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上帝的話語
讀經:
史蒂芬是位前程似錦的喜劇演員,也是個回轉的浪子。他在基督化家庭中長大,但在他的父親和兩個兄弟死於空難後,他便開始對信仰產生懷疑。在二十歲出頭時,他完全放棄信仰。後來在某個冬夜,他在芝加哥寒風刺骨的街道上,重新找回了信心。當時有個陌生人送給他一本袖珍版新約聖經,他隨手翻開幾頁。索引頁上寫著,焦慮不安的人可以閱讀馬太福音6章27-34節,那是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所說的一段話。
史蒂芬翻到那段經文,耶穌所說的話就像在他心中點燃了一把火。他回憶說:「我覺得心裡的重擔卸下了。我站在寒冷的街角認真地閱讀登山寶訓,而我的生命從此再也不同了!」
這就是聖經的力量。聖經就是上帝的話語,它與其他書籍不同,因上帝的話語是活的,是有功效的。我們閱讀聖經,而聖經也剖視我們。「上帝的道……,比 [....]
「失敗」吐槽大會邀請
芬蘭在2010年開始,定每年的10月13日為「國際失敗日」。
在這一天,人們可以分享自己失敗的經驗,反省其中要改進的地方,然後擁抱和接納失敗。
藉著這樣的一天,提醒人們失敗是正常的事,關鍵是在失敗後能夠勇敢地站起來。
失敗只能說明事情在二分之一的概率中落入了其中之一的概率,但失敗不會否定一個人,也不會給任何人定罪。
既然接納和擁抱失敗是人生成長的必經過程,那麼相信大家都有過失敗的經驗。
雅米想要聽到大家失敗的經驗和對失敗的感受,不是為了「比慘」,而是提供一個可以讓大家自由抒發自己的失敗的平台。
因為我們的失敗其實也在上帝的手中,失敗也常常會使我們正視自己的渺小,並且轉而尋求上帝。
Q&A#國際失敗日#
① 你最記憶猶新的一次失敗是什麼?
② 你有什麼感受?
③ 你從中領悟到了什麼?
歡迎你在留言區告訴我們,我們會整理後與所有讀者分享,彼此安慰和勉勵!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靠主節制
讀經:
在1972年,美國史丹佛大學發表了一項名為「棉花糖實驗」的研究報告,這個實驗是測試孩童的自制能力,是否能延遲滿足自己的慾望。研究人員給參與測試的每個孩子一顆棉花糖,並告訴他們如果十分鐘以後再吃,就能得到第二顆棉花糖。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能為了得到更大的獎賞而忍耐不吃,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在30秒內就一口把糖吞掉!
當有人提供我們所渴望的東西時,即使知道再等一會兒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我們還是很難克制自己不馬上去得到。然而,彼得勸勉我們有了信心還要加上各種美德,其中一個美德就是節制(彼得後書1章5-6節)。彼得鼓勵當時的讀者和我們,在對耶穌有了信心之後,還要在德行、知識、節制、忍耐、虔敬,以及愛心上繼續增長,這是擁有這份信心的行為表現(5-8節)。
這些美德並不是要使我 [....]
靈命日糧 : 天上的飛鳥
讀經:
夏日太陽剛剛升起,我那一臉微笑的鄰居看見我在前院,便小聲地叫我過去看看。「看什麼?」我也低聲問她,心中十分好奇。她指著她家前廊的一個風鈴,上面的金屬環有個小小的杯形鳥窩。「那是蜂鳥的巢,」她低聲地說,「妳看到幼鳥嗎?」兩隻雛鳥的鳥喙細如針尖,朝上的時候幾乎看不見,令人驚嘆。我們站在那裡,猜想牠們是在等鳥媽媽。我舉起手機準備拍張照片,鄰居說:「別太靠近,免得嚇走鳥媽媽。」於是,我們就這樣遠遠地,關注保護這一窩蜂鳥。
可惜這樣的機會並不長久。過了一週之後,鳥媽媽和幼鳥們都不知去向,牠們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了。但是牠們離開了這裡,有誰照顧牠們呢?
聖經給了我們一個美好且熟悉的答案,但因為太熟悉了,我們或許會忘記其中美好的應許。耶穌說:「不要為生命憂慮」(馬太福音6章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