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

愛情的模樣要看清(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Samantha Chin,新加坡

翻譯: Linda,新加坡
語音播讀:小七,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大愛動畫電影。我幾乎是看着各種迪斯尼動畫長大的。我會跟着琅琅上口的電影原聲哼唱,也會和可愛的主人公們一起哈哈大笑。幾乎我看過的每一部電影都是在講一位美麗的公主找到了一位願意為她奮不顧身的白馬王子,從此他們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甚至連狗和獅子都找到了真愛!
我不曾留意的是,這些電影使我慢慢地對愛情和婚姻有了不切實際的想法。不過,好在上帝慢慢幫我更正過來。

我的時間 VS 上帝的時間

在16歲那年,我夢想着在22歲那年遇見那個對的人,25歲和他結婚,28歲前生孩子。可是今年我29歲了,婚姻似乎離我還很遙遠。我夢寐以求的童話故事在哪裡呢?

在電影里我們總能確定美好的愛情會在某個時刻出現,然而現實生活往往難以預料。對於找到終身伴侶這件事有些人確實需要更長的時間。那是不是說單身的我們就該因此放棄了呢?當然不是。相反,我相信上帝在呼召我們等候祂的時間。

我也因此慢慢明白了上帝的安排是最好的,我需要信靠祂。我知道自己常常需要被提醒,所以我在卧室的牆上帖上了箴言書16章9節「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這雖然很難,但我深信上帝在利用這段單身的日子來塑造我。當祂的時間到了時,我就能更加成熟,與祂為我預備的那個人一起進入盟約的關係。而且我非常確信上帝親手為我牽的媒將比我個人的計劃和自己的想象美好千萬倍。

我眼中的理想對象 VS 上帝眼中的理想型

除了完美的時機,我也有對自己另一半應該是什麼樣進行了一番偉大的設想。我希望他敬畏上帝,幽默,貼心,愛狗,能夠帶領我,善於聆聽,並同時能給予好的建議,而且他全職服侍(至少是在考慮全職)。我卻沒發現我其實是在尋找一個完美的人—— 簡直就是在找那些電影里英勇帥氣的男主角啊!

當我最好的朋友告訴我,這樣下去無論上帝安排怎樣的男生給我,我都會因為他們不符合我列的這些條件而拒絕他們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為自己辯解。我的這些擇偶條件都是很屬靈的啊。畢竟,我只是渴望一個能與我一同服侍上帝的伴侶。這樣敬虔的思想難道有錯嗎?

但實際上,婚姻是兩個罪人一同成長的過程。也就是說我的伴侶身上將會有我不喜歡的缺點。而我也要面對和改進自己身上的缺點。愛意味着要懂得給予而不只是單單領受。意味着即使我對他毫無感覺,想要逃離或者是見都不想見他時我仍然要愛他。愛不僅僅是一種感覺,而是需要行動。我當然會在愛情里經歷歡笑和浪漫的時光,可是我也會經歷自我犧牲,謙卑和煉凈自己的過程。

婚姻就是兩個不完美的人幫助彼此成為更像基督的人。這或許也正是婚姻的美妙之處—— 有一個人知道你的一切缺點,卻還是一樣愛着你。

在伴侶身上尋找滿足 VS 在基督里得以完全

灰姑娘一直夢想遇見她的白馬王子,萵苣姑娘和白雪公主也一樣。在她們找到對的人之前,她們的人生似乎並不完整。當白馬王子出現時,她們的人生出現了一道曙光——一個嶄新的生活開始了。起初,我也跟這些公主們想的一樣,一直在找尋一個能使我感到特別和令我的人生完整的人。

但是我的另外一個朋友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找到你夢寐以求的對象,但你還是感到不完整,那你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點醒了我,也使我領悟到只有基督才能使我完全。因為只有基督才能真正的滿足我。最近,我也逐漸能像詩人在詩篇 73篇25節里所寫的那樣向上帝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還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無所愛慕。」

如今,我仍舊熱愛動畫電影,這一點你問我的朋友就知道了。但是看電影歸看電影,我知道愛情並非都是完美的結局。當然這不並表示我不再渴望婚姻。雖然我知道關於婚姻,我還有太多需要學習的,但對它有一個現實的認識能幫助我在和未來的伴侶遇到衝突時,更好地面對和解決。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真實的世界

我在相親過程中學到了這7點(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828090938
作者:Elizabeth Hogsten, 美國

翻譯:夏天,台灣
語音播讀:依含,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從前的我對「相親」這個概念非常反感。首先,這兩個字眼聽起來就讓人發毛,渾身不自在(跟一個幾乎不認識的陌生人聊一小時?謝謝,我們不約)。再則,它聽起來太世俗!我成長在一個提倡「不再約會」的時代,也聽過無數有關婚戀的忠告。我若可以跳過約會的過程直接找到未來的丈夫,那我何必要淌約會的渾水,更不要說我還可能會在約會的過程中受傷?

我的心態是——不會在結婚當天之前與任何人接吻,也不打算進入不是以婚姻為目的的戀愛關係。因此高中時期的早戀與我無緣。當然我更不會想和陌生人共進晚餐,因此我就靜靜地等待着某段友情自然而然地發展成為戀情。但這個卻從未發生在我身上。

反而,沒有去過任何一次約會的我,倒是經歷了一連串的失落與心碎。

我這麼說,並不代表我對這些年來堅持不約會感到有任何後悔。我單身的時間比我預期的長,但卻是非常充實的時光,因為它充滿了冒險、探索、以及與那全宇宙最棒的愛的親密相處。回想那些歲月,約會對我來說可能會成為一種干擾。我十分感恩過去的那段時光,因為它讓我更加了解自己,並使我更有自信地成長為一個屬上帝的人。然而,審視過去,我還是意識到阻礙自己去約會的最大原因是恐懼。我不想受傷,也不想傷害任何人。但是任何的親密關係都存在着受傷的可能性,因為敞開心扉本身就意味着有遭遇痛苦的可能。雖然我成功地逃過了約會,但卻並沒有因此逃過痛苦。

等候上帝將伴侶帶進你的生命可以是一個信心之舉,但也有可能是因着恐懼與被動而為。同樣的,主動去約會可能是因為悖逆或絕望,但也可能是出於信心的行為。不論你是等候還是在約會,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是否在與上帝同行。

這段日子,我覺得上帝要帶領我嘗試相親。不再只是觀望,而是要我真的開始實際行動。

上帝對我說「如果你跌倒了,我會接住你」,憑着信心我相信上帝的話!

對我來說,相親無疑是個冒險。我常常覺得這樣的約會對我來說太難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跟完全陌生的人閑聊,不確定自己要敞開心扉到什麼程度,不過我也從其中學習到很多,尤其是對自己的了解。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在這裡我想要對考慮嘗試相親的基督徒分享幾點心得。

1.不要想太多

在生活中我基本上沒有一天是能做到這一點的,尤其在感情方面。不過要是你能做到,這一點特別有幫助。

剛開始的時候,對我來說即使是在一個男生的交友資料下方點個贊都像是不得了的大事,但我現在已經可以將約會軟件與在網上的互動視為一扇扇的門和機會。與其拚命地尋找連結,沒有成功就沮喪,或是因為有進展而嚇得不知所措, 我提醒自己,這只是打開了一扇有可能通向一段關係的門罷了。

2.上帝的介入

然而,若是離開了上帝,連「打開門」的行為都是可怕的。未知的世界是很恐怖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在這個過程中更加依賴上帝,而依賴祂總是沒錯的!

讓上帝在你走的每一步中都查驗你的動機,並對你說話。不要以為你已經知道了上帝的心意,而是要尋求祂的帶領。通常祂的回答都會讓我驚訝。上帝對我的指引並非循着某個套路,相反,祂參與了我所走過的每一步路。

有時候,是時間不對。有時候,是跟你約會的那個人不對。還有些時候,你可能會感到這段關係令你很不舒服,但是上帝希望透過你與他人的互動來幫助你成長。

所以要注意聽上帝怎麼說,祂是全知的神。祂隨時隨地與你同在,保護你,安慰你,甚至與你一起笑一起哭。

3.保持開放但持守界限

在相親的過程中,我最大的驚喜都源於在約會軟件上為別人點贊。有些人第一眼看起來可能一點都不像是你的菜。但他們可能只是不上相或者不擅長在約會軟件的個人檔案里展現他們的幽默感。相親的最大樂趣就在於你會遇到通常不會有交集的人。準備好接受驚喜吧!

但是,如果這個人越過了道德界限,或者並不信仰上帝,請不要妥協。你值得擁有比他更好的人。

不要讓某個人把你吸引到讓你遠離上帝的地步。也不要為了討好對方或為了他的益處而妥協你的底線。把這些都交給上帝,繼續前進吧。上帝絕對可以在不讓你犧牲自己的情況下幫助他的。

4.不要沉浸在虛幻的約會環境里

讓其他人參與到你的約會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不只是與好朋友一起為那些尷尬的時刻大笑,你也需要成熟,誠實的朋友來幫助你釐清現實。

相親的本質就是用與平時交往方式相反的順序認識約會對象。你們並不是從友誼開始發展,也不是在某些群體環境中開始相互觀察的,而是一開始就一對一的單獨互動。一開始就動機明確的約會會讓某些事情變得很清晰,同時也會讓某些方面變得很危險。

「不要驚動、不要叫醒你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雅歌8章4節)

約會的氛圍可以很容易地喚醒你心裏面的渴望,這與在你面前的人是誰可能沒有很大的關係,而更多的是與約會的情境本身有關。你很容易就沉浸在異性對你的關注里。而這樣的沉醉很容易混淆你的判斷力。

所以一定要讓那些值得你信賴並且不怕指出你問題的朋友參與到你約會的過程中去。而且如果你像我一樣天真,你可能還會需要諮詢有更多約會經驗的人,他們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判斷情況並做出明智的選擇。

5.做真實的自己,但要找對契機

透過發信息來詢問某人的信仰如何並不是個好主意。在第一次約會時也不合適問,也許連第二次約會也不見得方便。

對我來說,這是相親最難的部分之一。那就從閑聊開始吧!

我寧願把自己的所有一切都公開,好讓我們可以評估彼此是否會是好的人生伴侶。但我也想要發展真誠的友誼,但是因着相親而認識的人,通常不是按照正常友誼的發展步驟來走的。我大部份的堅固友誼都發展得很緩慢,並非一蹴而就。

所以從閑談開始,逐漸建立起融洽的關係。用一個比較輕鬆的態度來開展友誼,嘗試找到共同點。給這段關係一個成長的機會。

6.視拒絕為過程的一部分

如果一個人顯然不適合你,那麼不要猶豫,立刻拒絕。 (對我來說,如果他提到到處參加派對或開始說一些低俗的話,我會儘快離開。)

你也會被別人拒絕,就像你會拒絕別人一樣。這只是相親的一部分。這是約會中比較令人不舒服的部分,但你會沒事的。拒絕會建造你的品格。

不要忘記在整個約會過程中為自己的勇氣點贊。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為拒絕別人而感到抱歉上。要做個體貼的人,但你不需要向每一個你遇到的陌生人詳細地說明你自己。如果你真的沒有感覺,拒絕對方真的是對彼此都好。

你會在這個過程中失望,但讓這樣的失望帶你回到上帝的面前吧。你要更加堅定地站立在上帝的基石上。我們不該把希望放在另一個人身上,也不該把希望投注在任何環境,甚至是我們自己身上。那些人事物都會使我們感到挫敗,但上帝永遠不會令我們失望。

對我來說,相親中最難的一部分就是要面對那些接近完美卻不能令人滿意的人選:那些有吸引力又條件很好的人缺少和上帝的親密關係;那些有着令人羨慕的人格特質的人卻非常無趣。約會或收到玩笑式的信息也會讓我想起過去失望和傷心的經歷。然而,儘管要面對這些感覺很艱難,但把這些經歷都交拖在上帝手中卻能帶來醫治。

有時我會覺得這整個相親過程是在浪費我的時間,但是上帝卻告訴我,我正在學習的功課是無價的。

當我遇到不同的人時,我會了解到他們身上的哪些特質會更吸引我、我在關係中需要什麼,以及生命中我最珍視的是什麼。當我面對我的恐懼時,我就擺脫了過去對我的局限。而且,當我接受上帝所賜給我的這段旅程時,我對祂的信任也越來越多。有時,我感覺就像是上帝把我放在過山車上,突如其來的急轉彎會讓我反胃和不適。但是同時我也在慢慢了解,我是系著安全帶的。雖然我不知道即將發生什麼事,但是上帝知道,而我相信上帝。

7.玩得開心

最後,盡量享受整個相親過程吧!你可能會,也可能不會通過相親找到你的人生伴侶,但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成長。更不用說你還能收集一籮筐的尷尬故事當談資了。

所以遇到困難時挺身而進吧!尷尬的時候一笑而過,但還是保持着盼望的心。不要忘記創造萬物的上帝是多麼深愛着你!上帝看見了你在這個過程中的勇氣,善良和信心,並看它們為寶貴。祂知道什麼對你是最好的,不論繼續約會、進入婚姻還是保持單身,上帝永遠不會停止把最好的賜給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婚前婚後的這些小掙扎,怎麼辦?(有聲中文)

Confronting-Marriage-Struggles-Before-and-After

作者:Juli Vesiania,印度尼西亞

翻譯:孔曉慧 ,中國

語音播讀:Zel,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在愛情電影給我的印象里,婚姻就是這樣,兩個人走到一起,開始全新的生活,美好甜蜜而令人嚮往。

這讓我渴望結婚。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我希望自己和未來的孩子年齡差距不會太大,這樣我就可以做他們的朋友了,就像我媽媽和我那樣。

但是,在24歲那年,當我真的可以進入婚姻的殿堂時,我卻猶豫了。

婚前的掙扎

首先,我並不確定我男朋友就是我的“真命天子”。我如何能百分之百確定他就是上帝給我預備的那個人呢?我真的很有把握可以和他和諧共處嗎?我是真正適合他的那一位嗎?我能成為他的幫助者嗎?這些問題令我不知所措。

這時,我開始提醒自己我和他約會的初衷是什麼。建立關係之初,我問過男朋友幾個基本的問題。他敬畏上帝嗎?他是有責任心的人嗎?如果我們能最終步入婚姻會怎麼樣呢?

當我想起他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和約會之初我們對彼此的承諾,並在隨着關係深入我們更多彼此了解后,我漸漸確信了他就是上帝為我預備的丈夫,並最終答應嫁給他。

婚後的掙扎

然而婚後不久,我意識到婚姻生活並不總是美好和甜蜜的。它也不像參加派對那樣激情洋溢。更確切地講,婚姻是派對結束后的柴米油鹽。婚姻生活意味着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兩個人要努力一同生活——這肯定會困難重重。

在結婚前,男朋友和我每周只見一次面,因此我們之間的差異並沒有很困擾我們。但是婚後我們天天共處,很多不同就浮出水面。

我口味偏咸,而丈夫卻喜歡甜食。因此現在當我們出去吃飯,必須考慮到彼此的偏好。在家做飯時也是這樣,我需要做兩種不同的食物來滿足我們不同的口味。這些差異需要我們用一生來彼此習慣。

另外一個衝突是睡覺時間不同。我屬於早起型,早晨我總是精力充沛。所以我得早起早睡。而我丈夫是個夜貓子。我們要住在同一個房間,所以問題就來了。我丈夫可能還想開着燈繼續忙活他的事情,而我則想把頭埋在枕頭下,捂上耳朵,大喊,“關上燈,我要睡覺!”

這些看起來不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如果解決得不好,對兩個人的關係是非常有害的。一天,我讀到了美國神學家雷茵霍爾德·尼布爾的禱告詞。這是一篇很美的禱告,對我解決婚姻中遇到的問題很有幫助:

上帝,求你賜給我平靜

去忍受我必須忍受的事

賜給我勇氣

去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

賜給我智慧

來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這篇禱告詞提醒我,有些事是我們無法改變的,這時就要我們學習去接受和適應。丈夫喜歡吃甜食,喜歡晚睡,這是我改變不了的事實。我需要做的是學習去適應和接受他的偏好。

有時,當我想要的跟他想要的不同時,問題就來了。但如果只是與我想要的相悖,那我就得學着妥協——我會做一些我並不喜歡但對他來說重要的事。如果我想和丈夫和睦相處(羅馬書12章18節),就要學習退讓。

當我們能彼此順服時(以弗所書5章21節),我們就能建立一個和諧的婚姻生活。而這些小的差異也就不會再困擾我們了。

在婚後最初的五個月,我感受到上帝在透過我與丈夫相處中的點點滴滴來塑造和改變我。儘管我們仍然要面對性格和習慣上的不同帶來的挑戰,但我明白婚姻的目的並非是追求幸福。

正如美國作家加利·托馬斯在他的書中所寫的一樣,上帝透過婚姻改變我們,讓我們更像基督。當一個人結婚後,他就會經歷上帝的重塑和改變。幸福不是目的,而是在這個被塑造的過程中產生的額外產物。

那麼,婚姻美好嗎?當然。但這並不代表你不會遇到任何問題,也不等於就毫無矛盾或者皆大歡喜。現實中的婚姻跟電影不一樣。然而它依然是美好的,這個美在於我會在婚姻中更加信靠和認識上帝,同時我的品格也得到了塑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作品為雅米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從聖經中的5對夫婦看上帝的感情觀(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710172741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曾經以為只要感覺對了,就可以開始一段戀情,卻不知要好好靜下心向主來禱告;我曾經以為當感情變淡了就要放手,卻不知感情是需要好好經營的;我曾經以為自己會很理智地看待愛情,但當對方決定離開時,卻不知要去祝福對方,而不是懷恨在心。

從初中的早戀到大學的交往以及畢業后的單身,一路走來,當中的甜蜜、苦澀、迷茫、無奈等五味雜陳的情緒,讓我一度覺得上帝並不愛我。為什麼別人只要開始一段感情就能開花結果,而我卻要在感情中跌跌撞撞?我也是「以結婚為前提」去交往啊,為什麼最終不僅自己受了傷,也傷害了別人的心。“真愛需要等待”的功課,我要怎樣才能做好?後來我注意到我總是用「我以為」來看待感情,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當我感覺良好時,在沒有好好去禱告的情況下,我便以為這是「聖靈”的引導,輕易地就開始一段感情。同樣的,當我被糟糕的情況弄至身心靈疲憊時,在沒有好好分辨這是不是出於上帝的旨意,便以為這是一個“分手”的訊號,輕易地便選擇了放手。

然而有一天我在默想時,有個想法出現在我的腦海里,「何不從聖經中所描述的婚姻去理清何謂屬上帝的愛情觀呢?」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所接觸到的電影、偶像劇、線上戀愛遊戲等,都灌輸了我們這般的概念——「感覺至上」。這個概念告訴我們應該去追求爛漫、歡愉、轟轟烈烈的愛情。當感覺沒了,戀愛和婚姻是可以分開的。這是正確的嗎?聖經中所提倡的愛情觀又是怎樣的呢?

那麼,以下就來分享5對聖經中的夫婦所教會我的屬上帝的、真正的愛情觀吧!

1.以撒和利百加——為婚姻禱告;愛不僅僅是感覺,更是一個需要委身的重要決定。

利百加是亞伯拉罕的本族人,是他所信任的老僕人在求告上帝的心意后所選擇的人選。這讓我看到了一個在感情當中很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擇偶時一定要從上帝的子民中選擇。這選擇不是出於偶然,也不是憑感覺,乃是恆久禱告的結果。而我們不與未信者有委身關係是預防我們因價值觀不同而產生分歧,進而受傷害,亦或者從了他們的宗教習俗,而背棄了上帝的教導。

除此之外,以撒和利百加不曾見過對方,可是決定結婚後卻也能相愛到老。從他們的故事中,讓我明白了愛是一個決定。在那個時代,男人娶多個妻子並不罕見。但是,以撒只全心全意地愛着利百加,一生只有她一個妻子。雖然日後他們對孩子的偏心,而造成家庭分裂。可他們也讓我看見,當你決定愛一個人時,縱使婚姻中會有不如意的事,既然共同立了這份神聖的約,就要靠着上帝走下去,相愛到底。

2.波阿斯與路得——聽從屬靈長輩的意見;無論你的過去如何,相信上帝都會接納你。

路得是個外邦女子,更是一名寡婦。但是她真心愛着她的婆婆拿俄米。後來她聽從婆婆的建議而採取一些行動「暗示」波阿斯,以致波阿斯、路得與拿俄米最終都得到幸福。這讓我看到,無論你的背景如何,上帝總不輕看任何人,祂看重的是你的心。路得選擇相信上帝——她婆婆所信仰的上帝,同時,她也常順服這位她所愛的長輩,所以最後她能蒙福,得以在耶穌的家譜上留名。

從前,我錯以為只有那些談一次戀愛就走入婚姻的感情才是上帝所祝福的愛情。其實不然,無論我們的過去如何,只要最後當我們踏入婚姻時是合祂心意的,上帝仍然會祝福我們。有趣的是,從路得和波阿斯的婚姻中也讓我看見,在感情上,女子不一定非得是被動的一方。有的時候,女子也可以適時並適當地「暗示」比較「不醒目」的男子。當然,前提是在符合上帝的心意之下採取行動。而男子則要避免過於魯莽,總要詢問過長輩的意見並且思考後才去採取行動。

3.約瑟與馬利亞——愛是需要行動的;一同敬畏與順服耶和華能為祂成就更大的事。

馬利亞因聖靈感孕,懷上耶穌時,約瑟不想明明地休了她,只為了能保護她的名譽與性命。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時代中,這樣的情況,作未婚夫的是有權利可以公開休了未婚妻,而該女子則會被石頭打死,因為這是犯了姦淫罪。可約瑟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愛她。馬利亞是一名敬畏耶和華的女子,所以她甘心承擔懷孕的風險,而約瑟也是一名敬畏耶和華的男子,他聽從上帝的話,不拋棄馬利亞。愛一個人,就要以行動來證明,所以約瑟還是娶了馬利亞為妻,尊重並且愛護着她。後來為了逃避追殺耶穌的人,他們也不畏艱辛地遷居,一路上彼此扶持。這也讓我看到了:敬畏耶和華的夫婦是可以為了上帝的緣故在生活上中同甘共苦。能得着一位擁有同一個信仰,願意委身於基督和彼此的伴侶,是何等美好的事。

4.亞居拉與百基拉——夫婦一同在基督里委身,共同建立“以基督為首”的家,為上帝的國度盡心儘力。

雖然這對夫婦不如其他幾對夫婦來得 「著名」,可他們在新約中對主委身的表現讓我很是欣賞。他們雖然工作忙碌,可依然殷勤地接待主的僕人——保羅和亞波羅(使徒行傳18章)、開放自己的家成為聚會所(哥林多前書16章)等,絲毫不怠慢能擴張上帝國度的機會。

上帝的心意不單隻是以「家」為得救的單位,更要信徒以「家”為事奉的單位。開放自己的家不只需要額外的花費,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想必也不少。然而他們能不在意地把家打開,背負這沉重擔子,讓我看見了帶職事奉的榜樣:「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馬太福音22章37節)以及「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侍奉耶和華。”(約書亞記24章15節)。

另外,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能分享生活上的酸甜苦辣的同時,還能為彼此代禱、一起事奉上帝和服事人,這畫面對我來說,真的好美。想到身邊有些家庭因為夫婦其中一人很熱心事奉而導致另一半有不滿等情況出現,便讓我更加確定為未來伴侶的禱告與選擇的重要性。因為唯有信仰程度相似,且共同願意對主的委身,才能建立「以基督為首」的家。

5.撒迦利亞與伊麗莎白——恆常禱告且要耐心等候上帝;對上帝的心意要謙卑順服。

根據路加福音第1章的記載,撒迦利亞和伊麗莎白雖都已經年紀老邁,可是他們仍然敬虔地事奉耶和華。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就在撒迦利亞供祭司的職分時,上帝讓祂的使者顯現告訴撒迦利亞,他的禱告已被應允,上帝會賜他一子。這提醒了我,上帝一直都在聆聽我們的禱告,至於禱告會否被應允則上帝自有祂的旨意。

雖然撒迦利亞夫婦倆在這件事上顯出了他們的軟弱——撒迦利亞因着不信短暫地成了啞巴,而伊麗莎白不敢將懷孕的事立即告訴人,可是,這並不阻礙上帝要使用他們來完成自己的計劃。當孩子出生后,他們也按着上帝的指示為孩子取名叫約翰。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何謂「完全順服」,就如同約瑟與馬利亞一樣。他們經過那麼多年的禱告與等候才有了自己的孩子,卻仍能甘心獻上為主使用,且也願意聽從上帝為孩子取名字,這般的完全交託是我應該學習的。

縱觀這五對夫婦,他們雖有各自的弱點,卻同時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婚姻中的伴侶都是十分敬畏與順服上帝之人。尤其亞居拉與撒迦利亞的例子更是提醒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事奉上帝,雖然會比世人多一份責任與辛苦,但是這是一條祝福人的道路。

其實,聖經中還有許多的例子可以作為我們感情生活上的榜樣。以上所提及的5對夫婦雖然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例子,但卻觸及我內心深處的渴望,幫助我能夠面對因過去的感情所造成的自卑感,建立正確的、屬上帝的戀愛價值觀,以及重新將目光定睛在上帝身上。但願我所學到的感情觀也能幫助在感情路上迷失的你得着一些亮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