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曠野之美

讀經:讀經:詩篇98篇  

詩人和大自然有較深的淵源,這使他們在讚美上比較佔優勢。大衛從當牧童開始就接近大自然,接下來,他又有好幾年躲在以色列的巖石地帶。所以,他的許多詩篇都表達了對大自然深切的愛,甚至是敬畏,這是不足為奇的。詩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萬物都是上帝在親自掌管。

曠野的壯麗景觀喚醒我們的意識,讓我們讚歎這位不可見的、無限的上帝。我們如何能不高聲讚美這位上帝呢?祂不僅創造可愛的豪豬與麋鹿,又揮灑綠油油的白楊樹在山間銀白岩石上,還使鄉間景色因一場暴風雪瞬間成為藝術精品。

在詩人豐富的創作中,這個世界充滿著上帝所賜下的歡欣。「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歡樂,要發起大聲,歡呼歌頌」(詩篇98篇4節)。大自然也加入歡呼行列「願大水拍手,願諸山在耶和華面前一同歡呼。」(8節)

< [....]

靈命日糧 :滿招損

讀經:讀經:撒母耳記上15章10-23節  

巴特斯坦(O.A. Battista)博士是一位化學家兼作家。他寫下了19,000多條名言錦句。最經典的一句就是:「只有當你不再對金錢、讚賞或名望感興趣時,你就達到成功的巔峰了。」可惜,事實往往相反!每當我們因所做的事被表揚或得到獎賞時,一顆原本謙虛的心很快就膨脹起來了!

當掃羅剛被立為王時,還說自己不過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更是其中極小家庭的一員(撒母耳記上9章21節)。只不過幾年的光景,他就為自己立了紀念碑,並且事事唯我獨尊(15章11-12節)。先知撒母耳責問掃羅不順從主時說道:「從前你雖然以自己為小,豈不是被立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嗎?耶和華膏你作以色列的王。」(17節)

當一個人自視甚高時,就是失敗的開始。當我們將上帝給予的勝利當成是自己的功勞 [....]

靈命日糧 :扶助疲乏人

讀經:讀經:以賽亞書50章4-10節  

以色列民被擄到巴比倫,被迫遠離家園而居,他們在異鄉掙扎求生。在這樣的光景裡,先知以賽亞能給這群疲乏的以色列人什麼幫助呢?

以賽亞帶給他們一個滿有盼望的預言,那是上帝應許賜下彌賽亞的信息。在以賽亞書50章4節,救主親自表明,有一天祂將帶來安撫與慰藉。「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

不論是對當時被擄到異鄉的以色列民還是他們的子孫,這些話都具有安慰的果效,因為他們的生命都將經歷主耶穌的憐憫。從福音書中,我們看見基督成就了預言,「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在馬太福音11章28節,基督對跟隨祂的信徒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這真是一句充滿憐憫的話!

耶穌留下一個榜樣,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安慰疲乏的人 [....]

靈命日糧 :愚頑無知

讀經:讀經:路加福音12章16-21節  

這看起來似乎很矛盾,耶穌曾經這麼溫柔待人(馬太福音19章13-15節),但祂竟然稱呼一些人為無知的愚昧人。而且在四福音書中還有許多次記載,我們的主使用這個輕蔑的詞語來描述一些人,尤其是法利賽人(馬太福音23章17-19節;路加福音11章39-40節)。

在警告貪心的人之後,耶穌在比喻中也用「無知」這個詞(路加福音12章13-21節)。這個財主無知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想蓋更大的倉房貯存豐盛的收穫(16-18節)。如果,他把收成之物徒留置田間,任憑惡劣的天候將其毀壞,那恐怕是更愚蠢了!他的無知也不是因為他以為可以單靠這筆橫財就能供他安享餘生(19節)。因為螞蟻未雨綢繆儲藏食物,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箴言6章6-8節)。

到底是什麼讓這個人變得無知呢?那是因為他把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