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不是一點點

讀經:馬太福音16章21-28節 

每次要搬去新的地方,我們多少都會捨棄一點東西。但如果要在位於南極的特雷亞斯鎮(Villas Las Estrellas)定居,就真的得先捨棄身上的某個東西了。這個地方長年酷寒、四周荒涼,最近的醫院遠在一千公里之外,若有人患上闌尾炎而闌尾破裂,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每個居民搬到此處之前,都必須先切除闌尾。

很極端吧?然而,與成為上帝國度的子民相比,這並不算什麼。在耶穌的時代,由於許多人是用自己的方式跟隨耶穌,而不是照耶穌的心意(馬太福音16章25-27節),於是耶穌便重新定義成為門徒是什麼意思。祂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24節)。這包括要準備捨棄任何與祂或上帝國度有抵觸的事物。當我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時,就是宣告自己願意承受社會和政治的打壓,甚至 [....]

來我懷裡!

 

作者:Jacky

有聲播讀:木木

 

 

在這個忙碌的時代裏面,每一個人貌似都忙得焦頭爛額,但卻毫無意義。在忙的過程中,我不禁思考,自己被很多繁瑣的事情淹沒,但似乎在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卻沒有上帝在其中。我的意思不是上帝沒有與我同在,而是我並沒有邀請上帝參與在其中,我並沒有先求祂的國和義,以至於這一切的忙碌都毫無意義。

 

因為過於忙碌,我發現自己的情緒開始變得焦慮,甚至有一種漸漸感受不到上帝同在的感覺。當我安靜下來,也開始發現自己對祂似乎只剩明白,卻沒有了愛。忙碌讓我不能無法像以前一樣,單純地愛祂,單純地敬拜祂。無論是工作上或是教會服事的忙碌,已經不再是純粹只因祂愛我,我愛祂那麽簡單,更像是已經習慣且不自然的勞動,以至於無法享受在其中。我意識到自己沒有了起初的喜樂,也失去了一開始的熱情,更漸漸淡化了本應該有的愛心,所以我必須學習停下來。

 

當我選擇停下來之後,上帝對我說:「來我懷裡…」,這一句「來我懷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安慰,也有一絲絲的慶幸。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無法回到祂的懷裡,是因為有太多的愁煩憂慮。我一直認為我需要放下了這一切的忙碌,這一切的煩躁不安後,才能回到祂懷裡。但慶幸和感恩的是,我錯了,因為上帝從來沒有要求我懂得放下後,才願意擁抱我,而是祂本來就願意擁抱帶著憂慮、愁煩、不安、悲傷、痛苦、壓力的我,以至於我在祂懷裡才得以安息,才明白放下的意義。

 

以利亞不也是這樣嗎?他有許多的憂慮、許多的擔心、對於事奉的失望,在身心疲憊的時候,他需要的是停下來休息;停下來回到上帝的面前;停下來聽上帝的聲音;停下來到上帝的懷裡,把所有的擔心和煩惱交給祂。所以當我學習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先求上帝的國和義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焦慮和擔心開始漸漸減輕,甚至是在忙碌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上帝在其中與我一起同行的平安,以至於本該有的愁煩因著神的同在而轉為喜樂,一切事物都變得更有意義。


出埃及記33章14節說 :「耶和華說,我必親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倘若我們人生中的每個決定,每個行動,都是按著上帝的心意,我們絕對可以放心地去做,毫無憂慮地去行,因為上帝應許祂必定會與我們同去,更會在這個過程中使我們得到真正的安息。所以,想要在忙碌的生活中擺脫無意義的憂慮和愁煩,就要與上帝同行,且行在祂的旨意中!我相信你也能找回起初對祂的愛心,回到祂的懷裏,得著真正的安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住在祂家裡

讀經:約翰福音15章1-11節 

幾年前,我們從動物收容所領養一隻叫墨墨的成年黑貓。說實話,我只是想讓牠來消滅家裡的老鼠,但我的家人卻是想要養一隻寵物。收容所提供我們一套嚴格的指示,告訴我們第一週要在固定的時間餵食墨墨。這樣牠就會知道我們的房子就是牠的家,是一個屬於牠的地方,在這裡牠一定有東西吃,也很安全。如此一來,即使墨墨可能出去遊蕩,最終牠總會回家。

如果我們不知道真正的家在哪裡,就會為了尋找良善、愛與意義,四處遊蕩而一無所獲。但如果我們想要尋得自己生命的真正意義,就當謹記耶穌說:「你們要住在我裡面」(約翰福音15章4節,新譯本)。聖經學者布魯納(Frederick Dale Bruner)強調,「住」能喚起一種家庭與居所的感覺。因此,他把耶穌的這句話翻譯成:「你們要住在我家裡。」

耶穌以枝 [....]

《詩篇》靈修1 | 兩種生命

 

經文:詩篇第1篇

1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2 唯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3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4 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
5 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6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兩種生命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如果現在不幸福,那就祝願將來會幸福;如果現在很幸福,就希望這份幸福能持續到永遠。有的人覺得幸福是擁有財富、權勢、資源,讓自己的生活一無所缺;有的人渴望在這世上得到一份真摯的感情,心有歸屬;有些人則透過熱於助人,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得到幸福。不管是哪一種,其實我們在追求幸福的路上都基於一個出發點:自己的心願和渴望都能被滿足。但真是如此嗎?只要我的心願和渴望都被滿足了,我就是一個幸福的人了嗎?

詩篇第一篇給我們展示了真正「有福」的人是怎樣的。首先,這個有福的人是一個正直的人。他「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從「從」,「站」到「坐」,這三個動作描繪出一個越來越投入和委身的過程。同時也讓我們看見,面對不合上帝心意的行為,我們往往最開始是「跟從」、「順從」惡人提供的計謀和計策。也許一開始就是隱瞞真相、再撒個小謊,這些計謀一般可以給大家免去很多麻煩,乍看還能給所有人帶來好處。看起來只有利而無害,唯一一點就是這計謀是不正確、不正直的。

再來就關乎決定、選擇和立場。如果從一開始「跟從」了惡人的計謀,抱著「雖然這個行為不對,但有利可圖」的想法默認、同意了那些計謀,那麽後面就會漸漸地站在惡人的道路,做出和罪人一樣的選擇、決定,並且為此捍衛立場。只要不承認這是錯的,總有可以解釋、可以辯駁的說辭。

如果繼續往這條道路上走,這個人就會越發認同那些錯誤和有罪的行為。他們會投入在其中,甚至致力這麽做,將自己交托在錯誤、虛妄的期盼中,在罪中越陷越深。「坐」表明一種安穩和投入,同時也是一種等待和交托的姿勢,他們會以為自己所交托的,所相信的才是正確的,是適用於這個世上的法則,他們所持守的才是「真理」。由此,他們再也聽不進去真正的真理,甚至帶著褻慢的態度去面對真理。

義人卻不是這樣。他的行為正直,這是因為他「晝夜思想耶和華的律法」。比起滿足自己心所願和渴望的,他更希望自己能討上帝的喜悅,遵守上帝的旨意。當他的心不是為了滿足自己,而是竭力追求榮耀上帝時,他的生命就像一棵飽含生命力、結果子的樹。同時,他是被上帝所「知道」的,上帝眷顧他、供應他,就像園子的主人呵護、照顧這棵樹,供應他一切所需。而上帝的眷顧和保守,也使他心所願的得滿足。

然而惡人的結局卻是悲慘的。他們一開始只為滿足自己的私欲,有利可圖,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放棄了公義的原則。畢竟公義和正直是難守的,眼前的好處是可以即時得到的。但最終,他們等不來自己所期望的,反而在審判之日無所遁形。上帝不眷顧、不呵護他們,因為他們自己離棄了正道,於是就如糠秕,隨風飄散,在永恒中消亡,無人紀念。

其實這兩種人都想要成為有福氣、幸福的人。罪人只在乎自己的欲望被即時滿足,只看見眼前的利益和罪中的小樂,得了甜頭就以為這條路的終點也必定是美好的。他們放棄了正直的路,因為正直的路是艱難的。然而義人卻留心留意上帝的律法,因為律法指出那條真正永恒的道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正是那位義人,祂專心尋求上帝的心意,並且遵守,而祂也被父上帝所眷顧、呵護,結出累累的果實。最終顯明只有遵行上帝旨意的義人,被上帝所認識的,才是真正有福的人,並且這份福氣是存到永遠的!

讓我們一起禱告:

慈愛的天父,謝謝禰讓我從詩篇第一篇中看到兩種生命。義人是遵守和尋求禰的,惡人是偏離禰的律法的。求禰保守我的思想和行為,使我常常思想禰的律法,也謹慎自己不要犯罪作惡。謝謝禰讓我看見耶穌基督就是那位完全的義人,我倚靠祂,也能成為真正有福的人。以上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思考問題:

  1. 你認為怎樣才是一個有福的人?
  2. 我們該如何避免一步步走向惡人的結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