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上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奇奇

 

幾年前,我有幸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共度了三天,這要歸功於致力於為在海外服事的女性提供喘息和退修機會的事工組織 Thrive。

在排隊取餐的時候,我和一位 20 多歲的女士聊天。她在瑞典服侍多年後剛剛離開那裡。當我伸手去拿新鮮的莓果(我想念烏干達的莓果!)時,我問到了她的名字,她服侍的國家,以及她待了多久。

我:「所以你現在回來了?」

她:「是的……過渡期很不好過。」

我:「是的,確實。」

「周六真的很討厭」——等候的不確定性

在我生命中,我自己最討厭的部分就是等候的日子。我想,這大概也說明不了什麼。畢竟,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時候都在等候著什麼。

在我等候一位基督徒朋友回到上帝身邊時,我感覺到了這一點。她離開上帝越遠,我看到她靈魂被腐蝕而受的傷害就越多,讓人悲嘆的行為方式也陷得越深。但即便我努力灌溉,也為上帝預備道路,喚醒人心還是祂自己的工作,不是我的。

上帝通過其他等候的日子堅固了我的信仰。大概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等待通知我們在烏干達的工作許可是否會被取消的 11 個月。

等候中最難的部分是面對心中的疑慮,「如果……會怎樣」的各樣想法纏繞在我的胸口,壓得我無法大口呼吸。這是對於我無法控制的事情的快速縱覽,真實地暴露了我的恐懼,甚至是不信。

有時我只是對不確定性感到厭煩。因為實在無法忍受自己的恐懼和不適,我已經準備好要自己採取行動了。

但是當我開始逃避等候、掙扎,不去利用上帝高興地賜給我的選擇時,我會時常想起Peter Scazzero的警示:「我和亞伯拉罕一樣,為了更快推進上帝的計劃而生了許多以實瑪利。」

我認為,等候很像那個介於基督受死和復活之間的星期六。如果我活在那個時候,我會確定基督會復活嗎?

我想過,當馬利亞和馬大的弟弟重病要死,而那個唯一可以幫助她們的人卻故意晚來時,她倆是怎樣的感受。

然而,祂完全清楚這一切。祂晚來是因為祂想讓她們看到一些新東西——一些會徹底改變她們對祂認識的事。

等候會練就特有的肌肉

我認為等候就像是鍛煉的時候保持某個動作不動——感受那種酸痛感蔓延到你緊繃的核心肌肉群、二頭肌或四頭肌。教練的要求往往讓我們覺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

與任何一種鍛煉一樣,肌肉首先需要被分解。而要到看得見或者享用等候的結果還需要經歷一陣子。

在一個經歷了失業又要照顧新生兒的沉重夏天,上帝使我的等候肌肉變得強壯起來。我那個時候要應對抑鬱和焦慮,我等待多年的出書合同也以失敗告終,我只有帶著失望的心禱告。

祂甚至通過讓我等候一些說「暫時不行」的穆斯林難民學生認識耶穌來建立我。在與懷疑、害怕和失落的爭戰中,我屬靈的肌肉變得更發達,這讓我現在的信仰更加堅定不移。

上帝在等候中與我們同在

對於我們這些處於等候幽谷中的人,上帝給了各樣的應許。

祂等著向我們施恩(詩篇123篇2節);憐憫我們(以賽亞書 30章18節)。

對那些仰望等候祂的人,祂供應他們(詩篇145篇15節)。

等候祂的必不羞愧(詩篇 25 篇)。

我們必從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以賽亞書 40章31節)。

祂是我們的幫助和盾牌(詩篇33篇20節)。

祂施恩給我們(耶利米哀歌3章25節)。

沒能與之前的出版商合作最終使我有機會與另一家給我做出了很不一樣的編輯和願景的出版商簽約,這讓我經歷了祂的信實。當我聽到我們拿到了前所未有的4年烏干達工作許可時,我和朋友站在非洲一條塵土飛揚的車道上高興得蹦跳起來,我也由此知道了上帝的良善。

很有可能,你現在正在等候著某事成就。就像我所經歷的一樣,這需要你在每次恐懼襲來的時候,一遍又一遍地選擇信靠祂和從祂得平安。

對我來說,這意味著花時間讀經和禱告,讓我的心一點點品味上帝的良善,以去除我的恐懼。我學會了寫日記,這使我能夠表達內心的恐懼,這樣我才能真正來到上帝面前處理它們。而且我智慧的朋友們在我處在等候的低谷時會提醒我上帝的真理。

也許這就是何西阿說要不斷等候上帝的原因。也許,就像我一樣,當祂出現並帶來更新時,你會驚訝無比。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需要祂的幫助

讀經:約翰福音15章1-8節 

從小,爸爸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個身體健壯、勇敢堅定的人。但終於有這麼一天,我發現爸爸並不是鐵打的。記得我剛成年不久,爸爸背部受了傷,我才發現原來他並不是超人。當時我跟爸媽住在一起,以便照顧爸爸的日常起居,服侍他上廁所、穿衣服,甚至需要把水端到他嘴邊給他喝,這一切讓他的自尊心深受打擊。起初,他也試著自己做些簡單的事,但後來還是不得不承認:「沒有你的幫助,我什麼都做不到。」後來,他終於痊癒恢復了健康,但那次的經歷讓我們倆學到重要的一課,那就是我們需要彼此。

雖然我們需要彼此,但我們更需要耶穌。在約翰福音15章中葡萄樹和枝子的比喻,一直是我們堅信的教導。其中一節經文雖使人得安慰,但似乎也會打擊我們的自信心。我們常覺得靠自己就行了,我不需要幫助,但耶穌清楚地告訴我們:「離了我,你們就不 [....]

靈命日糧 : 管理的特權

讀經:創世記1章20-21、24-28節 

在某次度假期間,我和丈夫沿著海灘散步,發現有一大片的沙灘被臨時圍籬圍了起來。一個年輕人向我們解釋,他和一群志工不分晝夜地輪流駐守這裡,是要竭力保護每一個沙窩裡的海龜蛋。因為小海龜孵化後從沙窩裡爬出來,周圍的動物和人類就會對牠們造成危害,威脅牠們的生存機會。這名年輕人說:「就算我們做了所有的努力,科學家們預估這些剛孵化的小海龜,只有五千分之一的機率能順利長大。」但他卻沒有因為這麼低的存活率而洩氣,反而不辭勞苦、細心保護這些小海龜。他無私付出的熱情,使我更重視、更想保護這些海龜。現在我會配戴一個海龜造型的墜子,提醒自己上帝交付給我的職責,是要管理祂所造的萬物。

當上帝創造世界時,為所有的生物提供了居所,讓牠們可以在其中滋生繁衍(創世記1章20-25節)。上帝創造人的時候,讓人類 [....]

我們為何不敢說「不」

作者:Sarah Tso     翻譯:奇奇

 

「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雅各書 5章12節)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剛剛拒絕了聽我母親對某個親密家庭成員的抱怨。我告訴她,最好是和對方當面把事情說出來,而不是向我傾訴和從我那裡得到可能毫不相關的「建議」,因為我並不清楚其中的事實和細節。

有一個重要的詞可以幫助我在家庭矛盾中定義自己的角色——界限。「界限讓我看到我需要在何處收手以及對方何時需要自己來處理,讓我有一種主人翁意識。界限幫助我們留下美好的,去除不好的。」作家Henry Cloud寫道。

當談到說「不」時,重新審視界限的概念對我們很有幫助。就我剛說的例子而言,我不能去解決我母親和那位家人之間的問題。如果我插手,這樣做就意味著我要承擔她的責任,這就超越了我的界限。

如果我這樣做了,他們最終可能會習慣於避免艱難的對話,從而無法解決未來的衝突。

即便如此,說「不」仍然是很艱難的。一方面,我是在對年長,並且在我的生命中擁有權威地位的人說不——畢竟,我們有多少人可以輕易地對自己的母親說「不」呢?

我們無法說「不」,原因有很多,例如:

1、我們不希望別人對我們印象不好;
2、我們不想製造衝突或傷害他人;
3、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但是,如果我們不學會如何說「不」並建立自己的界限,就很容易最終傷害自己和可能涉及的其他人。

今天你有遇到什麼需要說 「不」的事情嗎?也許是因著要在某個事工服侍而拒絕另一個服侍邀請,或者是結束一段沒有任何進展的戀情。

又或者是拒絕某個年長且對你有權威的人提出的不健康或不合理的要求。

我們要小心這些棘手的情況以及阻礙我們說不的原因,我們可以思考以下幾點來幫助自己更好地說「不」:

1、了解你的極限和優先事項

當耶穌在地上時,祂並沒有治癒每個病人,也沒有親自向每個人傳福音。

祂在祂人性的極限範圍內工作,並專註於祂的使命——通過死在十字架上來拯救我們,並呼召祂的門徒將祂的好消息帶到世界的盡頭。如果連耶穌也有工作的極限,我們不應該認為自己可以超越祂。

我們只有這麼多的時間、資源和精力可以用於我們的工作和我們身邊的人。在生活的不同階段,我們可能需要重新排列我們的優先事項順序並重新安排自己的日程。

並非所有好的事情都同樣重要,所以我們需要認識到什麼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並分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這些事。這有助於我們對可能是好的但不那麼重要的事情說「不」,並且不會感到內疚。

2、表達要清晰並尊重對方

作為耶穌的跟隨者,我們要「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4章2-3節)。我們也被教導「愛人不可虛假」,我們應該恭敬人(羅馬書12章9-10節)。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在說「不」時向對方表達尊重:

選擇合適的時間和環境(例如,如果是敏感請求,將他們叫到一邊或私下給他們發消息)

感謝他們提出請求(例如,「感謝你提出這個想法,但恐怕我無法做出承諾/幫助你」)。

這樣做還可以幫助你澄清你只是拒絕這個請求,而不是拒絕這個人。

給對方機會回應你所說的話,並確認他們的回答,讓他們感到被傾聽。

有時,對方會試圖說服你重新考慮,但如果你已經清楚說「不」是正確的做法,那麼就溫和而堅定地提醒對方你拒絕的原因和想法。

含糊不清(例如,在你明明知道你想要拒絕卻說你不確定的時候)或更糟的「障眼法」可能很容易就讓自己脫離困境,但它們既沒有清晰地表達你的回復,也不尊重對方。

而當你實際上並不打算回復對方,卻提供「開放式」的回答(例如「我有空時再回復你」),是不誠實的,並且會給對方虛假的希望,這不是一種尊重對方和有愛的方式。

3.不要屈服於恐懼

有許多微妙的原因讓我們害怕說「不」。可能僅僅是因為害怕離群——尤其是在一個周圍的人都說「是」的大環境中。

又或者像是拒絕我們生活中的權威人物(例如父母、老闆)這樣困難的事。尤其是當說「不」可能顯得不尊重他們,可能會導致我們失去他們的好感時。

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優先事項和能力高低。在回應之前,我們可以花一些時間思考如何以尊重對方的方式講述我們的角色、職責和日程安排。

我們也可以練慣用表達清晰但也表示道歉的語氣說「不」,以表明即使我們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但仍然尊重他們。我們往往很容易因為害怕讓對方失望,或者怕給人粗魯和刻薄的印象,就答應對方的要求。

但是,當我們不情願地說「是」時,其實對自己和他人都是不誠實的。

我記得當我知道不會和對方走向婚姻時,我不得不拒絕對方另一次約會的邀請。要做到這一點,我必須向對方表明,我想要的婚姻伴侶的特質是什麼,並闡明為什麼我們最好不要繼續見面,以避免浪費彼此的時間。

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什麼以及對自己來說什麼最重要,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自己的界限並學會更好地說「不」。同時,我們也需要接受拒絕對方會導致對方疏遠我們的事實。

但是,如果我們出於正確的理由恭敬地說「不」,那麼我們就不必為此感到內疚。相反,我們可以學會大方地給對方空間和時間來接受我們的拒絕。

4、在不確定時尋求他人建議

如果你不確定該怎麼做或擔心你的回應可能會傷害到某個人,那求助於值得信賴的朋友或牧者可能會對你有幫助。

這將有助於確保你正確評估此刻的情形,並了解自己的拒絕在對方聽來,是怎樣的感覺。

我記得幫我的好朋友「評估」她一直在約會的對象。在那次約會之後,我們得出了共同的結論,即這個男人不適合她。之後她先向我演練了一遍她的分手辭才去和對方見面,以幫助她確保措辭清楚且尊重對方。

因著祂要我們彼此擔當各人的重擔(加拉太書6章2節),就讓我們互相幫助做出明智的決定,在必要和適當的情況下拒絕或接受他人的請求。

我們可以提醒彼此在禱告中把一切都帶到上帝面前,因為知道祂會聽我們的禱告並且會以對各方最好的方式做工。

這使我們不再需要凡事都靠自己,並帶領我們體驗「在祂裡面保守我們心懷意念的平安」(腓立比書4章6-7節)。

說「不」可能很困難,但鼓勵我們的是,我們可以以充滿愛和智慧的方式來說不,從而不破壞對我們很重要的關係並使我們遠離無益的事和期望。

讓我們在對他人的回應中不斷努力做到誠實和有愛,以體現上帝的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