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創新之舉

讀經:創世記1章21-28節 

最近我發現了一個好地方。一天,我沿著我家附近一條泥土小徑走進一片叢林,發現了一個自製的隱密遊戲場。樹木的枝幹搭成的階梯通往觀景台,有幾棵樹上掛著用舊的電纜軸做成的鞦韆,甚至還有一條吊橋懸於枝幹當中。有人發揮創意,利用一些舊木材與繩索將之轉變為遊戲場地!

瑞士醫生保羅·圖爾尼埃(Paul Tournier)相信人類具有創新的精神,因我們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創世記1章26-27節)。正如上帝別出新意地創造了宇宙(1-25節),創造出能夠自行選擇善惡的人類(3章5-6節),也正如祂吩咐我們「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1章28節),當我們有效地管理大地時,我們也一樣具備發明、冒險與創造新事物的驅動力。這樣的創新之舉可大可小,但最佳的創新是對別人有所助益。我深信,當人們發現 [....]

當我的人生按下重啟鍵……

作者:山雨     有聲播讀:佳音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約翰福音3章3節)

 

疫情三年,有結束,有開始。各行各業的每個人幾乎都被按了暫停鍵,我的生活也不例外。我在高三十八歲那年受洗,母親拉著我去的教會。或多或少有出於為了高考、為了我虛弱的身體的原因;當然,也是上帝最美好的帶領。然而,那之後的求學生涯、校園事工、教會服事等等,我依然是被人拉著走;人說動,我才動,人不動,我不動。

畢業後,我憑著一點可憐的才華找到一份教職。人裡頭的敗壞真是不可思議,對虛浮的追求和與世俗為伍的心讓我裡面的驕傲日漸膨脹,以致於我不再滿足,不再感恩,甚至需要靠酗酒才能入睡,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都在破碎的邊緣。我好像過著一個割裂般的人生。

靈魂處在黑暗中的我完全忘了,這世界有一位上帝,祂的恩典越過這一切。《希伯來書》的作者說,「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希伯來書12章6節)

 

 

「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祂叫你們活過來。」(以弗所書2章1節)

 

在自己32歲又116天的下午,我被醫生診斷出腫瘤。剛得知的時候,我感覺一種說不清的滋味,原來我一直與這個身體中不確定大小和性質的X物體一同生活著。我與家人商量後,還是選擇去手術治療。卧在病床上絲毫不能動彈的我,幾乎又要忘記,我的肺腑是祂所造(詩篇139篇13節);祂知道我的本體,祂沒有忘記我,祂思念我不過是塵土。(詩篇103篇14節)

 

 

「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詩篇103篇8節)

 

2021春節前夕,一開始我只能傾斜著身子緩慢地走路,連開關車門這樣的小事都變得很艱難。漸漸地,我可以夠到水龍頭洗手了,也開始可以自己更衣疊被,再到後來能伸手碰到晾衣架上的毛巾。有一晚大半夜,我坐在黑暗裡,我問上帝為什麼我會經歷這一切,但是沒有得到任何回應。然後,我跟上帝說,「算了吧,這輩子就廢了吧,混混日子算了……」 就在那時,我感覺有一雙強有力的手放在我了我的肩膀上,不是出於怒氣的,而是出於愛地說,「I am not done with you.」(我在你身上的工作還未結束)

 

生活被按了暫停鍵以後,我練字、聽歌、散步、讀書,都是小朋友們也會做的事。我讀上帝的話,重新認識這位世界不要的主。我思想苦難,這個不能隨意談及的話題,也驚嘆於上帝奇妙的作為。

我的知識被漸漸更新,不僅是有限的頭腦中存儲的知識,也是內在更豐盛的經歷,經歷祂主權下不斷被更新的生命。正如一個破碎的瓦器,被窯匠重塑著。每當我想起先知說的那句,「以色列人哪,你們深深地悖逆耶和華,現今要歸向祂」(以賽亞書31章6節)。我覺得自己就像在曠野中行過的百姓一般,我抬頭仰望祂指頭所造的星空,在星空之上與祂相遇,人生的軌跡也從此被改變。

 

 

心上的割禮終於讓浪子回到了父的懷抱中。當印證著兒女身份的新靈在裡面的時候,我更加確信不去效法這個世界是理所應當的(羅馬書12章1-2節),因為信仰旅程的目標、中心和終點皆是祂。我還發現生活中幾乎任何一件事其實都有值得感恩的地方,哪怕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都是出於至高者的憐憫和恩惠。

這個世界的確是還有許多不可愛的地方,但依舊值得我們去愛。我的老舊三觀被漸漸釘死在十架上。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保羅說的那句,「只是我先前以為於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做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做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 (腓立比書3章7-8節)是啊,想想以前自己看為寶貴的那些事,都結出些什麼果子呢?

 

 

按下restart鍵後的人生是去重新體會祂舍己的愛,當穿上祂的性情和眼光時,也是穿上祂所給的苦難,走那十架的道路,才慢慢明白到底什麼是脫下舊人,穿上新人(歌羅西書3章9-10節)。這是一個未完的故事,並不是說我就沒有罪的攪擾了,就不用爭戰了,而是在不忘記自己寄居客的身份下,不惰怠此世的所託,常存活潑的盼望——上帝要來將這一切更新。

借用萊爾的話說,「日子減少了,再有若干年的警醒祈禱,再有若干次在這世上狂風巨浪中的起起伏伏,再有若干次送走去世的親朋,再經歷若干次生活中的變化,再有若干個春夏秋冬,一切就都要結束了。我們會打我們生命中的最後一仗,然後就不用再打了。」 【1】

有人說,除了四福音以外,還有一卷「福音書」,就是信徒的生命,被至高的那位書寫著。我想,祂還要做許多許多的新事,叫遍地都充滿了祂的榮耀!

 

 

注釋:

【1】J.C.萊爾,《聖潔》,李漫波,朱保平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棲息之處

讀經:約翰福音14章1-4節 

灰沙燕是一種小型的燕科鳥類,常成群在河岸的砂質峭壁掘洞築巢。但隨著東南英格蘭的土地開發,使灰沙燕的棲息地逐漸縮小。當地的環保人士發現,每年春天到來,大批在冬季遷徙外地的燕群回歸時,能供牠們作巢的地方已經越來越少。於是,環保人士發起行動,建構一片巨大的人工沙岸給燕鳥棲息。他們在一家沙雕公司的協助下,將沙子塑模,製造出未來許多年都可供燕鳥棲息的空間。

環保人士的憐憫之舉,生動地描繪出耶穌在離世前安慰祂門徒的一段話。當耶穌知道自己快要離開世界回到父那裡時,便告訴門徒祂將離開,但門徒還不能與耶穌同去,要等到以後才能到那裡(約翰福音13章36節)。接著,耶穌安慰他們,強調祂是「為[他們]預備地方去」(14章2節)。當然,門徒都會感到悲傷,因耶穌說祂即將離開且門徒無法追隨祂,但耶穌勉勵 [....]

靈命日糧 : 棲息之處

讀經:約翰福音14章1-4節 

灰沙燕是一種小型的燕科鳥類,常成群在河岸的砂質峭壁掘洞築巢。但隨著東南英格蘭的土地開發,使灰沙燕的棲息地逐漸縮小。當地的環保人士發現,每年春天到來,大批在冬季遷徙外地的燕群回歸時,能供牠們作巢的地方已經越來越少。於是,環保人士發起行動,建構一片巨大的人工沙岸給燕鳥棲息。他們在一家沙雕公司的協助下,將沙子塑模,製造出未來許多年都可供燕鳥棲息的空間。

環保人士的憐憫之舉,生動地描繪出耶穌在離世前安慰祂門徒的一段話。當耶穌知道自己快要離開世界回到父那裡時,便告訴門徒祂將離開,但門徒還不能與耶穌同去,要等到以後才能到那裡(約翰福音13章36節)。接著,耶穌安慰他們,強調祂是「為[他們]預備地方去」(14章2節)。當然,門徒都會感到悲傷,因耶穌說祂即將離開且門徒無法追隨祂,但耶穌勉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