正得著上帝的眷顧。我們如何在上帝面前是正直的?唯有靠著唯一正直的主耶穌基督才能,因為他的義披戴在我們身上,天父上帝透過祂愛子看待我們,我們才得以與上帝和好,得著祂的幫助和眷顧。

讓我們一起禱告:

天父上帝,禰是公義的上帝。唯有正直的人才能得到你的眷顧和幫助。感謝你差派主耶穌基督來到世界,成為唯一和正直人,使我們能藉著他得到禰的眷顧。求禰使我們在基督裡對禰有完全的信心,相信禰必定會施行公義的審判,而我們甘心地把自己獻給禰,並且一心稱頌禰!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反思問題:

  1. 在危急時刻,你是否第一時間尋求上帝,並且相信祂必定拯救?
  2. 主耶穌基督如何幫助你對天父公義的審判有信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唯一的聲音

讀經:歷代志下18章9-16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黎和會召開,會後法國陸軍統帥費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沉痛地指出:「這並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停戰協定而已。」福煦的觀點與主流意見相反,主流意見認為這場可怕的衝突將是「終結一切戰爭的戰爭」。但二十年又兩個月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事實證明,福煦是對的。

幾千年前,北國亞哈王在位時,只有米該雅是上帝真正的先知,他說的預言都是實話(歷代志下18章7節),他說以色列必會面臨可怕的軍事後果。反之,其他四百位假先知都預言必會打勝仗。一位官員對米該雅說:「眾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說吉言,你不如與他們說一樣的話,也說吉言。」(12節)

米該雅回答道:「我的上帝說什麼,我就說什麼!」(13節)並預言「以色列眾民將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