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變成自己的

讀經:腓立比書3章7-16節 

在2002年6月11日,歌唱比賽節目《美國偶像》首次播出。此後,每週都有多位參賽者演唱個人版本的流行歌曲,並由觀眾投票決定誰能晉級到下一個階段的比賽。

節目中的一位評審蘭迪·傑克遜,經常給參賽者一句經典評語:「你把這首歌變成自己的了!」傑克遜會大加讚賞,是因為參賽者徹底掌握了眾人熟悉的歌曲,用全新的方式加以詮釋,展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若要將一首歌「變成自己的」,除了要擁有自己的特色還要加入創意,然後在舞台上將這首歌呈現給全世界的觀眾。

保羅也邀請我們做類似的事,即擁有自己的信心並且表明出來。在腓立比書3章7-8節,保羅指出我們絕不能靠自己在上帝面前稱義。他教導信徒,要領受「因信上帝而來的義」(9節)。赦罪與救贖的恩典可以改變我們的動機與目標,正如保羅說:「我乃是 [....]

靈命日糧 : 團團陽光

讀經:約翰福音1章1-5節 

在一個溫暖的夏日午後,我和四歲的孫女茉莉一起玩球,累了便暫停休息。當時我和茉莉拿著水杯坐在門廊上,茉莉看著外面的院子,對我說:「爺爺,你看地上有好多一團團的陽光!」原來,她看到陽光穿透茂密的樹葉,在地面的陰暗之處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光影。

一團團的陽光。這豈不是在黑暗的日子中尋找盼望的美好畫面嗎?置身在充滿挑戰的日子裡,好像很難聽到好消息,但與其專注在令人沮喪的黑暗,我們不如將焦點放在那一道美麗的光。

這一道光是有名字的,祂就是耶穌。馬太引用以賽亞書9章2節,描述耶穌降臨而照亮世界的大光:「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馬太福音4章16節)。當我們住在「死蔭之地」時,罪帶來的影響會不斷籠罩我們,但耶穌能穿透這片黑暗,祂就是這世 [....]

原來,我的道歉只是冷漠的「社交策略」……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以晨

 

「能不能請你下次注意一下這個情況。不要再……」

看著這突如其來的信息,我一瞬間不知如何反應。其實說到底,這並不是我的責任,也不是我的錯。

對方並不是我的上司,也不是長輩,只是一個素昧平生的某朋友的朋友。我和對方一點也不熟,他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

只因他片面地了解一些事,認定是我的錯,就丟了好幾個「情緒炸彈」給我,打我個措手不及。

回過神的那一刻,我已經對他表示歉意,對方也因此不再繼續「轟炸」。我心裡覺得委屈,同時也在心裡認定對方情商低。

相比之下,我還能道歉,而且其實也沒有多大影響我的心情,這說明我的情商是比較高的呢。

這麼一想,好像就可以比較舒服地面對這件事了。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這件事之後,又陸續發生了一些類似的事情。

而我的處理方式都是,每當我察覺對方快要生氣、或者對方不舒服,我就會立刻啟動我的「社交策略」。

道歉也好、好哄好勸也罷,總之,我不想面對也不想接收對方的情緒垃圾或是情緒炸彈。我只要截取對方話語中的「資訊」,對方的情緒我一點也不想接收,那與我無關,我也不想在意。

我一直以為這是情商高的表現。直到最近,我開始感到「社交疲乏」

我厭倦了人與人之間的「逢場作戲」。我覺得好累,每個人都好像在表演,在A面前是這樣,在B面前是那樣。漸漸地,我開始明白,原來我也是(我才是)那個逢場作戲的人!

原來大多數時候,我的道歉也好、安撫也罷,都不是出自我的真心。這些都是我的社交策略和手段。

我其實是在用一個「對不起」來堵住對方的嘴,用一句「是我不好」來換取我的耳根清凈。所謂的不願意接收對方的情緒垃圾,其實就是不想在乎對方的情緒。

對方心裡怎麼想,我不想管、不想知道、也不想面對。嘴裡說著愛對方,實際卻是極其冷漠。對方開不開心對我來說根本不重要,我只在乎自己是不是舒服快樂。

表面上看是禮貌的、理智的、友善的道歉,安撫和安慰,但實際上卻是驕傲(我自認自己情商高對方情商低),冷漠(我不在意對方情緒)和自我中心(我只想耳根清凈讓對方閉嘴)。

我是這樣一個打著愛的旗號,卻絲毫沒有愛的人啊!對此,我感到十分掙扎,即使面對上帝,我仍舊無法放下內心那一小塊僅剩駐守的地方,我覺得我已經犧牲很多了啊,我已經順服很多了啊,他們其實也對我的「戲」感到滿意和舒服不是嗎?

我為什麼還要敞開真實的我自己?即使我表現出我的真實,他們會明白嗎?會諒解嗎?他們如果都無法了解和接納真實的我,那我為什麼還要信任他們,把自己交給他們呢?

然而主的命令是:「要愛人如己」。我的禮貌、友善並不是真正的愛。若是真心愛他們,就會尋求他們益處,最低層面,至少會在乎對方的情緒,希望對方快樂。

我是這麼一個沒有愛,也不想愛的人。但是我若說我是愛上帝的,那麼我就要遵守祂的命令。

在與人分享我的掙扎中,我開始回想主是如何愛人的。約翰福音2章23-25節提到,眾人因為耶穌所行的神跡就信了祂的名,但是「……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為祂知道萬人;也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因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

主不將自己交給人,那是因為祂知道萬人的心。但是我不是主,我並不知道別人的心如何。所以,憑什麼我就認定對方無法接納真實的我,無法了解和明白我呢?

其實,我也害怕不被了解、不被接納,所以才不願意相信別人。其次,我們的主完全明白人心如何,但是人卻不明白也不了解主。

但即使是這樣,主還是選了十二使徒,與他們親近,自己也常與他們同在。祂也與罪人一起吃飯、交談、教導他們真理。祂到這世上來,並沒有獨自遵守了律法,獨自上十字架完成救贖便罷了,而是愛人、憐憫人,親近人。

末了,其實,主也清楚我是怎樣的人啊!驕傲、自私、冷漠、自我中心。祂看得一清二楚,但祂還是從高天來到地上,來到這墮落的人間,進入這一群罪人當中。只因祂完全順服天父的旨意,並且順服至死。

主在世上的時候,沒有人能了解和明白祂,但祂還是愛人,與人親近。這一點就給了我力量去順服愛人的命令。因為有主為榜樣可以效法。

同時,主完全了解和明白我內心的黑暗和污穢,但祂還是愛我,這給了我勇氣去學習真心愛人,敞開自己,也學習去信任別人。

仰望基督永遠是得勝的關鍵,祂不只是我的榜樣,更是我的救贖主;祂不只要我脫離罪惡,還要活出天國來。
雖然很難,但我想既然主在前方,那也可以一步一腳印地跟上祂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主恩相隨

讀經:詩篇23篇 

我在高中時期的第一份兼職工作,是在一家女性服裝店打工。店裡有一位女保安會佯裝成顧客,跟隨在她認為可能會偷竊商品的女顧客後面。按照一般店主的標準,具有某些特質的人都會被視為可能會偷竊的對象,其他非可疑對象就不會被人跟隨。我就曾在一些商店裡被視為可疑對象而被人跟隨,這是個有趣的經驗,因為我還記得他們使用的策略。

大衛的經歷卻不同,他宣稱跟隨著自己的是從上頭來的福分,即上帝的恩惠與慈愛。然而,大衛有這兩種福分跟隨,並不是因他受到懷疑,而是因為真實的愛。英國佈道家司布真曾將上帝的恩惠與慈愛形容成「一對守護天使」,不分順境逆境總是緊隨著信徒。他說:「不管是陰鬱的冬日或明亮的夏日,上帝的恩惠能供應我們的需要,祂的慈愛塗抹我們的罪惡。」

大衛曾是牧羊人,所以他能理解上帝同時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