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為什麼?

讀經:詩篇19篇7-11節 

當我教六年級的孫兒若耿解答代數難題時,他告訴我,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工程師。在我們繼續討論如何解答那些題目中的代數x和y時,他困惑地說﹕「這些代數和我有什麼關係?」

我忍不住笑著說﹕「小耿,等你成為一個工程師,自然就需要用到這些東西!」顯然他還未意識到,代數與他的夢想密切相關。

有些時候,其實我們也會這樣看待聖經。在我們聆聽講道,或閱讀某些經文的時候,我們可能也會這麼想﹕「這些真理和我有什麼關係?」詩人大衛給了我們一些答案。他說,聖經所蘊含的真理能有效地「甦醒人心」、「使愚人有智慧」和「快活人的心」(詩篇19篇7-8節)。正如詩篇19篇所說的,舊約前五卷書(以及整本聖經)所蘊藏的智慧,能在我們每日倚靠聖靈的引導時幫助我們(箴言2章6節)。

上帝將寶貴的 [....]

靈命日糧 : 可以休息

讀經:創世記1章31節-2章3節 

我和朋友淑琪坐在海灘的巨石上,觀看波浪翻起層層的白色浪花。看著海浪不斷湧來,一波波地拍打在岩石上,淑琪大聲地說﹕「我喜歡大海,因它不停地翻騰湧動,所以我就不用動,可以休息了!」

我們有些人也像淑琪一樣,常常無法從工作中停下來,覺得好像要得到許可才能休息,這是不是很耐人尋味?其實,美善的上帝早已許可我們可以休息!上帝用六天創造天地、光、陸地、植物、動物和人類,到第七天就歇息了(創世記1章31節-2章3節)。在十誡中,上帝列出可以榮耀祂的生活法則(出埃及記20章3-17節),其中包括安息日要休息的誡命(8-11節)。在新約中,我們看到耶穌治好城裡許多患病的人(馬可福音1章29-34節),然後在第二天清晨,祂就退到曠野地方去禱告(35節)。我們的上帝不僅工作,而且也適時地休息。< [....]

喜樂的泉源

 

作者: 東尼叔叔

有聲播讀:枝子

 

 

尼希米記8章10節 : 「……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童年的喜樂,從聽故事開始

童年時 ,我很愛聽母親講故事。母親在鄉間長大,常三五成群 走在山野遊玩。 她們很調皮,從小山崗滾轉到山腳 ,一班孩童像大冬瓜轉下去,嘻嘻哈哈、自得其樂。 晚上她們走進叢林 看螢火蟲 、捉蟋蟀 ,一不小心跌在泥濘上,還不亦樂乎。 聽故事的日子,是我快樂童年的一部份 !

 

 

長大後,我就如普通人一樣,尋找夢想 和被物質世界吸引著。然而這些快樂是瞬間的,不持久的滿足。信主後,從聖經的故事,不斷被激勵,讓我真正找到喜樂的泉源 !

喜樂與快樂不同,並非建立在過去 、外界或多變的人和事上。而是從基督的愛,找著雀躍的盼望和應許。

就如聖經所說,耶穌站起來,呼喊說: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裡來喝 ! 」(約翰福音7章37節)。這豈不是人生最有力的應許嗎?我相信從主耶穌那裡喝的,並不是暫時解渴的水,或我平日所愛的咖啡或綠茶。而是,上帝所賜一生伴隨愛的養份 !

 

從禱告中, 看見愛的足印和力量

以往我不斷定下每年的目標 ,總覺得若是沒有目標,活著就是沒有意義了。為此我忙碌工作、不斷突破框框, 身心逐漸變得驕傲和疲累。然而,當我認真禱告尋求上帝,天父幫助我看到以前所追求的,多是帶來個人益處,不應該是我人生的全部 !

很感恩,今天我已不用糾纏在那些目標上 。因我清楚知道,有很多事情更值得我去做 ,如投入到書寫中,寫出蒙福的人生;陪伴家人朋友、互勉互勵;為世界需要幫助的人和破碎的地方持續禱告 !

 


我相信,這樣會有更多人感受到上帝的愛。這種愛, 是澎湃奔騰 、滿有力量的。又如色彩繽紛的海洋世界 ,帶出無比的生機和活力。愛的存在,是造物主在大地上 賜予生命力的印記。

當人以全新的視野向前看,便曉得上帝的美意 。凡事禱告信靠、感恩讚美、滿足喜樂 !

上帝是力量的泉源、 一切等待你去發掘

你是否盼望來到上帝那裡,喝那生命的源泉呢?

 


上帝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 上帝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創世記1章6~7節)

水的形態千變萬化 , 顯出上帝的浩瀚榮美 。就如氣態性的空氣, 無處不在 、循環滋潤人的心靈。而液態的水, 萬般溫柔、 撫摸我們曾受傷的患處。固態的水,更可承托你現今的重擔煩憂, 給你前進的力量 。

今日無論你在甚麼的狀態中,上帝都希望在你的身邊, 這一切都是等待你去發掘的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日日更新

讀經:哥林多後書4章16-18節 

幾千年來,中醫一直採用珍珠粉去除角質,就是用磨成粉狀的珍珠去掉皮膚表層的死皮。在羅馬尼亞有一種泥巴成為廣受歡迎的去角質劑,據說它可以使皮膚恢復年輕和光澤。在世界各地,人們使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護理肌膚,他們相信即使是最黯淡無光的皮膚亦能煥然一新。

然而,我們為了保養皮膚而採用的種種方法,只能帶給我們短暫的滿足感。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內在的生命保持健康強壯。作為基督徒,我們可以藉著耶穌,使內在的生命得到更新。使徒保羅寫道﹕「我們⋯⋯身體雖然日漸衰殘,內在的生命卻日日更新」(哥林多後書4章16節,當代譯本修訂版)。當我們內心充滿恐懼、焦慮和傷痛時,每天所面對的種種挑戰就會讓我們心情沉重。反之,當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18節),即不再只看今生的苦難,而是專注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