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智者之言

讀經:讀經:約翰一書2章12-17節  

我曾是加州一家教會長執會的成員。其中有一位名叫鮑伯•史密斯的長老比我們大多數人都年長,也經常提醒我們要跟隨聖經的引導。

記得有一次,我們已經花了一個多小時,討論關於教會缺乏領袖人才的狀況,並且努力找出各樣可行的方案。在討論的過程中,鮑伯一直保持緘默,最後,他輕聲說:「弟兄們,我們都忘了耶穌的答案,在想方法解決領袖人才缺乏的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路加福音10章2節)。於是,我們謙卑下來,用會議剩下的時間向上帝禱告,求祂興起工人,差派工人到禾場上去。

魯益師曾說:「若有智慧當然最好,否則得智慧的最佳之道,就是置身於智者之中。」正如箴言1章5節所說,明理的人會接受明智的忠告。鮑伯的見解使眾人受益,這是智慧人的最好例子,因他們 [....]

靈命日糧 :淚水小徑

讀經:讀經:啟示錄21章1-7節  

在美國的歷史上,曾經發生一起嚴重的悲劇事件,即是在19世紀初期,數以萬計的美國原住民被迫遷徙。美國原住民部落,曾經與白人立約,也曾經與白人並肩作戰,可是到了最後,這些原住民卻被人口不斷增長的白人驅逐出了他們的家鄉。就在1838年的冬天,數萬名切羅基人不得不步上嚴酷的一千里西行路程,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淚水小徑」。在這趟旅途中,很多人缺衣少食,或完全沒有衣物、鞋履、補給……等等供應,這種不公義的結果最終造成了數千人的死亡。

這個世界至今依然充滿了不義、痛苦和令人心碎的事,今天許多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正走在一條淚水小徑上,忍受著痛苦卻無人安慰,流著淚水卻無人在乎。然而,主看見了我們的眼淚,祂安慰我們憂傷的心(哥林多後書1章3-5節)。祂賜給我們盼望, [....]

個人禱告讀經的方法

透過我個人的讀經禱告時光,我發現幾種與上帝親近的有效方法。

讀經
首先,我把讀經看作是與上帝見面。對我來說,讀經並非是功課,或是一年把整本聖經讀一遍,或是每天讀一章,或是要完成其他的讀經計劃。而是藉著讀經與上帝親近,就是建立與上帝個別的關係。每次交流,我都要從上帝那裡尋求與我生活相關的信息。我覺得需要一直讀下去,直到上帝實實在在地向我說話。如果祂很快就向我說話了,我就會停下來,哪怕我很想再繼續讀下去。如果祂向我說話較慢,超過了計劃的讀經時間,我就會繼續思想祂的話,直到我的身心靈得到滋養。把所領會的寫下來,放在口袋、錢包或是公事包裡,好讓我一整天都可以接觸得到,也能幫我牢記在心。
其次,我發覺讀經要深刻體會經文的獨特意思,也很有幫助。上帝已經告訴我們,祂的話語是:
一面鏡子:因此,我要確實藉著聖經話語的亮光來察看自己。
一把劍:這把兩刃的利劍,可以刺破一切外表,顯明內心深處的秘密和意念。
一盞燈:在我們生命的幽暗之處,上帝的話能指引、帶領我們。
第三,我發覺每天與密友分享從主的話得到的收穫,也十分有益。分享與生命相關的亮光,是一種極其有效的工具,不僅讓我們與上帝緊密聯合在一起,還會讓你與朋友、配偶和孩子緊密聯合在一起。
第四,我時常改變讀經方式。有一段時期,我可能每天讀兩、三篇詩篇,以及相應的箴言;有時我會用經文匯編來做專題查經(譬如關於親友、錢財、愛情、悔改、饒恕),這種方式讓我受益良多,特別是查考的主題正好針對我自己生活中的掙扎。舊約聖賢的傳記,是我們親近上帝的靈糧。有時,一次讀完新約中較短的一卷書,對我的屬靈生命也大有益處。
第五,我必須存著順服的心來讀祂的話。讀經若不存著敞開的心、順服的靈,一定會把讀經變成一種形式,結果就會對讀經冷淡而馬馬虎虎。

禱告
關於禱告,請允許我述說幾點有關禱告方面的事,它們對我個人很有幫助。
用誠實的心來禱告是最重要的。詩人大衛從未羞於把自己的生活暴露在上帝的面前。誠實讓我們將自己的心在上帝面前敞開,好讓祂把我們從沮喪中解救出來。禱告是一種奇妙的方式,可以讓我們能從上帝的角度來審視人生的各層面。
禱告必須存著敬畏之心。我們可以讚美、感恩,也可藉著其他特定的方式來表明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以上帝為中心。而悔改和重新立志的禱告既有潔淨的果效,又能滿足我們的心靈,討上帝喜悅。
我發現大聲禱告有助於我集中分散的心思。禱告筆記同樣有利於堅固我們的心志。用上帝的話來禱告,是操練有意義禱告的極佳方式。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堅持禱告。有時候,禱告會沒有我們預想的熱情洋溢。有許多原因,讓我們不可能始終保持情感和屬靈上的熱情,但千萬不要放棄禱告。信心是禱告的金鑰匙,持定信心,就會加深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其獎賞就是與祂保持親近。

本文摘自喬.斯島威所著的探索叢書《親近上帝》一書。

靈命日糧 :情感傷害

讀經:讀經:馬太福音26章36-46節  

幾年前,有個朋友跟我一起讀馬太福音26章,讀到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時,他對我說:「如果是我和耶穌一起在客西馬尼園,我一定會做祂的後盾,我絕對不會睡著。」他接著義憤填膺地說:「當他們聽到耶穌是如此煩愁時,怎麼還可能睡得著?祂根本已經是在求他們了!」(參閱38節)

想到我們兩個都長時間在外工作,而家人時常都無法看到我們時,我不禁開口問他:「曾經有多少次,我們的孩子在學校活動時,希望在人群中看見我們?我們的孩子是否因為我們不在身邊或太過忙碌,而必須獨自面對難題?我們的家人和朋友的確極需要我們親自花時間付出關懷,甚至耶穌也希望祂的門徒與祂一起守望禱告。」(參閱40-45節)

要平衡生活所需,同時顧及我們所愛的人、所服侍的人,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一旦沒有做到,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